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作者:博望财經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文|飛雪

來源|博望财經

早在今年3月,《博望财經》就曾發文《A股公司跨界算力屢收“關注函”,“蹭熱點”還是有“幹貨”?》指出“對于傳統産業為主業的企業而言,在無技術、無人才、無供應鍊和客戶資源等條件下,選擇跨界‘玩’算力,風險很大。

文章發出不到3個月,被一衆“大神”“小散”稱為AI算力牛股的“鴻博股份”(002229.SZ),便因跨界“玩”算力而“栽了跟頭”。

今年6月8日,鴻博股份釋出《關于2023年年報的問詢函回複的公告》。其中,該公司在回複深交所相關質詢時坦承,其與英偉達前期簽署的三份重要合同均難繼續順利履約。

身為當年印務龍頭企業,成立于1999年的鴻博股份在其官網介紹稱:“公司以安全印務為主營業務,是經國家保密局認定的秘密載體複制許可機關,擁有豐富的涉密産品生産管理經驗,是中國彩票印刷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于2008年5月在深圳交易所中小企業闆挂牌上市……上市以來,公司業務布局由單一安全印務發展為多種業務協同發展,完成了布局全國的戰略格局。”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鴻博股份官網

其還在官網進一步表示,該公司是中國體育彩票、中國福利彩票、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多家機關的定點印刷企業。由此看,作為當時能承攬這些“高端”印刷業務的公司,其“印務龍頭”确非徒有其名。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鴻博股份官網

在數字化全面到來的時代背景下,傳統主業下行的鴻博股份,做出跨界熱門題材“AI算力”轉型布局的決策,也無可厚非。

然而,能抱得上英偉達“大腿”,卻半道被這家全球市值神話創造者“放鴿子”,多份重要合同難以繼續履約……,這對鴻博股份的17萬股民來說,何止是“東窗事發”?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17萬股民“團結就是力量”之下,着實“抽”到了鴻博股份見不得光的“絲”,也“剝”出了足以震動資本市場的“由尤改毛”前前後後,“潛伏”在鴻博股份“幕後”的一個個“繭”。

這對鴻博股份帶來的“多元度沖擊”,已遠超遭英偉達“爽約”這麼簡單。那麼,17萬股民到底揭開了何等昔日印務行業龍頭鴻博股份,鮮為人知的“家醜”與“内幕”?

01

昔日印務龍頭由“尤”轉“毛”,“尤氏家族”巨額套現是被80後“資本信徒”撿了漏?

距離6月8日公告發出十幾天後,《鳳凰網财經(風暴眼)》報道便揭開了鴻博股份的問題。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微網誌熱搜話題截圖

或許,巨額套現“跑光”的尤氏一家7口未曾料到,資本面上鴻博股份早已引發一浪高過一浪的“風波”甚至“地震”。

6月25日,《華夏時報》釋出的報道指出,“去年,鴻博股份作為‘算力概念股’,因英偉達合作而股價飙升,最高漲至45.29元,漲幅近7倍。但2024年其股價持續下滑”。

“騰訊自選股微信版|微證券”則顯示,截至6月26日,鴻博股份股價已經跌至11.06元。而其年内股價跌超近七成,已成不争的事實。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騰訊自選股微信版|微證券

那麼,明明算力極為稀缺、“洛陽紙貴”的2023年抱到英偉達的“大腿”,為何不足一年的時間,計劃就趕不上變化,以至于多份重要合同難繼續履約,進而對鴻博股份形成“全方位”“大尺度”的重重“打擊”?

股價坐“過山車”、市值蒸發近60%還不算,包括其17萬股民、權威媒體、業界專家、相關律師乃至“吃瓜群衆”等在内,無不對鴻博股份多份與英偉達簽署的算力合同“爽約”深感“蹊跷”才是撩人神經的“關鍵”。

其中,各界尤為不解的是,由彩票等高端、高毛利印刷業務起家、身為印務行業龍頭,緣何卻悄然從“尤氏”改姓成了“毛氏”?

打開鴻博股份官網,映入眼簾的是其“輝煌”曆史及發展謀局。但“博采衆長,敢拼會赢”是否能赢市場、赢未來、赢得資本市場17萬股民信心的重新提振?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鴻博股份官網

啼笑皆非的是,在其首頁稍停留幾秒,自動滑出的另一幅“畫面”,竟是鴻博股份對投資者保障自身權益、防風險的“溫馨提醒”。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鴻博股份官網

更讓鴻博股份17萬股民和業界“困惑”的在于,“尤氏家族”本可以憑厚實“家底”及“人脈”謀得新發展,但卻為何上演了一場套現20億(資料引自《長江商報》)離場的“大戲”?甚至,據《鳳凰網财經(風暴眼)》報道,“更完整的統計,事實上,尤氏家族至少套現31億元”。

“大戲”之疑點,并非按常理說也司空見慣的法人變更這般正常動作,而是其“改名換姓”背後“伴生”的巨額套現,是如何“實作”的?又是何以能“暢行無阻”的“潇灑而去”?

這裡,暫且将英偉達“爽約”因由,埋個伏筆。先接續“尤氏家族”巨額套現背後,是怎樣被一名80後“資本信徒”毛偉“撿漏”,方才令尤家“得逞”拿錢“離場”的。

《鳳凰網财經(風暴眼)》報道的“版本”是,2020年前後,80後毛偉分别通過寓泰控股、輝熠貿易兩家公司,以累計11.13億的價格拿下了“尤氏家族”所持22.33%的鴻博股份。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鳳凰網财經》

由此看,鴻博股份的“改姓”,相當于“尤氏家族”直接“亮碼收款”11.13億“真金白銀”。而此前,“尤家”早已累計套現達14.3億。

曾經的印務龍頭,經由鮮為人知的資本運作,由“尤”改“毛”“更名換姓”,“輕松”完成鴻博股份從創始人“尤氏家族”,到被80後“資本信徒”毛偉認為是“撿漏”,進而成為實控人,完成了這家傳統上市公司的“華麗蛻變”。

而這,不過是鴻博股份跨界“玩”AI算力熱門題材風光無兩、股價在去年甚至飙漲近10倍“故事”的開端。

02

跨界算力“失算”料在其中,“尤氏”為錢無可厚非,但“毛氏”真是“撿了漏”?

英偉達“放鴻博股份的鴿子”背後,實則“事出反常必有妖”。

因為,鴻博股份雖是昔日印務龍頭,也被投資者奉為算力“新貴”,但其“何德何能”甚至比一些國内網際網路大廠或“不差錢”的車企“大玩家”等,都能先行一步與英偉達簽署多份合約?

通過仔細研讀鴻博股份釋出的這份公告的原始檔案内容,真相或已大緻顯露。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鴻博股份公告原始檔案截圖

在該公告原始檔案第5頁,即深交所對其進行質詢的第三部分——“年報顯示,報告期末,你公司分别與北京京能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智算中心建設裝置采購、AI 雲服務簽訂重大銷售合同,合同對應總金額分别為 99,968.20 萬元、138,240 萬元。”

“截至報告期末,北京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尚有 138,240 萬元合同款尚未履行,履約進度為0%。同時,你公司與紫光曉通科技有限公司就 AI 創新賦能中心所需部分裝置簽訂重大采購合同,合同總金額為 49,405.94 萬元,合同尚未履行。請會計師核查并發表明确意見。”

在鴻博股份分别就與北京京能、百川智能、紫光曉通的合作,結合合同簽訂時間、合同約定履約安排及最新履約進度等做了詳細說明後,重點恰在于其緊随其後的“風險提示”。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鴻博股份公告原始檔案截圖

公告原始檔案“風險提示”内容原文為,“上述合同實際履行情況未能達到合同約定或原計劃進度。合同金額較大且履行期限較長,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存在法律、法規、政策、履約能力、技術、市場等方面不确定性或風險,同時還可能面臨外部宏觀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所帶來的風險等,将可能産生合同無法正常履行的風險,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至此,鴻博股份17萬股民,開始在各大社交平台、财經社群等,對鴻博股份這一曾有“金剛鑽”方“攬得”高端印刷業務這“瓷器活”的龍頭地位背後,進行了激烈讨論與各種調查。

事實上,博望财經在3個月前刊發的那篇文章中,有兩段話或是鴻博股份“困境”背後的“實質性内因”。

“長遠看,算力還會是伴随AI一路成長的超級風口嗎?可以笃定的是,AI一定會持續走熱,會在幾乎所有産業中生根發芽、枝繁葉茂。但是作為基礎設施的算力,會在晶片及算力的供需沖突解決之後,變成一個新時代的‘傳統産業’。屆時,這些跨界算力的A股公司将如何走下去?去追逐下一個熱點,還是ALL IN在這場跨界之中?”

文中,《博望财經》還試圖再給“蹭”算力題材卻無“真槍實彈”的上市公司提個醒:“追風口、跨熱點的同時,能否同步實作AI算力布局的快速推進和具體落地?如果在跨界布局這個重大戰略決策上,無法深入執行下去,那麼……,外行真能吃下離不開核心技術和供應鍊強勢資源所支撐的這口算力‘香饽饽’嗎?”

放眼當下,未能吃到AI算力“香饽饽”的鴻博股份,與英偉達多份重要合同難以履約背後,或恰是因其有“蹭”算力的野心,卻無“玩轉”AI技術服務的實力。

此外,還有令人玩味的“一場戲”。梳理《長江商報》《華夏時報》《鳳凰網财經》等多家權威媒體的報道可知,此次“困住”或說鴻博股份的“淪陷”,也并不隻是因為缺乏AI技術能力這麼簡單。

03

主業低迷、增量難尋,押寶全棧AI,能“救”鴻博還是讓股民少賠“碎銀幾兩”?

印務主業低迷不足為奇。但80後新實控人毛偉,在從“尤氏家族”手中接盤鴻博股份之後,多篇對其作為年輕“企業家”的“宣傳報道”,或讓他真心感到自己“撿了漏”。

作為印務行業相關微信公衆号,“包裝地帶”于2022年3月1日釋出的題為《80後白手創業,如今實控“福建印刷第一股”》的“推文”中稱,37歲入主A股上市公司鴻博股份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毛偉“成為河南省開封市自貿區開封片區首個民營企業并購A股上市公司的經典案例”。

事實上,在鴻博股份由“尤”改“毛”的前前後後,有關毛偉的類似“推文”充斥網絡。而作為新實控人,這位80後“企業家”的确心心念念謀求鴻博股份的各種“新增量”“新曲線”。

而其之是以能在去年拿到英偉達大單,讓“毛氏”一時“風光無兩”、鴻博股價飙漲的背後,不過是有“貴人相助”。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每經網

據《每日經濟新聞》2024年4月20日相關報道指出,“鴻博股份能站上算力風口,正是因為英博數科的業務,周韡韡是該公司能夠牽線英偉達的關鍵人物。”

該報道透露,“鴻博股份是中國彩票印刷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本與算力毫不相關。2022年8月,鴻博股份設立全資子公司英博數科,任命周韡韡擔任英博數科總經理一職,全面負責英博數科的籌建、技術研發、團隊建設、業務開拓等各項工作。2023年4月,鴻博股份又公告稱,聘任周韡韡擔任鴻博股份副總裁,負責公司在人工智能AI闆塊的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還在報道中稱,“周韡韡也曾公開表态,是她先與英偉達接觸。正是‘英偉達’三個字,開啟了鴻博股份的算力‘大牛股’之路。”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深交所官網

然而,筆者在深交所下載下傳的鴻博股份于2024年4月20日釋出的《鴻博股份關于解聘公司副總經理的公告》原始檔案顯示,“經董事會提名委員會稽核,公司董事會同意解聘周韡韡女士副總經理職務,自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生效。解聘後,周韡韡女士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本次解聘不會對公司日常生産經營活動産生重大影響。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周韡韡女士持有公司 85 萬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 0.17%。”

鴻博股份前老闆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麼辦?

圖源:鴻博股份相關公告原始檔案全文截圖

到底因何一紙公告便将“貴人”予以“解聘”,業界和坊間有多個版本。但對“四面楚歌”的鴻博股份來說,實際上,更嚴峻的挑戰在于,這家早年印務龍頭、去年算力牛股,早已處于無實控人狀态。

據《華夏時報》6月25日刊文披露,今年2月28日,鴻博股份就低調釋出公告稱,公司變更為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狀态。換言之,80後的毛偉作為行内人眼中的“資本信徒”,是要麼可以“堅守”,要麼可以随時“撤走”。

“東窗事發”後的6月21日,鴻博股份的互動平台上,其董秘卻重點強調人工智能相關業務是公司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并且公司将會持續圍繞通用人工智能全棧式服務商的市場定位集中資源和努力。“然而,對于具體的現況和未來的具體計劃,公司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來制定和公布。”

對此,已從怨天怨地到情緒漸趨平靜、判斷也恢複理性的投資者們,則順勢問及,鴻博股份子公司英博數科2023年度技術人員24人、研發費用582.27萬元。“假設24人全部為研發人員,那麼人均占有研發費用僅僅24.26萬元,扣除材料裝置等研發費用,預計研發人員的年薪不足15萬元,為什麼如此低廉?”

事實上,若就人工智能全棧自研的研發投入和團隊規模而言,不管是網際網路大廠還是忙于智駕或晶片自研等相關領域的企業,無不在投入和團隊建設上稱得上是“大巫”遇到了鴻博股份這樣的“小巫”。

而從《華夏日報》對中央财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的采訪中可知,一方面,實控人缺位的現狀可能會使一家公司的戰略方向和經營決策缺乏明确的指導,進而影響到公司的主營業務。在缺乏有效的管理下,公司的主營業務可能陷入困境,跨界布局的新業務也可能無法帶來預期的收益。

而另一方面,該教授直言,“鴻博股份目前面臨的風險和不确定性較大。實控人缺位、主營業務困境等因素,都使得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變數。對于投資者來說,這種不确定性可能帶來較大的投資風險。”

綜上來看,主業下行、增量難覓、“貴人”被解聘、“撿漏者”也一如創始家族般“離場”……如此處境之下,卻要ALL in全棧AI自研的鴻博股份,還有哪家資本機構會為其“輸血”,或為其引薦“新貴人”?

是以,董秘口中有關鴻博股份及其子公司英博數科的未來發展戰略,到底是能“救”鴻博股份,還是會讓17萬股民少賠“碎銀幾兩”?個中答案或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