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體壇經濟觀察,作者:疊戈,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當看到鄭欽文在武網決賽中的收視率在同時間段的央視直播中穩居第一時,你會更直覺地感受到,本土球星為球迷營造的歸屬感、明星效應以及票房号召力。座無虛席的場館,以及在熱搜榜上超過10個小時的第一名,無不展示着國内“網球熱”的迅速蔓延。
無獨有偶,同樣作為當今在全球高度商業化和職業化的運動,如今高爾夫在國内也展現出類似“球星效應”。
雖然鄭欽文武網惜敗屈居亞軍,但在家門口舉行的頂級高爾夫賽場上,殷若甯憑借剛到手的2024别克LPGA錦标賽冠軍獎杯,讓自己成為七年來首位在主場赢得LPGA賽事的中國冠軍。
這也是繼2014年華彬LPGA精英賽(北京)、2017年藍灣大師賽(海南)的馮珊珊之後,中國大陸球員曆史上第3次,在“家門口”問鼎LPGA賽事冠軍。在這一突破性成績的推動下,當晚央視《體育新聞》以頭條報道了新任中國高爾夫“一姐”上海奪冠的消息。
對于在中國苦心經營十餘載的高爾夫賽事和産業來說,這些都極有可能帶來豐厚的回報。
豪取223萬,殷若甯為高爾夫赢得聲量
和今年中網一樣,上周末落幕的别克LPGA錦标賽同樣迎來了大豐收。據賽事官方透露的資料,2024年賽事現場觀衆人數突破2.5萬人次,随着殷若甯進入争冠行列,決賽日觀衆更是突破曆史新高的1萬人。有媒體用“高爾夫的鄭欽文現象”來類比殷若甯在今年别克LPGA錦标賽的影響力。
出生于2002年的殷若甯不到20歲就已經進入職業高爾夫舞台,在經曆了短暫适應期後,21歲之前,她就在美國女子PGA錦标賽成就大滿貫榮譽,成為中國大陸最年輕的大滿貫冠軍,震驚了高爾夫球界,連偶像庫裡都特地發來視訊祝賀。她還是繼馮珊珊之後,第二位登頂世界第一寶座的中高協女子高爾夫球手。
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在提到這位超級新人時,都會帶上些“馮珊珊接班人”的意思。不過殷若甯在斬獲重大榮譽的速度和效率上遠超前輩。
雖然在冠軍總數上,馮珊珊以10個LPGA冠軍遙遙領先,但殷若甯在22歲時便赢得了個人的第4個LPGA冠軍頭銜,而馮珊珊在25歲時才獲得她的第4冠。年輕也是籌碼,以目前的進步态勢來看,殷若甯的未來前景蘊含着無限可能。
一系列突破性的成績和驚人的成長速度,也讓殷若甯目前手握包括卡拉威、勞力士、密爾克衛、蒙牛在内的一衆贊助商合作,代言品牌的數量逐漸起勢。
頗為巧合的是,殷若甯此番折桂的别克LPGA錦标賽,在她的高爾夫生涯中,有着别樣的意義。2019年轉職業前,年僅17歲的她就是在這片賽場首次亮相LPGA,并取得“最佳業餘球員獎”榮譽。彼時,别克LPGA錦标賽還是獲得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巡回賽(LPGA)與中國女子職業高爾夫球巡回賽(CLPGA)聯合認證剛滿一年的年輕賽事。五年之後,随着以殷若甯為代表的新生代高爾夫球員飛速成長,本土高爾夫賽事也在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
到決賽日,球場上熱情球迷,締造出國内高爾夫賽事難得一見“人山人海”場面。賽後殷若甯對如此熱烈的主場作戰氣氛感到意外,“這麼多球迷來給我加油感覺真的非常棒!”
在賽場之外,同一天,鄭欽文在武漢網球公開賽中遺憾落敗,屈居亞軍。殷若甯則在LPGA賽場上頂住了來自各方強敵的猛烈攻勢,硬是将冠軍獎杯留在了中國主場,成為賽事曆史上首位“東道主”冠軍,在各大媒體鋪天蓋地的網球報道中脫穎而出,成為焦點。
殷若甯用自身過硬的成績,為高爾夫運動赢得聲量,也換來豐厚的回報。剛到手的這座别克LPGA錦标賽冠軍獎杯,為她帶來了31.5萬美元(約合223.5萬元人民币)的頭名獎金。這是她職業生涯第三豐厚的獎金支票,僅次于去年大滿貫女子PGA錦标賽的150萬美元,以及今年6月陶氏錦标賽的36.6萬美元冠軍獎金。
主場奪冠能否催化“殷若甯效應”
和網球一樣,高爾夫也是國際化、市場化程度很高的運動,在全球範圍頗具關注度和影響力。像殷若甯這般年紀輕輕便斬獲諸多榮譽的高爾夫新星,自然而然地被寄予厚望,她的崛起常被拿來與帶動中國網球市場的鄭欽文進行“跨界類比”。
殷若甯和鄭欽文都是新一代年輕運動員集合内的頂級選項,但高爾夫項目在國内的影響力遠遠不能和網球的影響力相比。
在殷若甯亟待進一步兌現運動天賦的時候,鄭欽文已經迅速兌現了商業天賦。《福布斯》2023年度收入最高的女運動員榜單中,鄭欽文以170萬美元的比賽獎金和550萬美元的場外贊助排名第15位,成為谷愛淩外,另一個進入前20位的中國運動員。
從商業代言來看,有螞蟻集團、伊利、蘭蔻、霸王茶姬、vivo等十多個本土贊助商傍身的鄭欽文,也更能證明網球項目在國内的吸金能力強悍。
這樣的差距,一大原因,是國内高爾夫發展還很局限。政策環境應是最主要因素,整個高爾夫産業随着房地産業的迅猛發展而發展,随後又随反腐政策的嚴酷整頓而迅速降溫,使得高爾夫在國内面臨諸多挑戰。
受累于在國内的小衆影響力,高爾夫還要與根植于中國文化的傳統體育項目競争,如乒乓球、羽毛球,它們的參與門檻較低,更容易普及,而且擁有更大的粉絲基礎。此外,在中國參與高爾夫項目也需要一定的成本,高爾夫場資源緊俏,且費用往往比大多數個人和團隊運動都高。
殷若甯未必會像“鄭欽文效應”那樣來得猛烈,但令人欣喜的是,大衆對高爾夫運動的關注重點,正在逐漸轉變,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這項運動對内在情緒和生活狀态的積極影響。
尤其當移動網際網路、社交媒體作用下,高爾夫運動越來越多地成為跨界明星參與體育的主陣地,高爾夫服飾逐漸擴充到了“日常生活圈”,這些都讓這項運動更為大衆化與年輕化。
高爾夫運動日益大衆化和潮流化的趨勢,也極大地推動了品牌營銷的發展。lululemon、FILA、Li-Ning、迪桑特等綜合運動品牌甚至是大衆消費品牌紛紛布局高爾夫賽道,也增加着這個市場的看點。
在殷若甯主場捧起LPGA冠軍前,剛過去的2024年巴黎奧運會,林希妤為中國隊摘得銅牌,追平中國奧運會高爾夫最佳成績。當林希妤、殷若甯這些國内頂尖的高爾夫球手為代表的一衆“女子美巡中國軍團”在國際賽場一杆一杆地揮舞出中國風采,也給國内高爾夫球運動的未來提供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種下高爾夫的種子
根據中國高爾夫球協會今年6月對外釋出的《中國青少年高爾夫球發展報告(2023)》顯示,大陸參與高爾夫運動的青少年人口穩定增加,2023年新增青少年注冊球員18345人,較2021年相比增加28%。青少年參與高爾夫球活躍人口排名前六的省區市為廣東、上海、北京、江蘇、山東和浙江。
這樣的資料增長模式,離不開多年來的賽事搭建和國内高爾夫球手清晰的成長路徑。近年來,在彙豐、别克等贊助商的大力支援下,國内各個級别的青少年錦标賽舉辦得如火如荼,高爾夫文化迅速升溫。嗅覺靈敏的家長選擇這些職業化程度高、影響力大、商業化價值高、收入也相對更高的項目便在情理之中。今年别克LPGA錦标賽,也不乏許多家長帶着孩子來到賽場。
要真正從事高爾夫運動并将其作為職業,确實需要一定的資本。據《高爾夫大師》報道,在中國,孩子學習高爾夫的綜合開銷平均每年不低于五十萬元,而上限則幾乎沒有。
更何況競技成績必須靠實力說話,不是靠父母鋪路大量金錢和時間投入就一定能行,畢竟攀上金字塔頂端的隻是少數人。不過,也有家長選擇高爾夫項目則是希望占一個“早”字的優勢,在競争相對還不大的圈子裡脫穎而出,對于海外升學也有極大的幫助。這或許是父母選擇這條賽道的主要原因。即使未能在職業體育中脫穎而出,高爾夫也能成為進入海外名校的敲門磚。
回到國内,《中國青少年高爾夫球發展報告(2023)》顯示,從2021年至2023年,全國共有14所院校設立了高爾夫球單招項目,錄取率分别為44%、54%和48%。在2023年錄取的考生中,65%為一級運動員,25%為二級運動員,10%為運動健将。2024年,全國共有13所院校進行了高爾夫球單招。
回到前文提到的“高爾夫的鄭欽文現象”,雖然殷若甯可能無法達到鄭欽文那樣的現象級破圈效果,但她同樣有潛力在高爾夫領域掀起“殷若甯現象”,推動高爾夫人口基數的不斷擴大,為這項運動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加速高爾夫在中國的普及。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體壇經濟觀察,作者:疊戈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