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作者:小筆尖的話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古代中國人對于皇帝的評價是割裂的。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隻要他們的日子過得下去,那麼他們的皇帝就是聖明的。即便日子能過好是因為氣候條件好、吏治不算腐敗、朝廷沒有外敵故而賦役輕松,而不是因為皇帝真的聖明。但皇帝的好壞在他們眼裡,隻是一個抽象化的符号,聖明的評判标準隻在日子過得好壞。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皇帝好與壞,在文人的筆杆子上——皇帝想要“後世之名”,最好别得罪文人。而在士大夫、武将這個群體的眼裡,這個評判标準其實并沒有多大差別:給他們增加好處的皇帝,即使侵害了國家整體或者百姓的利益,仍然是“聖明無過于皇上”。無法保障他們的利益的皇帝,不過是“中人之姿”,大家看在“忠君愛國”的牌坊的面子上,還會給皇帝留些顔面,在他死後給他上個“文”、“宣”之類的谥号,算是好聚好散。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真心為了維護王朝統治而損害士大夫的利益的君王,暴君之名已然安排上。如果是嚴重侵害了“國之棟梁”的利益,皇帝的名聲大概是好不了的,例如功績那麼多的朱元璋,經文人的曆代添油加醋,愣是演變成了一個嗜血暴力的鞋拔子臉的形象。皇帝的意願本身是否真的是為天下萬民,其實沒有多少人真正在乎。曆史畢竟是文人和勝利的後來者所編纂。像雍正皇帝,連所謂的“皇漢”都無法否認的中國之君,康乾盛世裡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因為“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政策,讓士紳階層大損其利,故而連“血滴子”這般邪門的想象,都能扯到他身上。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開國君主和盛世之主遇到的問題更容易解決。開國君主容易被稱作明君。一方面是因為整個統治團隊是圍繞着開國之君建立,君王更容易放手做事,另一方面,整個統治集團的利益都會因為團體的擴大而擴大,故而統治集團更容易團結起來做事。新的朝代建立時,統治政策也往往更寬松些,老百姓也能夠更容易地安居樂業。

是以開國之君隻要不是暴虐到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那樣,因為外部環境十分嚴酷而使得國内内部沖突加劇的,基本上是可以留下一個好名聲的。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亡國之君遇到的情況更複雜,使用的手段要更高超才能解決問題。後主、亡國之君們遇到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從君主的帝王心術來說,當貴族外戚操弄朝政,地主士紳吞并土地,藩鎮節度使割據地方,冗官冗兵拖垮财政……這些在建朝時、盛世時無關緊要、甚至有利于鞏固封建統治的措施,到了該更易變遷的時候,卻已經尾大不掉了。

而亡國之君們往往“長于婦人之手”,自國小了足夠的理論但缺少鐵血的鍛煉,這在意志和人情練達上就先天不足。他們在即位時可能豪情萬丈,但一旦遇到問題解決不了,要麼就做個昏君,對可見的隐患不聞不問。要麼就做個暴君,用天賦的君權對抗利益集團。但二者不過是慢點死和快點死的差別。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從本質上講,老百姓要餓死了,皇帝不能解決,你不亡國誰亡國?從一個政權穩定的基礎上來說,封建王朝開國不久那麼容易出盛世,不過是老百姓在經曆過戰亂後變得更少,隻要國家局勢穩定,數量已經大大減少的老百姓能夠更輕易地吃飽飯。統治集團的剝削隻要不那麼過分,一個穩定的時代就輕易到來了。

而在王朝中後期,底層百姓大量失去土地,中層貴族士紳大量隐匿田地人口,王朝的财政根基在逐漸削弱。而中層統治者攫取的利益不僅是在百姓口中奪取救命糧食,也是在在減弱王朝抵禦風險的能力。貪得無厭的的中層統治者往往又會在朝廷動蕩時幾面下注,甚至直接反叛,去“一搏王侯将相”。至于為“一将功成”而“枯”死的“萬骨”,以及已經顯得微不足道的前朝亡國之君,誰又去關心呢?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割據政權的國主,不能強勢統一天下,就會淪為炮灰。《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前,那句“人皆可降,唯公不可降”可謂道盡了割據之主的辛酸。割據政權在中國這個崇尚大一統的文明中,不具有天然的合法性。隻有一統江山,君主才能具有“君權神授”的法理正統性,成為天子。但統一就需要戰争,戰争既要糧草,又要兵士。君主如果在這二者之間缺席,或者碌碌無為,就很容易被架空。而三國裡最終孫曹劉三家最終都失去了一統江山的機會,天下歸了司馬家。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那劉禅本人有什麼錯嗎?劉禅十七歲繼位,蜀國最弱。外部剛剛和吳國撕破聯盟,又大敗而輸。内部百戰老兵在夷陵之戰損失慘重。劉禅本人并沒有能力處理這件事,就遵照劉備的意思,将國事托付于諸葛亮,而且用人不疑,沒有跟諸葛亮拖後腿、耍心眼、争權利。等諸葛亮要身死了,還要諸葛亮推薦人才接替丞相之位。諸葛亮死後,他沒有對諸葛亮的遺囑陽奉陰違,而是繼續蕭規曹随。也沒有像許多被權臣掣肘的弱主一樣,在權臣死後立馬報複。對于一個君主來說,劉禅在位了41年,算得上是知人善任、心胸寬廣了吧?即使到了晚年寵信宦官,卻也沒有讓宦官把持朝政,掌握局勢的依然是忠心的文武。更沒有大興土木,滿足私欲。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劉禅這樣的君主,如果生在盛世裡,必然會因為其溫和但有遠見性格品質、知人善用的能力獲得仁君的稱号,如果也和蜀國一樣有了諸葛亮等忠心文武,加上他在位四十二年的“超長待機”能力,那麼一個盛世之名是絕對跑不了的。奈何生不逢時。

劉禅這樣被人說是亡國之君,其實他本身卻并無多少惡迹,能力也是四平八穩。“亡國之君”的稱号隻能說是闡述事實,而不是用來證明劉禅本人不行。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在位41年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曆史上的劉禅真的是亡國之君嗎?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筆尖的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