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作者:娛樂 娛樂大新聞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1949年5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20軍60師178團占領馬橋地區。是日上午10時許,國民黨政府縣長俞秋月聞訊,急率機關人員和保安隊全部撤離北橋。國民黨守軍節節敗退,炸毀俞塘河上的滬闵公路九号橋和放鶴橋,沿滬闵公路向市區方向潰逃,一路上又炸毀了七号橋、八号橋、十号橋橋面。

國民黨上海縣機關人員陸續逃離,最後由反動縣長俞月秋帶領30多人向塘灣方向逃竄。15日淩晨解放軍第20軍60師第178團占領國民黨上海縣政府大樓,上海縣治北橋鎮解放。

5 月15日淩晨,人民解放軍178團占領作為上海縣治的北橋地區,國民黨123軍308師922團一個營被殲。國民黨軍隊往北潰退途中,炸毀滬闵公路八、九号橋和普慈療養院的鐘樓和水塔。

當晚,解放軍派出一個營進駐颛橋鎮,露宿街頭。第二天下午,在颛橋中心國小操場上,人民解放軍駐軍組織舉行軍民大會,宣告本地區“解放啦”。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早在4月中旬,根據上級決定,山東濱北地區南下幹部在蘇北南通縣北郊平潮鎮組成中共上海縣委員會,委員6人。南下至松江後,委員增至8人。縣委制定了《接管上海縣工作的初步意見》,對上海縣解放後縣委上司全縣人民接收國民黨上海縣政權、消滅反動武裝、建立革命新秩序、維持社會原有生産水準、支援前線等作出具體計劃。至12月,縣委系統幹部37人,老解放區來的幹部占73%。

5月18日,178團1營(連以上幹部幾乎全是上海子弟)率先進至莘莊。營長瞿俊時年25歲,指揮着700多名全套美械裝備的官兵,正要攻擊,師裡突然另有任務,讓其将戰鬥任務移交2營。2營副營長倪俨(南彙縣人)趕來指揮,趴在墳頭上觀察敵情時,不幸中了冷槍。瞿俊聞訊立即趕來營救,倪俨卻犧牲了。

5月19日上午,中共上海縣委正式進駐位于滬闵公路旁的縣府大樓,設秘書室、組織部、宣傳部,主紀先任縣委書記。後又建立城市工作委員會、幹部訓練班等工作機構。主紀先(1909~2001),曾名主敬承、主繼先,山東莒南縣石蓮子鎮主家嶺村人,193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47年6月至1949年4月先後任濱北支前政治部副主任、濱北專署教育科長、膠河縣縣長、濱北南下幹部大隊四中隊政治指導員。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位于北橋的上海縣人民政府舊址

當天,上海縣人民政府在北橋鎮宣告成立,蘇南行政公署任命劉嶽(江蘇灌雲人)為縣長,設秘書處、生産建設科、民政科、工商科、教育科、财審科、司法科、警察局、稅務局、糧食局和人民銀行辦事處等。在鄉鎮設辦事處。

5月27日,整個上海地區宣告解放。5月底,北橋革命烈士公墓在橫泾港東落成,隆重安葬在解放上海戰役中犧牲的119名烈士。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6月初,上海縣成立剿匪委員會,開展剿匪肅特鬥争,重點打擊了塘灣、馬橋地區及黃浦江兩岸的土匪特務。

7月,史濟中(1917~1991,江西玉山人,1939年參加革命)奉命接任上海縣縣長。史濟中後來在回憶錄中稱:當時“人心不定,社會秩序不好,國民黨特務還在破壞,黃浦江上和有的地方還有土匪騷擾,生産不正常,貧下中農秋種時連麥種也沒有,吳泾化工廠、颛橋紡織廠的原料、資金都已虧空,勞工瀕臨失業的危險。當時呈現在上海縣人民面前的是一個破敗和困難重重的局面。”中共上海縣委、上海縣人民政府在做好接管工作的同時,剿匪肅特,整頓社會秩序,開展生産救災,穩定市場,努力恢複地方經濟。

人民政權正在完善之際,特大天災卻撲面而來。7月24日,十二級強台風、暴雨和特大潮汐同時襲擊上海縣和松江縣地區,黃浦江鄰松段、閘港段江堤突然潰決,洪水大肆施虐,大批房屋随之倒塌,數十萬農田一夜被淹,受災地區處于危難之中。剛建立各級人民政權措手不及,緊急号召群眾抗洪救災,卻一時組織乏力。

7月26日,洪水逐漸退去。本地農民損失慘重,饑寒交迫,必須立即組織救濟。人民政權緊急建立生産救災委員會,後又建立寒衣勸募委員會,動員社會各界參加赈災行動,救濟受災農民。

8月5日,縣政府首次征收夏糧。當時,颛橋向陽村的朱永祥在仁壽堂的群衆大會上聽了史濟中縣長關于秋糧征收的動員講話,後來撰文稱:那天“适逢天有小陣雨,解放軍都穿着草鞋,有的竟光着一雙腳。我在人縫中擠進去,找不到座位就靠壁立着。大會開始了,大門口長凳上立起一位軍人,開口先作自我介紹。我不由一驚,這個平頭百姓模樣的竟是新的縣長史濟中。他一開口,風度潇灑,滔滔不絕,場内鴉雀無聲。他說,初解放時期,百度待舉,還需要過一個困難的階段,不要輕信謠言,誰好誰壞,老百姓隻要多看看,多聽聽,多想想,心裡就會明白的。史縣長的親切話語,令人心暖眼明。”

人民政府赢得群眾信任,至28日全縣超額完成了夏糧征收任務。

10月1日下午,上海縣各界人士五千多人,在縣政府東首大操場上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

10月9~12日,上海縣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闵行鎮召開,出席代表123人。選舉産生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11人。作出擁護減租,征收公糧,成立發展工商業研究會,肅清匪特及貫徹執行人民政府各項政策等決議。

11月,全面廢除保甲制,上海縣劃為闵行、颛橋、馬橋、三林、陳行5區,下設3鎮 36鄉,各區、鄉(鎮)建人民政府。發動和幫助群衆生産自救,克服嚴重春荒造成的生活困難,進一步安定民心。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1950年7月在北橋鄉試點土地改革,10月全面展開,次年2月完成,鄉村内劃分雇農、貧農、下中農、上中農(富農)和地主等階級成分,土地所有權進行再配置設定,統一頒發《土地證》。

12月,上海縣成立抗美援朝委員會,優秀青年踴躍參軍,各界捐款捐物。至1953年全縣有2232人參加志願軍,赴北韓抗美援朝。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1951年3月,縣委建立人民武裝部。9月,建立群衆性地方治安保衛組織,主要有治安保衛委員會(簡稱“治保會”)、聯防隊和護村隊。

1951年11月,劉東明(山東萊陽人)接任上海縣縣長。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1954-1960年上海縣人民政府、上海縣人民委員會所在地

1954年4月上海縣人民政府遷至闵行鎮。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作者:張乃清

編輯:姚怡瑩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
上海縣人民政權誕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