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作者:聽潮觀書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關注公衆号:聽潮觀書

台灣本土文學的創始者之一

台灣在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躺在血泊中的舵柄

鐘立和

耐心,你一定有更多的收獲,分享給你的朋友圈,讓更多的人看到!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輪廓

鐘立和(1915年12月15日-1960年8月4日),筆名江麗、李源、鐘齊、鐘健,廣東省梅縣人,出生于台灣平東縣。台灣作家和小說家。他是台灣本土文學的傑出創始者之一,在台灣現代文學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45年,他在北京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集《竹桃》,并于1946年初回到台灣,在那裡他寫了《玉山農場》、《雨》、《原人》和《窮夫妻》等小說。

1960年8月4日,鐘立和在修改小說《雨》時因肺病複發出血去世,享年46歲。後來人們稱鐘立為"躺在血泊中的筆舵手"。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人物的生活

1915年12月15日,台灣屏東縣高士莊的鐘立和新路通(現高墅鄉廣興村)出生,鐘麗和白白胖,因為他們屬于狗,家人給他起了個綽号"小狗鬼"或"阿成"。童年時他甚至被父親所愛,因為性格老實,他被稱為"神",意思是直率的忠誠。直到鐘立和他去世,附近的人都稱他為神兄弟或神器。

民國十一年(1922年),七歲時,鐘立和進入延埔公立學校閱讀日本書籍(當時台灣是日本殖民地,各級學校隻允許閱讀日本書籍和日語)。同齡同父異母的貝爾和明(皓東)、表弟鐘久赫、表弟邱連秋等同學,每天步行上學,單程需要八公裡。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民國十七年(1928年),鐘立和畢業于延浦公學校,但因體檢不及格而未能申請高雄中學。相反,他去了長治公學高等部繼續他當時的學習,鐘立并熱衷于浏覽中國古代小說。

十九年(1930年),15歲的鐘立從長治公辦高等學校畢業後,随後走進村裡私家學漢語,受老師廣大興秀才的古文學影響很深,寫過《台灣曆史故事》、《試鴨媽媽朱奕貴事迹》等。并開始廣泛閱讀中國古代和新體小說,當短文《靈感來自一朵花》和長篇流行白話小說《雨夜花》的不完整章節時,據說完成的原作有枕頭厚,但原文是不可測試的。

二十一年(1932年),18歲的鐘立結束了自己的民辦學生涯,當時鐘家正好趕上與山地人合資,被稱為三連。是以,鐘立和前家路通、平東商業銀行和美問之間,一方面協助父親和哥哥處理廬山農場和平東布莊,冷杉線業務,一方面是閱讀、繪畫。在此期間,他要求在日本學習繪畫,但被父親和兄弟拒絕并失敗了。不久,與同姓女工鐘平的妹妹墜入愛河。然而,當地習俗不允許"同姓結婚",遭到家庭和社會的強烈反對。

二十五年(1936年)12月,表弟參加了平東縣教育班組織的"大悟山登山隊",後來被寫成《鄧大武山書》。

1937年1月29日,鐘立和寫了《理發師的愛》(後改名為《理發師》),當時沒有出版。這是現存最早的中坜和原創作品。

民國27年6月(1938年),鐘立和從日本漂洋到沈陽,加入滿洲汽車學校。寫"友誼",沒有完成。學會了謀生的技能,鐘立和也兩次回台,遊說父親和哥哥投資東北大陸磚瓦建材行業,但被哥哥拒絕了。

二十八年(1939年)中華民國農曆十四月,寫成"城市的黃昏",沒有出版。1954年8月21日,它被改寫成短篇小說《劉寅》,1959年發表在《美聯社》增刊上。

民國29年秋(1940年),鐘立和通過考試,取得汽車駕駛執照,任職于"奉天交通股份有限公司",駕駛大巴;然後從下一艘海關船到釜山,8月10日左右抵達沈陽。剛到沈陽的時候,我住在林國良的家裡,很快我就住在了一所房子裡。但不久之後,由于路面的冰凍,一系列事故,以及駕駛執照被吊銷,造成了失業。鐘麗和夫妻一生危難,這一時期未完成的《台東飯店》,是這一生經曆所寫的作品。

民國三十年(1941年)1月15日,鐵民的長子出生。但是他們太窮了,甚至買不起必要的牛奶,幸運的是,嬰兒能夠在鄰居的幫助下生存下來。就在這時,聯系到了在關安工作的表弟邱連奇,不得不在他的幫助和安排下擺脫困境;同年夏天,全家搬到北京北平,申請華北經濟研究院翻譯,三個月後辭職。

三十二年(1943年),中華民國開始翻譯日本的小說,散文和其他貢獻;8月,他寫了一篇短篇小說《旅行絲綢》;6月,他的祖母去世了;8月31日,他的父親去世了。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33年初(1944年),民國通過在奉天的曆程寫了《大地的黴菌》,但未完成;三月份,它被寫成短篇小說"新人";5月23日,完成小說《波曼》;7 12月7日,中國小說《竹桃》完成,1946年9月15日,《生與死》以筆名《台灣文化》第二卷出版。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4月,鐘立和的第一部小說集《竹桃》以筆名《河流》在北平馬德津書店印刷,這是鐘立及其生平唯一出版的一本書,包括兩本中路書《竹桃》、《博人》和兩篇短文《新生活》和《遊絲》;7月,《Gone》,次年以"River Flow"的筆名發表在《政治經濟雜志》上;9月9日,他參加"台灣省遊與萍鄉協會",撰寫《為台灣青年伸張正義》,9月13日,他寫了《為台灣青年》為海外同胞尋求正義,因為對青年失望,未完成,10月,寫成日記小說《門》(原标題《絕望》),而《為大米》的開頭沒有完成;還有9月9日至12月26日的日記,詳細介紹了戰後在北平聽到的情況。今年完成的還有短篇小說《第四天》。

中華民國(1946年)三十五年後,日本宣戰投降後,生活在北平的台灣人不僅産生了錯綜複雜的内部變化,台灣人也陷入了北平的不安境地,戰後北平很難有台灣人的面貌。1月份,我寫了兩篇文章《蕃薯的悲傷》和《祖國歸來》,可以說是鐘立在北京逗留期間發人深省的心事。《蕃薯的悲傷》後來以筆名《河流》發表在台灣雜志上;從1月1日到16日,寫了日記記錄;3月29日,鐘立和家人乘坐難民船從上海的天津駛往基隆。4月14日抵達高雄,暫時住在哥哥李志家,很快,應該被平東奈婆國中校長鐘啟和聘用,作為代課漢語老師,全家搬到了奈蒲,住在學校宿舍,開始了寫作和教學生涯。七月,人民的第二個兒子複活了。在此期間,寫了一篇關于當時工作狀況的文章,但沒有發表;

1947年1月,鐘立和的肺病惡化,月底吐血。他于2月北上台北,住進台大學醫院接受治療。與此同時,他經曆了著名的台灣2月28日事件,并有日記記錄了此事。之後,還沒好起來,鐘立和就回家了。3月30日,他辭去了在Nepo國中的教職,一家人回到梅山定居,那裡還有幾棟老房子和一塊土地。他于8月北上基隆,住在荔枝的家中,10月27日前往松山療養院接受肺部治療和長期治療。

三十七年(1948年),由于結核菌侵入腸道和胃,消化功能完全喪失,疾病變得危險。就在那時,抗生素被引入台灣以抑制這種疾病。然而,在抗生素注射的早期階段,副作用很強,有一些耳聾。

三十八年(1949年),中華民國接受了胸部整形手術;6月初,第二把刀被打開,切除了六根肋骨;7月2日,他創作了《鲶魚壁虎》,這是在醫院裡悠閑的治療;10月21日出院,23日回家。

(1950年),一本他3月28日至4月27日住院生活的日記,寫成《手術台前》(原文标題為《爬上手術台之前》,據研究員張良澤介紹),然後删去了前兩個字。有兩個原件,一個從3月28日到4月27日,一個從4月16日到5月11日,沒有完成。此外,除了《在草坡上》,彭瑞金認為,對自己回國時所見所聞的描述,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故鄉》甚至就是在病床前完成的草稿。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1951年)7月,大女兒鐵穎出生。

(1952年)3月,他被允許成為市政廳的官員。早晚返,體力充沛,幾個月後辭職;

(1954年)滿月,當次子利民因病去世時,鐘立身心疲憊,内心的忏悔和痛苦,被寫進了"野性"。這部以李敏之死為主題的作品,發表在《野風》雜志上,是他病回家後第一部被文壇接受的作品。然後我寫了岡岡。

(1955)12月3日,唯一的小說《廬山農場》完成。

(1956)3月24日,《大悟山之歌》原名《同姓婚姻》,原标題《妻子》,發表于《自由青春》,《一點思念——星雲法師》、《坂木國傳記》《讀後》寄給台中菩提樹雜志;5月8日,鐵軒出生;11月,《玉山農場》獲中國文學獎,"國父"生日獲中國文學獎,"國父"獲紀念小說二等獎。

該獎項不僅是鐘立文學生涯的一次突破,也使他能夠與廖慶秀、鐘朝正、陳福泉等來自世界各地的台灣作家合作,互相鼓勵,出版《文友通訊》,閱讀和探索彼此的作品。還有林海銀編輯的聯合報紙副刊、本土作家作品的介紹,鐘立和的小說散文終于有了更多的發表機會,是鐘立和在文學創作生涯中最快的安慰時間。

(1957年)2月14日,到梅寅黃登光書房,任國書,3月,收集小說《大悟山之歌》資料,從3月開始,與廖青秀通訊,4月,與鐘昭正通訊,5月,鐘昭政發起編纂《文學之友》。溝通、文友圓讀作品和讨論;8月,開始與文信溝通;9月,母親劉水梅去世;11月,廖慶秀來訪,談起了兩天兩夜;年底,寫了《煙屋》;就是那一年,開始寫《陰陰》、《我的書》,最後出版。

(1958)春天,寫作"逃跑",被命名為愛國者,于12月發表在"新生增刊"上;《煙屋》被選為同年9月在《自由青年》上發表的香港亞洲畫報小說最佳散文;7月,第二個女兒鐵花出生。從各種管道到恢複廬山農場,9月,《文友通訊》關門一年零四個月,12月,退出梅營圖書館店差事,鎖在家裡療養。

(1959年),"原住民"參加了亞洲插圖作文比賽,并被擊敗,作為遺産發表在"民間知識"上。年内,大部分作品在聯合增刊上發表,包括:《蒼蠅》、《田野》、《錨》。年底,我寫了《我和假李女》;

(1960年),在《聯合增刊》上發表的有:《假李波》、《錢的故事》、《回歸》、《西北雨》、《雨》、《閣樓上的冬天》。《過去》發表于《自由青年》,8月4日,《雨》修訂後,肺病複發,血迹斑斑的紙張去世,享年46歲。在他去世之前,他告訴他的長子鐵民:"在我死後,我将支付其中一具遺體。我家裡沒有人再被允許從事文學活動了。"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個人作品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創意功能

鐘立和的人生道路充滿了荊棘,自從他踏足社會後,在一生的貧困和疾病中度過。他個人的痛苦使他自然而然地同情這個被壓到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的創作始終以自己的人生經曆為基礎,反映了中國大陸和台灣城市居民、農民和貧困知識分子的不幸經曆,從中可以探究他們命運的根源。是以,他的作品具有強烈而獨特的"自傳"色彩。

他的作品大緻可以分為兩個時期,1946年回歸台灣。早期主要描寫他們熟悉的台灣農村生活,以及大陸的小公民,下層知識分子的灰色生活。這一時期的作品充滿了與魯迅的批判社會相似的"散文"色彩,文字中穿插着作者對鐵而不是鋼鐵交織在一起的悲傷和悲傷的愛恨。

在愛恨交織的心理下,鐘立及其作品呈現出對祖國貧窮落後的無情批判,對祖國人民無知麻木不仁的啟示和諷刺。就像鐘立和在祖國大陸生活創作期間創作的小說集一樣,中國人對他寫的醜陋到"動物化的形象",這些作品幾乎都在大院子裡人們的"國家劣等根目錄"。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愛與恨"的複雜情緒。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後期作品主要以台灣農民為表達對象,描寫台灣農民的貧窮落後、勞工的悲哀,表達他們的善意願望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小說《玉山農場》,以日本時期和南台初期為背景,描述了廬山農場興衰的全過程,深刻反映了台灣農村經濟的衰落和堕落,也與男女主人公劉志平和劉淑華的愛情故事交織在一起, 展示他們與封建習俗的鬥争,為婚姻自由而戰,并頌揚他們純潔真誠的愛情。

作者從自己曲折的人生經曆中汲取創作素材,在男女主人公中與鐘平梅一起的鐘聲和投影,展現了作者對民主、自由和科學的向往。筆者也以悲哀的語氣,深情塑造了斧頭(Shu Hua ma)、饒新華、張永輝等受人尊敬的形象,他們身上充滿了苦澀的人生,是廣大農民在台灣悲慘命運的一般畫面。可以說,鐘立和後來的作品在思想和藝術表現上更加成熟。

此外,鐘立和還創作了一些作品,展現了台灣同胞與祖國的血肉關系,反映了台灣同胞想念大陸、回歸祖國的願望。《原住民》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表達了作者與祖國的深厚友誼。在作品中,作者描述了"我"如何從青春期一步步加深對祖國的了解和熱愛,進而強化了"原住民的血脈,必須流回原有的鄉下"的信念,小說中充滿了燃燒的愛國主義。

當然,鐘立和的作品也有不足之處,小說更多是以真人為原型,題材較窄,自傳品味太強。比如自傳體小說《原著人物》,由于對現實的過度适應,隻用現有的現實主義素材作為小說的内容,是以主題的廣泛拓展、主題層次的探究、内涵的集中等,都受到了限制。

而由于缺乏思想認識,他受到了勞動人民苦難根源的深入挖掘的影響。比如小說《竹桃》,以批判性思維為動力,勾勒出北平大院的素描。人物和事件是他們想法的腳注。雖然人物的描述很微妙,但他們缺乏自主性,是以整體外觀不明确。作者還過分強調了這些小人物的低人一等的本性。這使得他們的精神疾病成為事件的主要原因,并不斷渲染,最終将小角色推向悲劇的深淵。

但這并不能抹去他對地方文學發展的傑出貢獻。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鐘立和後半生萦繞在病床上,窮困潦倒,尤其在創作困難農村的鼎盛時期,這讓他無法進一步拓展創作視野,看來作品的題材比較狹窄,視野不深遠,想象力不夠豐富。有人說:"讀小說的時候,常常感覺自己仿佛生活在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環境中(除了他所居住的土地),讀者被局限在他的小圈子裡,無法聞到除此之外的世界氛圍,外面是否有戰争,戰争如何影響人們......等等,還不清楚。"

但鐘立和那些具有半自傳性質的作品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因為深刻的人生經曆,是以有着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真誠的情感力量,可以說鐘立和這位"苦澀詩人"已經把自己的血肉、情感和生活寫進了線。他因自己的痛苦而同情更多人的痛苦,把自己的痛苦、掙紮、無奈、委屈傾注在工作中。

然而,畢竟他不隻是想用文字來治愈悲傷,而是通過對這場悲劇的具體啟示和呈現,更積極地呼籲人們打破舊社會留下的盲目、腐敗的枷鎖,以避免悲劇的重演,促使人們進一步思考治愈與和解的一面, 調整整個值。是以,在他的作品中,反對封建意識和舊習俗的主題,在向現代意識和現代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向人們展示了。

在鐘立等幾部作品中,除了他真誠的态度、流暢優美的語氣,生動而具體地描寫着周圍生活的人物,最重要的是要強烈地關注他的三大思想特征:

(1)強調反封建主義、反權威的"創新精神"

(2)注意不屈不撓、不妥協的"人的尊嚴"

(3)表現出對所有事物的悲痛和同情的"人道主義"。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人物評價

點評:鐘立和的人生是奮鬥的開始,然後漂泊,在老年,貧窮,但總是面對勤勞的群衆,從不寫出作品的潮流或奉承。他的小說和散文,特别是那些反映台灣農村生活的小說和散文,應該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鐘立發展史與文學及其後殖民論述》評述:"如果鐘立和是台灣文學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作家,最突出的部分應該是這些與台灣殖民地史分不開的所謂殖民地作家的性格。

台灣文學的獨特性也就存在於此:無論是相對於第一世界,還是相對於中國大陸文學,這段漫長而複雜的殖民歷史,在使台灣文學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徵。"鐘立和的作品和經驗代表着不可磨滅的"。

||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圖文資訊網收集,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人将及時處理,保護雙方權益。

鐘理和:台灣鄉土文學創始者之一

要觀看過去的亮點,請單擊下面的藍色字母:

狹隘中的偉大:每個人都不知疲倦地生活在痛苦和幸福中

滕小蘭:月光下閃耀的女人

驚心動魄和謙卑的結局:一部死去又死去的作品

田兒:史上最年輕的魯迅文學獎得主

目前,他們正在做公衆号,完成國内外精品書和作家以及各種書店

關注微信公衆号:

每日更新推薦書商和相關作者

我希望你能給一個關注和喜歡和評論分享

歡迎參與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