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淩雲縣政協文史綻放異彩

作者:淩雲釋出

文學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面鏡子。五年來,淩雲縣政協堅持"曆史、管理、團結、教育"的社會功能,将文學史與歌唱好聲音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政協文化史的工作水準,使其綻放。

淩雲縣政協文史綻放異彩

建成了政協文化曆史博物館的展示平台推廣。積極争取和抓通第二批政協文史博物館建設項目名額、高标準、高品質完成博物館建設任務,在白縣市12個縣(市、區)率先在博物館展示的新平台。博物館占地面積250平方米,集展廳、臨時展廳、多功能視聽室、編輯室、資料庫為一體,收藏各類重要曆史資料、書籍等1000多冊,提高了文化曆史展示平台的水準。五年來,先後接待了縣内外政協系統上司、黨政幹部和學校師生參觀52批2500餘人(次),博物館已成為全區政協黨史學習教育的"打孔地"機關之一。

淩雲縣政協文史綻放異彩

深入挖掘鹿城的曆史資料,延續千年文明的基因。淩雲,古稱泸城,有着近千年的國都文化遺産。為了深入挖掘這一文學史"寶藏",千年民族文化的遺産,5年來,縣政協成立了一支強大的文史編纂隊伍,邀請社會聖賢和精通城市曆史的當地文化名人作為發掘曆史的"領軍人物",來"打造文學史傑作" 以"延續城市文明基因"為主線,廣泛征集文獻史資料,高品質編纂出版曆史文章。5年來,縣政協主編先後出版了《小鎮故事》《民國将軍黃新友從淩雲出門》《玉城圖夫志》、《陵雲文曆史資料》《淩雲志》等書籍,向社會展示了淩雲傑出的民族曆史文化瑰寶。

淩雲縣政協文史綻放異彩

搭建文史工作平台,展現文史作品新氣象。五年來,人民政協以專題咨詢為平台,組織了四次"文化促進旅遊發展"專題咨詢座談會,重點邀請淩雲縣各界文化名人、縣外專家、部分政協委員等參加"挖掘、組織、包裝泸城千年民族文化資源,将曆史文明基因植入國家文化基因"的主題。 特色旅遊産業",并提出建設性和前瞻性的建議。在縣政協的建議下,淩雲縣先後建成了"淩雲國家曆史博物館"等重要文化曆史工作的精品景點。以教育訓練班為載體,提高文史工作者的能力水準。五年來,政協先後舉辦了一次"聚焦古魯城文化"工作坊,選派文史委幹部參加相關教育訓練6次,開展3次文史資料編纂教育訓練班,大大提高了文史工作者的能力水準。以外地辦事處為平台,開展文物修複和改良工作。為了提升昊泉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文化景觀影響力,縣政協組織了相關社會文化名人、旅遊專家等到原鹿城縣土師門旁的釣魚台,現為賀州村、哈家鎮現場調研辦公,共同研究刻在釣魚台懸崖壁上的"遊覽東湖"散文。最後,完成了石雕散文56個斷字的增補工作,将散文中的名句融入到浩昆湖的自然景觀中。搭建文化曆史展示平台,會同田林縣政協,在縣文化廣場舉辦"我們共同家園"主題民族文化友誼展,充分展示淩雲當地近千年的"壯北路戲劇"和鹽城壯族"72魔曲"音樂的優秀文化,進一步打磨淩雲原創生态文化品牌。2019年10月,百賢市政協系統"文化大隊融合發展促進扶貧"現場活動将在淩雲縣舉行,進一步凸顯了淩雲文工作在推廣中心工作全局中的更高層次和無限魅力。

照片 楊革申 于孟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