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文系和曆史系繞不開的兩位名人——胡風與周揚(四)

作者:青植家園

抗日戰争之初,胡峰跑到武漢創辦了《七月》刊物,當時除了官方刊物外,私人刊物可能隻有《七月》,胡楓身邊有大量作家和詩人,形成了"七月詩派"。

胡峰文藝思想的要點是:"生命無處不在"、"寫真話"和"主觀鬥志"。他強調的是作家的主觀精神,而不是作家的階級、組織和紀律。

新中國成立之初,胡峰後悔沒有跟上黨的步伐",從1949年11月到1950年1月,他在短短三個月内寫下了4600行長詩《時間開始!》。》。他大喊:"時間到了!祖國是新的!人民站起來了!"但他還是比周洋走得慢。他隻能無奈地抱怨:"但是旗幟在别人手裡,别人用旗逼我打我,我不能隻用真心實意的工作,别無他法嗎?"

在胡峰大力支援的年輕作家中,有一位叫書武,後來成名。1945年,書武在胡峰創辦的期刊上發表了《論主觀性》,從理論上解釋了胡峰的"主觀鬥志"。這篇文章的精神與毛澤東在延安文學座談會上的講話不一緻,很快就受到黨内文藝理論家的批評,一直持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

書武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不起長期的批評,也積極追求進步,于是在1952年發表了《在延安文學座談會上從無到有的學習演講稿》,提出了自己的激烈批評。舒武在文章中補充說:"十年前,《講話》發表時,國民黨統治地區的一些文藝工作者認為這些原則是正确的,但它們隻不過是馬來列甯主義的ABC。"這句話牽連到胡峰,暴露了胡峰當時對"言語"态度的蔑視,胡峰是一大打擊。

更為嚴重的是,在當年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中,舒武說:"資産階級文藝思想根深蒂固,使我們為黨的文藝政策上司,完全對抗的态度。這樣,我們必須形成一小群文藝,......當時,以胡峰為核心,經常發表在我們幾個人的《希望》雜志上的作品,确實形成了這樣一小群文藝,"把自己和胡峰放在一個群體中。(未完成,待續)

中文系和曆史系繞不開的兩位名人——胡風與周揚(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