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廷玉晚年逼乾隆寫保證書,抄家不配享太廟,乾隆:與鄂爾泰同罪

作者:讀書悟道

張廷玉,清朝重臣,曆經三朝,貢獻卓越,但在晚年時卻慘遭乾隆抄家,還剝奪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八十歲也不讓他退休,是乾隆在刻意清理前朝舊臣,還是張廷玉真的犯了什麼大罪?這事兒與雍正有很大關系。

張廷玉晚年逼乾隆寫保證書,抄家不配享太廟,乾隆:與鄂爾泰同罪

01 雍正朝的寵兒

張廷玉出生于京城,家世顯赫,父親張英是大學士兼翰林院編修,張廷玉一路走來,也順利異常。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28歲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二年授檢讨,主修國史的官職。

一年後入值南書房,後經幾度升遷為刑部左傳郎,又調吏部。

在雍正即位後,一下受到雍正的賞識,于雍正元年(1723年)初命為皇子師傅,擢禮部尚書,同年授翰林院掌學士、戶部尚書,同時,還時不時地負責編修《明史》的工作。

雍正三年署理大學士,次年實授,此職一直任到他退休。

張廷玉的黃金人生當然是在雍正朝,雍正之是以如此器重他,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雍正年間的诏谕規制大多出自他手,他為人恭謹慎密,辦事能力極強,能準确領悟和全面貫徹皇帝的意圖。

平常每到皇帝要下達谕旨時,就召張廷玉入宮,隻需口授聖意,張廷玉當下就能将聖谕寫好,呈給皇帝過目後,即可下發。如此高效率的工作,遇到雍正身體不好時,一天内不下幾十次。

其次,他對工作十分敬業。在雍正對西北用兵期間,張廷玉白天陪侍在皇帝左右,為雍正出謀劃策,晚上在回到寝室時,還要秉燭處理當天沒有處理完的事務,此外還要對第二天的工作做安排。

即使在平日裡,他也是忙到很晚才休息,而一旦如果半夜想到某事,感覺不周全,還會起身重新掌燈處理。

雍正對張廷玉的工作态度極為欣賞,畢竟他自己也是如此,君臣在這方面風格很相似,都是工作狂。

雍正曾誇贊張廷玉,說他一天所辦的事情,别人花十天時間也辦不完,稱贊他是大臣中的第一得力之人。

張廷玉晚年逼乾隆寫保證書,抄家不配享太廟,乾隆:與鄂爾泰同罪

再者,張廷玉在雍正朝最大的貢獻于在于兩件事:一件是完善了清朝的奏折制度,固定了密折的方式;其二就是制定了軍機處的工作規程。

雍正朝因對西北用兵而特設了一個機構,叫軍機處,專門處理軍事上的各種事務,張廷玉是第一批入職的大臣,一直任職到乾隆十四年,前後長達20年之久。

雍正對張廷玉的誇贊也不隻是停留在嘴上了,也有實質性的,對他的賞賜也極為豐厚。

雍正元年,雍正恩賜張廷玉府邸一所;雍正三年時,賜他居于圓明園南面的一座舊園,以便皇帝移居夏宮時就近奉召,此園原為索額圖所有,在張廷玉入住後,以“澄懷園”;雍正七年又另賜了張廷玉一所更大的府邸。

張廷玉喜歡品茶,雍正便挑選各地進貢的茶葉,每個月賞他好幾次,有時還配上茶具。

此外,雍正還時不時地賞賜銀兩給張廷玉,有一次甚至賞了他一所價值三萬五千兩銀的典鋪。

在官職上還得了少保頭銜,以及一等輕都尉的世職,該職由其子張若霭承襲。

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雍正臨終前,仍不忘安頓張廷玉的後事,留下遺命讓張廷玉配享太廟,這是當時大臣所能享受到的最高榮譽。

而作為漢臣的張廷玉,也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人。但是在雍正死後,這件事卻一再出現波折,晚年的張廷玉過得很糟心。

張廷玉晚年逼乾隆寫保證書,抄家不配享太廟,乾隆:與鄂爾泰同罪

02 乾隆的眼中釘

雍正死時,乾隆已經二十四五歲,完全可以獨立處理政務,但雍正卻給他配了四個顧命大臣,分别是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

這四位顧命大臣都是雍正極為信任的人,但到了乾隆這裡,那就變了味兒。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成年的乾隆怎麼可能活在被顧命大臣裹挾的日子裡而無動于衷呢?

是以,這四位顧命大臣都飽受乾隆折磨,但這也不能完全怪乾隆,畢竟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允祿是雍正的十六弟,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受雙俸。在乾隆四年時,發生了弘皙逆案,允祿因與廢太子允礽之子理親王弘皙往來“詭秘”,被停雙俸,罷免官職,同年還遭罰俸五年。

在乾隆回收權力差不多時,又把他任命為議政大臣,甚至在允祿七十大壽時還賜詩:近尊行裡無雙老,阖藩衛中有數賢。

不過總算有驚無險,允祿還是平安度過了晚年,七十三歲壽終正寝。

允禮是雍正的十七弟,也就是《甄嬛傳》中大名鼎鼎的“果郡王”。雍正末年,他就與當時還是寶親王的弘曆一起處理政務。

乾隆上位後,對這位皇叔也不錯,與允祿一樣,也是雙俸,同樣擁有免叩拜之禮。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乾隆大變臉,下旨停了果親王府的俸銀,免去了他總理王大臣的職務。

允禮備受打擊,此後郁郁寡歡,于乾隆三年就死了,享年42歲。

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的問題還比較嚴重,因為他們觸碰了帝王底線,大搞朋黨之争,這不僅是乾隆不能容忍,就是雍正也忍不了啊。

張廷玉晚年逼乾隆寫保證書,抄家不配享太廟,乾隆:與鄂爾泰同罪

鄂爾泰,滿洲鑲藍旗人,祖父官至戶部郎中,父親為國子監祭酒,雖然出身平平,但鄂爾泰好學,17歲中秀才,20歲中舉人,之後就步入仕途。

在康熙年間做了不少小官,但就是沒有大的升遷。到雍正上位後,他的人生才發生了重大轉變,一夜之間越級被提拔為江蘇布政使,一舉成為地方大員。

之後又被提升為廣西巡撫,改任雲南巡撫,代理總督,這一連串的提升,讓鄂爾泰也是始料未及。

那麼,雍正為何忽然提拔鄂爾泰呢?這個原因不在正史記載,而是在野史。

據清代筆記《嘯亭雜錄》記載,康熙年間,鄂爾泰任内務府員外郎時,曾與時為親王的雍正打過交道。

雍正想求他辦事,結果被鄂爾泰嚴詞拒絕,還說“皇子應當修身治德,韬光養晦,不宜與外臣結交”。

雍正雖然碰了壁,但并不生氣,反而對鄂爾泰贊譽有加,誇贊他執法堅定,有氣節。

另據《小倉山房文集》記載,曾有一位親王強迫他做事,鄂爾泰也沒有答應,結果被施以杖責,就這樣他也沒屈服,高喊“士可殺,不可辱”,還要求親王向他賠罪。

由此可見,鄂爾泰走得是剛正不阿的路線,正好對雍正的胃口。

鄂爾泰也确實幹了不少大事,比如改土歸流,廢止了黑暗的土司制度,發展了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經濟與文化。

再如,在他任雲貴總督和廣西巡撫時,改革了行政制度,重點發展生産,廢除陳規陋習,修道,興辦學校,等等,讓西南地區的百姓得了不少實惠,是以樹立了威信。

雍正十年時,他被召回京,出任内閣首輔、保和殿大學士,幾乎取代了張廷玉,成為雍正的又一位寵臣。

而且君臣關系十分融洽,情同知己,雍正對他自然也十分優待。

在雍正過五十大壽時,鄂爾泰遠在雲南任職,未能到場。雍正還命人将果餅四盤專程送往雲南,帶話說:“朕把親自品嘗的食物送給愛卿,就如同君臣二人面對面一起進餐一樣。”

對他的賞賜也是月月都有,除了财物,加官進爵也沒落下,雍正特賜鄂爾泰一個“福”字,追封其三代。

誇贊之詞就更不用說了,什麼“第一好大臣”、“目今第一良臣”、“可以為師範”,等等,諸如此類。

鄂爾泰對于皇帝的恩寵,也是感激涕零,在奏折中寫道:“自與皇上相逢,雖義理上是君臣,但恩情上實在如父子一般。”,實際上,他們兩人年齡相仿,情同知己,但鄂爾泰怎敢造次,刻意拿父子之情作比。

同樣,在雍正駕崩時,也沒忘記鄂爾泰,将他與張廷玉一交委任為顧命大臣,配享太廟。

但問題也來了,張廷玉和鄂爾泰都是雍正眼前的紅人,但這兩大重臣卻是面和心不和。

張廷玉晚年逼乾隆寫保證書,抄家不配享太廟,乾隆:與鄂爾泰同罪

張廷玉自侍資格老、功名高,對于鄂爾泰空降式的提拔很不以為然;而恰恰鄂爾泰又是個犟脾氣,硬骨頭,性情傲慢,行事張揚,對張廷玉也有幾分不敬。

兩人共事十餘年,見面說話次數有限,而且每當鄂爾泰有過失,張廷玉便橫加譏諷,令鄂爾泰無地自容。

到雍正晚年時,張廷玉與鄂爾泰沖突已然公開化,張、鄂兩大陣營已見雛形。盡管兩人都沒有刻意去結黨,但因二人而發展的姻親各自聯盟,門生、門客的互相對立,特别是朝中滿漢大臣之間的分庭抗禮,已然成風。

雍正十三年,因貴州改土歸流叛亂,鄂爾泰因處理不當,被削去伯爵,這件事觸發了黨争,張廷玉抓住機會企圖陷害鄂爾泰,結果此時雍正卻駕崩了。

乾隆上位後,兩黨并沒有收斂,而是繼續争鬥。在平定苗疆一事上,張廷玉一黨的張照因假傳聖旨觸怒了乾隆,慘遭重罰。

鄂爾泰一黨見狀,想落井下石,欲治張照于死地,但乾隆早已看出其中端倪,他本着“既不使一成一敗,亦不使兩敗俱傷”的平衡政策,寬赦了張照。

但黨争之态愈演愈烈,乾隆六年(1741年),鄂爾泰的門生、左副都禦史仲永檀揭發張廷玉黨羽收受賄賂,還暗指密奏被洩露有張廷玉授意,由此引起乾隆大怒。

結果仲永檀被囚禁緻死,鄂爾泰也受到了嚴厲的警告。此後,乾隆更是不斷打壓鄂爾泰,數次“嚴行早饬”。

在乾隆的打壓下,鄂爾泰聲譽受損,身心俱疲,于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享年66歲,死後配享太廟。

鄂爾泰死後,乾隆重用年輕的讷親為軍機大臣,位列張廷玉之前,而張廷玉也就成為乾隆要整饬的另一個打擊目标。

那麼,乾隆又是如何對待張廷玉的呢?

張廷玉晚年逼乾隆寫保證書,抄家不配享太廟,乾隆:與鄂爾泰同罪

03 遭受折磨的張廷玉

張廷玉在乾隆初期還是極盡皇帝恩寵的,乾隆元年(1736年),張廷玉晉升為三等子爵,兩年後初封世襲三等伯爵,隔年又加太保。

但後來逐漸失寵,那是在乾隆六年時,劉統勳向乾隆參了他一本。

張廷玉是安徽桐城人,劉統勳就奏言說他結黨,張廷玉的桐城親朋當官的人甚多,是以,張廷玉也曾數次受到朝廷告誡。

乾隆自然也不忘全面清洗張廷玉勢力,如對他的門生姻親汪由敦、朱荃嚴、嚴瑞龍等人,或撤職或抄家或治罪,至乾隆三十六年時,張廷玉除有一子名列仕籍外,家族其他成員已無一人置身于仕途。

此外,乾隆還改革軍機組,重用滿人,以滿族人為首席軍機大臣,以近臣進入軍機處等。乾隆此舉看似為了限制黨争,收攏皇權,但也不乏輕漢臣重滿人的味道。

乾隆八年,張廷玉被免去伯爵世襲;張廷玉本年事已高,乞休也是很正常的,但他一再乞休,乾隆卻說,你既已配享太廟,當于任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活不批。

直到乾隆十五年,乾隆終于批了,并命他來年春天離京。張廷玉年事已高,十分看重身後殊榮,對于配享太廟一事,他希望能得到乾隆的一紙诏書,其實就是要乾隆寫份保證書。

張廷玉晚年逼乾隆寫保證書,抄家不配享太廟,乾隆:與鄂爾泰同罪

乾隆也照做了,按理說,皇帝給你寫了保證書,這可是天大的面子,還不親自前去謝主隆恩,結果由于天氣嚴寒,他又患有腳疾,就讓其子去了。

乾隆當然不滿,當着幾位大學士的面就表露了不悅之情,次日,張廷玉就主動請罪了,結果乾隆更不滿了,責怪有人給了通風報信,又深感他這個虛飾。

幾天後,乾隆就削去張廷玉新晉封的勤宣伯爵位,還說他實際不配享太廟,但仍準其所請。

後來,張廷玉奏請離京時,适逢乾隆皇長子之喪,乾隆又诏責他不合禮儀,一怒之下收回了配享成命。

是以,張廷玉是以大學士的頭銜傳回故裡的,但他的麻煩還沒完。

四川學政朱荃與張廷玉是親家,朱荃牽扯入呂留良案,乾隆就拿張廷玉發難,說他勾結小人,貪贓枉法,于是查抄了張廷玉的全部财産,後從輕改為罰金,并讓他交出為官五十年來所得各項禦賜物件。

不得不說,乾隆此舉實是有些難為人了。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張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歲。

在他生前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在他死後,乾隆還是給了他配享太廟的待遇,不過在很大程度上,乾隆也是看在雍正的面子上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