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南風窗

2024-07-01 12:55南風窗官方賬号

全文2683字,閱讀約需8分鐘,幫我劃重點

劃重點

01一位聯考生在朋友圈謝絕了關心,并分享了一份《成績公布堅持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強調不要向她詢問成績。

02聯考分數固然重要,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它的隐秘後果,如大學階段的追分慣性和分數評價。

03事實上,大學裡有很多真實的課題和預演,需要學生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志趣,有效擷取資訊、分析問題、發現機會、表達自我。

04然而,許多大學生在适應大學生活時,容易忽略這些真實課題,導緻個人能力無法從單純的利己主義向公共責任和擔當轉化。

05通過關注大學的現實和真實課題,學生可以更容易轉換思維,把外在的資源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實作自我超越。

由騰訊混元大模型提供技術支援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施晶晶

編輯 | 蘇米

聯考出分後,一位聯考生在朋友圈謝絕了關心,并寫了一份《成績公布堅持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不要向我問我的成績。

2、不要試圖打聽我的成績。

3、不要在我面前來炫耀你的成績。

4、别在我面前謙虛,也不要對外到處說我的成績。

5、别拿着我考不到的成績,還來跟我哭着說你沒考好。

她還列了兩個附注:

1、任何人都别陰陽怪氣。

2、希望各位長輩不要再打電話給我家人問我考得怎麼樣,考得好我自然會說,也不要再顯擺自己的兒子女兒考得有多好。

當年讓我緊張的不是進考場、不是分數蹦出來的那一刻,而是查分前、向父親打探我聯考分數的那一個又一個電話。

那些來過問的人,我并不都認識,這些問候也讓父親倍感壓力。

後來他有些惱火地對我說:你知道今天有多少人來問我,你考多少分嗎?我這才倍感抱歉地登入系統去查。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墊底辣妹》劇照

我的确有些抗拒,因為我心裡有數,那會是一個不算差、但必定低于期待的分數。

而後父親一一回電,報出考分,稍作評價和寒暄,并再次一一道謝:“謝謝你的關心。”

其實關心也好,敏感也罷,祝賀亦或是安慰,言語終究不如一份禮物來得實在。

聯考分數的确很重要,是以大家如此在意,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它的隐秘後果。

到了大學,從高中延續而來的追分慣性和分數評價,至今仍讓很多大學生忽略了那些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01

上個周末,一名實習生在機關采訪間裡準備她的大一課程期末考試。她列印了幾份題庫,老師給的,上面附有标準答案,估摸着有大幾十頁,她還有好些名詞概念,需要出聲來背。

這個畫面既熟悉又怪異。因為那有點像高中的早讀自習課。當年我也做過類似的考前突擊,但我始終懷疑,這樣做的意義——為什麼大學了還有這類考試、為什麼老師要劃考試範圍或給題并暗示XX很重要,大學生為什麼還要死記硬背?

這是一場被動卷入的較量,這位實習生無奈地概括為:卷績點。

在她的學校,隻有績點排到前2名,才有保研的機會,她想努力獲得更好的學曆和對口專業,沖過履歷關,來靠近她當記者的目标。

朋友向她取經,怎麼那麼早就能找到目标,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麼。她答不上來,隻覺得是自然而然的事。這一點上,少了份迷茫的她是幸運的。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點燃我,溫暖你》劇照

上周,我采訪了自己大學母校河北大學剛卸任的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他在今天的大學生身上注意到了一組微妙的沖突:

能更快地接受新鮮事物,能便捷迅速地接觸更多元的資訊,但缺乏對知識的渴望和探索的欲望;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訴求,對維護個人權益有強烈的主張,卻又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對“我喜歡幹什麼”“我适合幹什麼”“我能幹什麼”缺乏清晰的認知;學生把高中的學習模式複制到大學生階段,又把大學階段的學習習慣複制到研究所學生期間,這就把整個知識的創新鍊給延遲和推後了。

比起讓學生掙分數績點,化解這些沖突更重要。

今天,上大學成為一種普及性的權利,從衆心理下,好像不用去想“你為什麼上大學”,但人與人的出路分化就展現在對它的回答中:是為一張利于就業的學曆證明,還是為與之比對的責任和能力?而後者又取決于:你怎麼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

這兩個問題一關乎信念,二關于方法,都需要後天習得,而它也隐秘地把人帶向不同的道路。

大學是個小社會,既開放又和真實社會隔着一堵牆,這既是一種保護,也制造資訊差。很多人直到臨近畢業才知道大學是怎麼一回事,而在同侪對比中,人與人的差距在不經意間拉開。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因為資訊差,人與人的差距會在不經意間拉開/《初戀》劇照

事實上,大學裡有很多真實的課題和預演。所謂綜合素質,并不單純指代知識、績點、學曆、履歷,更在于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志趣,能夠有效擷取資訊、分析問題、發現機會、表達自我,過程中伴随着處理好人際關系、化解沖突的能力培養,既融入社會,又保留有自主性……這些課題往往因為日常、細小或漸進而被忽略、輕視甚至鄙夷。

大學混沌而多元,走進去就開始了一場新的探險,需要完成很多驚險的跨越和轉化。

不在學山課海中迷失,摸索出自己“喜歡做什麼”“适合做什麼”“能做什麼”,是艱巨的任務;适應知識速朽更新的節奏,用既有知識換取新知識,是從知識到能力的跨越;從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從發現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價值轉化的過程;而個人能力怎樣從單純的利己主義向“心中有他人”的公共責任和擔當轉化,是這個社會超越平庸需要的精神質變……

當一個人完成了這些跨越和轉化,才真正健全,而大學正是這個“成人”訓練的起點。

02

這個“成人”訓練場是具象的。

在課堂上,怎麼上好一節課,如何與老師展開互動?還是因為視老師為權威敬而遠之,不知道該怎麼和他們交流?師生眼中,教室裡的哪個座位是VIP和敏感區?為了和學生有更好的交流,老師做了哪些努力,又為什麼沮喪?

進入大學,你将經曆“從來沒人教,怎麼寫好一篇論文”的困窘,開始不同于聯考作文的寫作訓練。

當你開始認真思考:為什麼要做這個選題?為什麼起這樣一個标題?為什麼這篇文獻值得引用?為什麼先論述這個部分,而不是那個部分? 怎麼表述結論,哪個說法更好? 在這個過程中,你将學會更有效地發現真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在思考的過程中,會開始學着如何發現問題、表達觀點/《天才基本法》劇照

回到宿舍,你可能因為許多小事和舍友産生沖突,會在生活日常中鍛煉一種能力:尴尬但不失禮貌地表達不滿,彼此協商、調适相容,而不去孤立他人或讓自己被孤立,以至于在回避和壓抑中遭遇冷暴力,走到不得不換宿舍的地步。

你會在社團活動中展露自己,而在一次次活動組織當中,無論是成為學生會主席,還是其他學生幹部,要避免産生“權力”的錯覺,學有餘力時,用一顆純粹的“公益服務”的心,學會和他人合作,把事做成做好。

即便大家以差不多的分數考進同一所名校,又或者你比高中同學考取了更好的大學,可畢業之後,你們各自成為怎樣的人,又會有怎樣的出路,并不是從一開始就已注定。

不要被階層化的叙事困住,也不必把自己塞進某些大家趨之若鹜、關于考研考公的單一出路模闆裡,因為真正明智的年輕人,應該花時間來琢磨自己的價值優先次序,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學。

即便考入“985”大學,戴上了名校光環,但倘若你發現這違背了自己的本心,也許會提前面臨一次艱難的抉擇。無論你選擇堅持還是放棄,希望你擁有掌控人生主動權的勇氣,并面對每一種選擇的可能風險而不悔。

真正的好學生,不是聽話順從、不敢犯錯、考高分穩就業,成為父母期待的樣子;他更應該是這樣一種狀态:提出自己的想法、創造新的東西,涵養一種精神。這份精神表現為:擁有信念感,具有融貫各學科的知識與視野,以及站在整體人類立場的責任意識。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點燃我,溫暖你》劇照

從高中升入大學,人們或多或少會經曆想象與實際的偏差,會遇到和大家切身利益、情感、需求相關的沖突,而當我們了解大學的現實,留意這些容易被忽略的真實課題,才更容易轉換思維,去靠近和抵達,把外在的資源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這也是南風窗策劃《大學之道》封面報道的初衷。

它面向準大學生、在校大學生、學生家長、大學老師,以及其他參與并關心大學教育的人。我們希望讀者都能在這一組報道裡獲得啟發:在古今中外的對比中,去看今天的大學生在想什麼,在做什麼,經曆着怎樣的内心掙紮,去了解他們“社會化生存和自我超越”的需要。

它是我們共同的誠意,它更是一份來自南風窗的“禮物”——一份入學禮、一份成人禮,希望你喜歡,并有所得。

-END-

值班主編 | 趙靖含

排版 | 菲菲 諾言

南風窗新媒體 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關注南風窗,檢視更多精彩内容

檢視原圖 67K

  •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 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都不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