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真真 給周冬雨說戲,不得不練好國語

作者:Beiqing.com
黃真真 給周冬雨說戲,不得不練好國語

黃振珍說要根據每部電影的導演來決定演員的用場。圖/視覺中國

從張萬軒、羅卓輝到徐安華...曾幾何時,香港的女性導演撐起了自己的電影天空:即使大銀幕上以男劇為主,但女性導演的精緻視角仍然占據了一片地盤。其中,黃振珍是一個相對另類的存在,引人注目的朋克風格,張揚個性,不出人意料的電影誓言态度,融入了她充滿犀利的作品。

從2004年憑借《六樓後座》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導演獎提名,短發皮褲黃振珍在制片廠、線條叛逆,電影走出個性模式,也為内地市場注入了強烈的"女性氣質"。

20年資料

票房最高的作品:《Honey》2014年為2.05億部

合作最多的内地演員:

王豔丹 楊紫山 白白河 周冬雨1次

最多合作香港演員:薛凱琪 4次

與内地企業合作最多:福建恒業5次

這部籌款電影曾經以調酒師的身份飛行傳單

黃震真的扮演小是一個叛逆的"女生",讀書是一所女校,卻像整個男老師一樣,在校長的懲罰中快樂成長。1993年《香港統一》之前,黃錦珍曾就讀于美國紐約大學電影系,自導自演畢業作品《HUGO》獲得紐約大學最佳學生作品獎。但這沒能讓她順利步入電影圈,為了籌錢拍電影,黃珍砍掉了劉海,穿着旗袍在街上寄保險傳單做了,她把積蓄全部拿去炒股,三個月内就成了負資産的670萬股東, 隻能靠調酒師賺錢來償還債務。可以說,黃振珍最初的電影基金會是在美國成立的,甚至在1995年至1998年間在紐約開了一家制作公司。

香港統一兩年後,黃仁勳回到香港拍攝了她的紀錄片《關于女人》,大獲成功。通過對60多位不同身份、年齡和個性的女性的采訪,這部作品深入探讨了香港女性的生活,從女導演徐安華到情婦、名人和其他特殊專業人士。

《女人的話》驚豔亮相,讓黃振珍成為熱門人物,後來被譽為純港拍電影《六樓後座》。說起這部電影的誕生,黃振珍的記憶猶新:"2003年我全年都專注于這部電影,結果超出了我的預期,因為香港票房非常高,成為話題話題。2003年上映後,第二集拍完了,最近又有公司投資了,希望能監督第三集。另外,"六樓後座"真的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項目,其實我受到北京一篇雜志文章啟發,叫"八個單身一家"就是說,北京有很多來自國外的年輕人,有八個年輕人租了一套套房一起住。正是這篇北京的文章啟發了我制作這部香港制作的電影。

正是這部《六樓後座》系列,要融入進食劇情,分析年輕人的現實生活态度,讓黃振珍被提名為香港金像獎新導演。2004年,她将《純正大師》的戲劇搬上大銀幕,并被提名為奧斯卡金像獎新導演獎。從那裡開始,黃振珍的北上之路也一直秉承着獨特的信念,為女性電影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道路

下一個是軟科幻主題

黃振珍的第一部北方作品,嚴格來說,是2011年3月與星光國際合作的《花木蘭花》,但在此之前她拍攝過的《完美婚禮》和《分手說你愛你》其實是一部電影,主題一直圍繞着"剩女"和"80後"兩個敏感元素。在2011年12月上映的《城市之淚》中,黃振珍使用了周冬雨和其他一些大陸演員。

關于内地和香港演員的差別,黃振珍的觀點是:"大多内地演員都受過專業訓練,對于肢體動作、台詞的把握非常精确,古裝戲幾頁台詞對他們來說并不難。比如,在一出戲流淚,就能迅速進入角色。香港演員有時是歌手出身的演員,是以很多頁的台詞和感情的轉換都無法快速把握。但在很多比較逼真的電視劇中,香港演員的即興表演能力都不錯。是以,我必須根據每部電影的方向來決定在哪裡與演員合作,以獲得最佳效果。"

真正讓黃振珍在内地站穩腳跟并證明市場價值的電影是2014年上映的《蜜糖》。《蜜》是黃振珍一直看重的"剩女"主題。這部電影引起了許多女性觀衆的共鳴,獲得了超過2億的票房。今年,她還将推出"Honey 2: Nothing but Do"。

在"蜜"的潮流下,黃振珍帶領一批香港員工到内地創辦了一家公司。接下來,她說她今年正在制作一部柔和的科幻愛情片,證明《北上》正在為她制作各種各樣的電影。

關于同一問題的問題和答案

新京報:在過去的20年裡,你有沒有看到你的個人或創作工作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黃振珍:我的變化是,在過去的五年裡,我花了很多時間住在北京或内地的不同城市。兩年前,我的公司在北京成立,後來我搬到了北京。是以,近兩年來,更多内地朋友在内地體驗了更多的生活,更多的大陸人了解了自己的背景文化,這讓我很愉快,開闊了我的視野。

對創作影響最大的是市場,票房越來越高并不意味着市場越來越容易。在過去的一年裡,我感到越來越困難。高票房意味着觀衆越來越喜歡看電影,但要求也越來越高。二十年前,當我們的香港導演隻拍香港電影時,我們現在必須了解内地的市場和文化。是以,選擇主題非常重要。如果題材在香港過于本地化,那麼内地的觀衆就不會有感覺了。

新京報:随着内地演員合作的加強,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黃振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在大陸的第一部電影《城市的眼淚》,當時我和周冬雨合作。記得有一次在片中,周東宇跟了很多關于劇本内容的事情,她很茫然地看着我說:"導演,對不起,我不太明白你剛才說的是什麼。"在那之後,我覺得我必須提高國語,以便更好地與演員溝通。

新京報:香港演員現在不是很活躍,你覺得演員的錯是什麼?

黃振珍:香港演員聯合拍電影的機會少的問題,實在是很難解決。首先是香港演員的行為與内地演員不同。另一點是語言,香港演員的國語發音可能不那麼準确。

新京報:現在在内地待了多少時間?聯合辦公人員是更多在内地,還是在香港?(每個百分比)。

黃振珍:這幾年,因為我的公司都在北京,我在内地待的時間比較多,但合作人員可以說是一半。在導演組的同僚中,香港員工的工作節奏可能與我非常一緻,但也有一些内地攝影師。

新京報:如果可以穿越回去,最想對自己說20年前?

黃振珍:20年前,我1997年剛從美國畢業。因為你找不到投資者,你隻能用自己的錢投資股票。他差點破産,最終帶着債務回到香港。但現在我也不會對自己說:"不要投資股票,不要傻,會破産的。我隻想說,"試着加油,繼續走你必須走的路。我認為生活,尤其是那些創造藝術的人,需要失敗的經曆。

作家/新京報記者 安瑩

有關更多詳細新聞,請通路新京報網 www.bjnews.com.c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