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黛玉包攬前三名的三首菊花詩,好在哪裡?

作者:楊培川percy

林黛玉包攬前三名的三首菊花詩,好在哪裡?

第一首《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林黛玉包攬前三名的三首菊花詩,好在哪裡?

第一句,無賴指無奈、無可如何,詩魔指創作沖動,白居易《閑吟》:“自從苦學空門法,銷盡平生種種心。唯有詩魔未降得,每逢風月一閑吟。”

昏曉侵指詩興從早到晚侵擾。

第二句,欹,音同七,傾斜。欹石指依靠在石頭上,沉音,低沉的誦讀。

第三句,毫端指筆尖,蘊秀,蘊含菊花的秀麗,臨霜,面對秋天的霜。

第四句,嘴上含着菊花的清香,面對明月朗誦。

頸聯是這首詩最出色的兩句,也是在轉折的位置上,意思是滿紙都寫着顧影自憐和哀怨,但誰能通過這隻言片語來了解我的悲愁呢?

秋心就是愁字,宋代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林黛玉遠離故土,寄人籬下,面對秋天的景色,自然愁上心來。

尾聯,一從,即自從,陶令,即陶淵明,陶淵明做過彭澤縣令,故稱;平章,品評。用陶淵明,是因為他有很多詩文稱贊菊花,周敦頤《愛蓮說》:“晉陶淵明獨愛菊”,用典恰當。兩句意思是,自從陶淵明品評菊花後,它的高潔品格就被人傳誦至今。

林黛玉包攬前三名的三首菊花詩,好在哪裡?

黛玉此首《詠菊》在衆姐妹的菊花詩中奪得第一名,她自己說“傷于纖巧”,李纨評價是巧得好、不堆砌、不生硬。

這首詩符合林黛玉一如既往的人設,确實是信手捏來,恰到好處,沒有故意堆砌太多辭藻和典故,而是寫眼前所見、心中所想,是黛玉靈性才華的展現。

第二首,《問菊》:

欲訊秋情衆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标傲世偕誰隐,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這首的颔聯頸聯,四句都是反問,緊扣了題目的中心“問”字。

林黛玉包攬前三名的三首菊花詩,好在哪裡?

首聯,欲訊,想要詢問,東籬,用典,指菊花,陶淵明《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意思是想要詢問秋天的性情,但沒人了解,隻好倒背着手、喃喃自語地去問菊花。

開篇就緊扣主題,很有八股文破題的意思,實際上明清詩詞大多有八股文的做法,是以明清詩詞的靈性和水準,差唐宋太多。

颔聯兩句反問,孤标的标指樹梢的頂部,《舊唐書·杜審權傳》:“塵外孤标,雲間獨步”,是以孤标指孤高。

偕,和什麼什麼一起,底,何。

該聯意思是,孤獨高傲的菊花,你要和誰一起歸隐?同樣是菊花,為什麼你開得這麼遲?

頸聯兩句反問,圃是園子,鴻是大雁,蛩是蟋蟀。意思是曆經庭院寒露嚴霜的菊花啊,你是何等的寂寞?在秋雁南歸、蟋蟀凄切呼喚的時候,你是否也有相思之苦呢?

尾聯,不要說世上沒有知音,和我交談片刻的菊花,何嘗不是我的解語花呢?

林黛玉包攬前三名的三首菊花詩,好在哪裡?

這首《問菊》在菊花詩中排第二,但在情感的遞進上,它比《詠菊》要更好,一是一連串的反問帶來了強烈的情感,二是《詠菊》寫的是靜景,而《問菊》從靜景寫到了動物、聲音,使得更多情景交融到一起,悲鳴得更強烈,自然,它也是黛玉孤傲性格的寫照。

譬如,她不會為了婚姻,而去讨好王夫人。

第三首,《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這首排第三不例外,相比前面兩首,陶淵明和蛩都是在重複,給人一種詞窮的感覺,不過尾聯很出色,整體也依然是扣着“夢”字來寫,沒有離題。

首聯是說在籬笆旁邊酣睡做夢的秋菊,在夢中分不清,是飛向了月,還是雲端。

颔聯,羽化升仙不是羨慕莊周夢蝶,而是懷舊地去尋找陶淵明,以實作未竟的盟約。

過度解讀一點,就是堅持木石前盟,懷舊地去還前世的灌溉恩情。

林黛玉包攬前三名的三首菊花詩,好在哪裡?

頸聯,依依,留戀不舍,故故,屢屢。睡去的時候,不舍地跟随秋雁入夢,卻每每被令人惱恨的蟋蟀聲驚醒。

尾聯,夢醒時分的幽怨同誰訴說呢?隻有那一片枯草和孤冷的煙,是我無限的愁情。

夢的破滅,也是黛玉理想的破滅,整首詩的格調是幽怨、苦悶、悲憤。

以上,就是林黛玉三首菊花詩的優秀之處,它們的相同點是緊扣題目、格調幽怨、用詞新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