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115師組建時的各營營長都有誰?他們後來發展如何?

作者:初延

八路軍第115師是我軍抗日戰争時期的主力軍,這支部隊在抗日戰争中打了很多漂亮的仗,如這支部隊建立的金超抗日基地、山東抗日基地等。八路軍第115師成立于1937年8月,剛成立時,由兩個主力旅和另一個獨立團管轄,在團的組建下,它被分成19個營,那麼這19個營的營長是誰呢?他們後來是如何發展的?

八路軍115師組建時的各營營長都有誰?他們後來發展如何?

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分為六個營,由劉德明、曾國華、梁興初、張仁初、楊尚儒、鄧克明率領。

劉德明于1925年參軍,早年當木匠,在西北軍服役。甯都起義後,劉德明跟随董振堂加入紅軍,此後長期在紅軍服役,直到晉升為紅軍總司令。劉德明參加了紅軍長征和東征戰役,在戰鬥中多次負傷,1942年,劉德明在戰鬥中陣亡。

曾國華将軍參軍較晚,直到第三次反對"圍攻"時才加入紅軍。盡管如此,曾國華成長得很快,在八路軍組建前,他一直處于紅軍總司令的位置,并多次戰鬥。1955年,曾國華被授予中将軍銜,獲得兩枚一等榮譽勳章和一枚二等81勳章。

梁興初将軍是著名的第38軍萬歲軍的指揮官,他是我軍虎将領中的一員。梁興初1930年加入紅軍,同年加入紅軍。梁興初參軍後多次建功立業,他在8路軍組建前的紅軍,如紅軍東征等戰役,梁興初也參加了。1955年,梁興初被授予中将軍銜,并被授予兩枚一等榮譽勳章。

八路軍115師組建時的各營營長都有誰?他們後來發展如何?

張仁初是參加過黃麻起義的紅軍将領,資曆深厚,戰績突出,赢得了中央上司的信賴。紅軍改編前,張仁初擔任上安支五團團長,後來,八路軍組建時,擔任第686團第1營長,率部上前線。1955年,張仁初被授予中将軍銜。

楊尚儒1930年加入紅軍,曆任紅軍排長、連長、營長。抗日戰争爆發後,他成為第686團第2營第一營長,參加了平關戰役。楊尚儒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并被授予三枚一等榮譽勳章。

鄧克明出身貧寒,24歲就加入了紅軍,取得了不少成績。紅軍長征後,鄧克敏參加了山城之戰,後來擔任紅軍總司令。1955年,鄧克明被授予少将軍銜。

第8路軍第115師第344旅下轄7個主營,除正常的6個營外,第344旅還有一個旅警衛營,警衛營營長為何振亞,其餘6個營由于世英、嚴東山、王家道、劉國慶領, 王德榮和徐向山。

何振雅,陝西省人,1931年加入紅軍,任連長、紅軍總長。何振亞資曆深厚,1936年曾任陝西抗日軍第1軍司令員,這是他成績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抗日戰争爆發後,何振亞率領本部上戰場。1955年,何振亞被授予少将軍銜,并獲得一等榮譽勳章。

八路軍115師組建時的各營營長都有誰?他們後來發展如何?

于世英,陝西省魯南縣人,是我軍一員。在擔任第687團第1營長之前,他曾在楊虎成将軍的軍隊中服役了很長時間。于世英以第38軍特種作戰連長的身份,鼓動了第17師的順利起義,為加強我軍實力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他去世了。

閻東山将軍在加入紅軍前入黨,他的老兵徐海東将軍在紅二十五軍前往陝北途中也打得不少戰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嚴冬山被授予少将軍銜。

王家道将軍曾任我軍第49師師長,也是徐海東的老将領。王家道參與了陝西鄂玉基地的建設,也為紅十五軍的組建做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家道被授予少将軍銜。

劉國慶是第688團第1營第一營長,劉國慶是徐海東在紅十五軍的手下,1938年去世。

王德榮是第688團第2營的指揮官,1940年在新四軍服役,1941年離軍。

徐本山将軍在鄂玉期,繼徐海東之後,他也演過革命年代、解放戰争,徐本山被提升為我軍92師師長軍銜,後來被授予少将軍銜。

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是該師直屬的一個班,下轄三個主營,營長分别為曾寶堂、紀廣順、黃守發。

曾寶堂,江西省新豐人,1928年加入紅軍,長期在我軍服役。曾寶堂在解放戰争期間擔任我軍第192師師長,還參加了解放石家莊等戰役,1955年,曾寶堂被授予少将軍銜,并榮獲兩枚二等榮譽勳章。

八路軍115師組建時的各營營長都有誰?他們後來發展如何?

紀光順曾任獨立團第2營營長,後來獨立團擴大,紀光順晉升為團長,擔任第8路軍翟澤茶進6團的團長,1940年8月,姬光順在戰鬥中陣亡。

黃守發是獨立團第3營的指揮官,他是福建連城人,黃守法在抗日戰争時期曾擔任軍區司令員,後來,因犯罪嚴重,被槍殺。

除兩大旅和獨立團外,第115師還有師級部隊三個營,即師騎兵營、工兵營和重營,營長分别為劉雲軒、王耀南、李學賢。

劉雲軒是福建省長定市人民軍軍員。劉雲軒于1930年加入紅軍,從此擔任我軍偵查排長。劉雲軒的槍法出衆,尤其擅長騎術,是以在紅一團組建騎兵部隊時,他長期擔任我軍騎兵團團長。後來,紅軍接受了改編,劉雲軒還擔任騎兵營長,并率部參加了平關戰役。1942年,劉雲軒在河北省新王縣去世,享年28歲。

參加過秋收起義的紅軍将領王耀南将軍,土生土長,江西省萍鄉人。早在大革命時期就認識毛主席的王耀南,參加了劉少奇、姜憲雲上司的安遠勞工罷工,著名勞工運動領袖黃敬遠是他最好的朋友。秋收起義後,王耀南長期負責我軍工程工作,雖然他沒有參加具體戰役,但他發展了我軍工程兵,但其他人無法替代,1955年,王耀南被授予少将軍銜。

李學賢,安徽省閩南人,曾任廣東省人民法院院長。李雪于1929年首次參加革命,長期在我軍服役。革命年代,李雪先任中原局秘書長,也為我軍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00年3月,李學仙去世,享年88歲。

綜上所述,八路軍第115師19營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共有三名中将和八名少将出現,此外還有四名營長死亡,一人死亡,一人參加文職工作。他們都為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并将永遠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