天天看點

别再癡迷“無效社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作者:鹿鳴九野

隻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必然存在着階層問題,階層會随着曆史的發展而不斷改變,但是圈子文化的屬性卻從沒有改變過。古時候有一個成語叫做:門當戶對。其實這個成語不管放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非常适用,因為這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社會交往的一個準則。現在網上有不少人教人說話的藝術,教人要學會向上社交,其實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種非常可笑的行為。所謂的社交,除了維系真正的感情之外,其餘的全部都是利益交換而已。對于一些上層的上司來說,他和你既沒有什麼親情,更談不上感情,是以隻有利益交換一說。是以,隻有能夠給彼此提供各自所需要的利益,才能算是真正的社交,如果提供不了對方所需要的利益,那就是純粹瞎扯淡。

别再癡迷“無效社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社交在本質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共情社交;另一種是利益社交。所謂的共情社交是指互相之間為了情感的需要而進行的社交行為,也是為了獲得情感聯結與情感體驗,打發無聊,或是有共同的興趣等而産生的社交行為。我們比如平時打牌的牌友,酒友,釣友,打球的球友,通過書法,音樂和藝術等聯結的各類友情等等。這種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換,且絕大多數人自小産生的社交行為都是源于這種共情類的需求。而随着年齡、經曆和身份地位的改變,大多數人的共情社交會逐漸的減少。與此同時,同一年齡與階層中,一個人的心智越成熟、能力越強、社會地位越高,他的共情社交就會越少。

别再癡迷“無效社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而這種現象就會導緻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也就是随着年齡的不斷增長,心理上變得越來越孤單,越長大朋友越少,越長大越難和别人交心。不僅如此,很多原來很好的朋友,在對方的年齡或者身份地位發生改變之後,如果一個人的地位顯著提升了或者出現了其他重大的改變,這種共情社交就會出現一些重大變化,兩個人之間的交往就會越來越少,最後甚至會斷絕聯系。是以說,共情社交存在的前提就是當一個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獨立時,或是當他社會階層較低、生活不如意時,他需要從朋友那裡獲得情感上的聯結和支援。

别再癡迷“無效社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另一種社交就是利益社交了,這種社交關系不僅是維持社會關系的核心因素,也是社會上最常見的一種社交方式。但是這種社交也有一些前提,那就是互相之間必須具備一定的等價利益交換才能完成。一個富翁和一個乞丐大機率是不會産生一些正常的社交行為的;而一個成功人士跟一些失足女之間也是不可能産生正常的社交行為的;對于一些企業來說,老闆和員工從本質上也不存在真正的社交,他們之間最多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或者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反而在企業與企業之間,甲方與乙方之間卻存在大量的有效社交行為,因為他們之間會存在大量的利益交換,有多錢方面的,有物資方面的,有人才方面也有美色和權力方面的。也正是由于這些形形色色的利益交換,才能形成他們之間一些穩定的社交關系。

别再癡迷“無效社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在這種利益社交方面,有兩個關鍵的因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掌握。一個是時效性;另一個是等價性。我們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不符合在某個學區上學的條件,而你又想辦成這件事,這時候就需要适當的社會交往,通過一些群體來鎖定你的目标,最終達到你的目的。而這種社交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時效性,如果一旦過了一定的時間之後,這種社交就再無任何意義了。比如孩子七月份上學,你八月份或者九月份才與相關的人員建立社交關系,那這種社交就是一種無效社交,沒有任何意義。你别指望這種交往是一種感情的交換,如果有這種想法,那你不是單純的傻,就是特别的笨。

别再癡迷“無效社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在另一個因素“等價”上面,其實也大體如此,我們也來舉一個例子。比如你跟一個孩子談工作,你跟一個企業白領談種地,或者跟一個農民談金融和股票,這樣的社交其實也是一種無效社會。因為你們根本都不在一個層面上,也就沒有任何交流的意義,這樣的社交也就推動了社交的本質屬性。再比如你的老闆非常貪财,你想升職但你卻跟他大談理想,大談廉潔,這就是一種無效社交;如果你的老闆非常正直,你卻想通過送禮或者其他方式來溝通,也同樣是一種無效社交。因為你們的思想觀念,或者是價值認同根本都不在一個層次,不在一個認知上面,這樣的社交就失去了意義。

别再癡迷“無效社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很多人容易把以上這兩種不同的社交混為一談,是以才會出現各種問題。如果哪一天我們能夠厘清這兩種社交時,其實很多問題都已經解決了。因為許多問題的産生最根本的就在于人們對于社交的認知是不清晰的。我們比如你到外地出差,但時間很緊。此時你的朋友讓你帶一些東西,如果你不願意,他們就說你不夠朋友。如果你擅長PS技術和影視編輯,你的朋友老是找你幫忙,但卻從沒有付出任何費用,還認為是理所當然;再比如你是搞攝影的,開了一個影樓,你的朋友就讓你免費幫他拍照,他們認為就是按幾下快門;再比如你是搞工程的,你的朋友讓你分一點工程項目給他,認為是你份内控事情,非常簡單。如果你有這樣的朋友,那麼證明你的社交方式就弄混了,以至于讓他們分不清共情社交與利益社交了,不僅會給你帶來很多麻煩,也更容易失去朋友。

别再癡迷“無效社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在很多機關裡,一些上司經常會說把工作幹好,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但是聰明的人都知道,這些隻是表面上的一些大話和套話而已,如果你真的相信了這些話,那隻能說明你非常單純。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很多機關裡,一些能力強老實本分的人往往最後都得不到提拔;反而一些經常拍上司馬屁,送點禮或者是經常跟上司鬧意見的人容易提拔,為什麼呢?其實前者是一種利益交換,後者是一種利益避險。而你的存在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一絲價值,但是對于你的頂頭上司來說,你的工作再好,隻能證明你的能力,而不能夠給你的上司帶來最直接的利益。而如果此時你能夠開明一點,哪怕是請上司吃一頓飯,買上一點點的禮物,即使非常便宜,但是這就是最直接的利益。

别再癡迷“無效社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在現實社會中,有的人做牛做馬,一味的讨好上司,其實根本沒有任何用處。在上司的眼裡,隻有能夠給他帶來直接利益或者能夠避免出現利益損害的情況下,才能夠得到别人的重視。讨好起不到任何作用,讨好不會讓别人喜歡上你,讨好不會讓别人接受你,讨好更不會就能夠讓别人看得起你。隻有你自己足夠強大,或者擁有足夠的價值交換的時候,别人才會願意幫助你,或者把一些有價值的資訊透露給你。你想得到一些什麼,你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個結果取決你自身所具備的價值和采用的手段。如果你隻是一時的把讨好作為一種手段去和别人拉近關系,那麼你其實是在做着一件很蠢的事。

别再癡迷“無效社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是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待社交時我們應該持有的一個心态是開放式、不強求、以自己的需求和評判标準為主導的。同時我建議你:盡可能的減少無效社交。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任何弱者都是不會得到尊重的,可以說隻有強者才會得到尊重,這是自然法則,也是人類社會處事的一個準則。其實很多人一生都在做一些無效的社交,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其實需要的并不多,也不必太委屈自己,讓自己放松,讓自己感到舒服,吃你愛你的食物,買你喜歡的衣服,看你愛看的電影,和你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着急,不放棄,這就是活着,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