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作者:古籍舊書庫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源自1908年成立的京師優級師範學堂圖書室,百年曆程中,幾所著名高校圖書館的舊藏聚合于此,多位名家的私人珍藏彙入其中。都有哪些珍貴藏本,往下看: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經律異相五十卷

作者:南朝梁釋寶唱撰集

版本:北宋崇甯二年(1103)福州東禅等覺禅院刻《崇甯萬壽大藏經》本

定級:一級甲等

裝訂:經折裝

載體:一函一冊框24.6*11.3CM

内容提要:存:卷三十五,千字文編号“傍”字号。首有崇甯二年十月題識三行。此大藏經簡稱《崇甯藏》,為中國佛教大藏經南方系統的第一部,每版5個半頁,每半頁6行,每行17字。此後的《毗盧藏》至《永樂南藏》等7種宋元明時刊刻的大藏經都照此版式。顔體寫刻,端莊大度,紙張厚實深黃,墨色黝黑,開卷即有古樸之氣。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

作者:唐釋玄奘譯

版本:北宋靖康元年(1126)至紹興二年(1132)刻《思溪藏》本

載體:一函一冊框25.2×11.3CM

内容提要:存:卷五百三十八,千字文編号“稱”字号。《思溪藏》為南宋湖州路王永從兄弟舍資刊刻的大藏經,于思溪圓覺禅院刻闆,雕镌始于靖康元年,宋高宗紹興二年刻成,凡五百五十函。《思溪藏》的版式繼承了《崇甯藏》的特點,字型多為顔體,古樸莊重。《思溪藏》經闆于南宋元年毀于戰火,故存世印本皆宋刻宋印。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臨川先生文集一百卷

作者:宋王安石撰

版本: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兩浙西路轉運司王珏刻元明遞修本

裝訂:

載體:四函三十二冊框20.7×15.8CM

内容提要:後有紹興辛未王珏刻書跋,稱:“珏……複求遺稿于薛公家,是正精确,多以曾大父親筆、石刻為據。其間參用衆本,取舍尤詳,至于斷缺,則以舊本補校足之。”此書雖不乏元明兩代遞修補闆,另有後人手抄所補,然宋刻舊貌尚存,其字型端正,避諱謹嚴,如“桓”作“淵聖禦名”,“構”字作禦名,而“竟”“完”“恒”等字缺筆。現存臨川集以此為最古。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西山真文忠公讀書記甲集三十七卷丁集二卷乙集下二十二卷

作者:宋真德秀撰

版本:南宋開慶元年(1259)福州學官刻元明遞修本

裝訂:線裝金鑲玉

載體:十四函八十冊框21.2×16.6CM

内容提要:《四書全書總目》著錄。按《四庫全書總目》稱前有開慶元年湯漢序,謂甲、丁二記先刊行。乙記上即《大學衍義》,其下未及繕寫而德秀沒。漢從其子仁夫鈔得,厘為二十二卷,刊之福州。館藏本無序跋,有抄配。凡宋刻之葉,字型介于顔、歐之間,端莊大度,筆劃自然,為宋代官刻之典型,遇“貞”、 “恒”“完”等字避諱。元刻葉偶有“延佑五年刊”、“延佑五年刊補”、“元統二年刊”、 “大德五年刊補”,則元代已經多次刊補。各次補刻之字型不盡一緻。宋刻之葉有刻工俞文、餘光、許才、任廷等,元補之葉有黃茂、施潤、張文甫等刻工。至明時,此書闆入南雍,《南雍志》載之。钤印有“榮陵譚氏賜書堂珍藏”、“汪士鐘藏”印,汪氏《藝芸書舍宋元書目》著錄。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版本:元杭州路餘杭縣南山大普甯寺刻《普甯藏》本

定級:一級乙等

載體:一函二冊框24.7×11cm

内容提要:存:卷四百二十一、四百三十三,千字文編号分别為“麗”、“水”。是藏始刻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至元二十七年(1290)竣工。559函。大德後陸續有補刊。該藏基本上是依據《思溪藏》覆刻的,而版式略小,但镌刻精工細緻。此二冊均存刻工名,卷末有刻經施印之題款。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南史八十卷

作者:唐李延壽撰

版本:元大德丙午(10年,1306)刻明嘉靖間遞修本

裝訂:線裝

載體:六函三十六冊框22.4×16.2cm

内容提要:此書卷前有元大德丙午刻書序。版心下偶記刻工“占閏”、“張清之”等。目錄頁第十七頁、《列傳三十四》第十一頁、《列傳三十五》第十四頁、《列傳三十七》第七、八頁等版心上镌“嘉靖十年刊” 。據其字型、邊框等,當不止補修一次,故此書當定為元大德間刻嘉靖間遞修本。《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著錄有嘉靖元年修闆之本。是書存世最早有"宋刻本,然天壤間僅殘存數卷而已。據《儀顧堂題跋》雲:“(大德本)雖刊手不佳,然校"以汲古閣本,乃知此本之善。”黃棉紙刷印,甚古雅。钤印:“晚菘堂”“許珩之印”“君耆”等。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通志二百卷

作者:宋鄭樵撰

版本:元大德間三山郡庠刻元明遞修本

載體:二十六函一百二十冊框22.4×16.2 cm

内容提要:一百二十冊。卷前序、目錄等均為抄配。至治二年(1322)吳繹序稱:是集繡梓于三山郡庠,北方學者猶未之見,乃募僚屬捐己俸摹褙五十部,散之江北諸郡。序後有元至治元年吳繹“通志疏”及至治二年九月印造銜名。據劉壎《隐居通議》:“近大徳間,東宮有令下福州刊《通志》,凡萬餘版。”是此書成宗時已刻于閩中,繹印褙頒行,記月于後,非繹所刊。漢紀卷五版心下镌“至大二年士安”,《漢紀》卷五版心上、《三王紀》卷三版心上等處镌“成化十年吏部重刊” ,為元明遞修之本。版式甚大,薄棉紙印刷,紙墨精好。近代藏書家劉承幹舊藏。钤印有:“法城水口白氏家傳”“鄞堂藏子孫保世”“子孫永保”“孟氏珍藏”“新樂王書”“吳興劉氏嘉業堂藏”“吳興劉氏嘉業堂藏書印”“劉承幹字貞一号翰怡”諸印。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隋書八十五卷

作者:唐魏征等撰

版本:元大德間饒州路儒學刻明正德嘉靖間遞修本

載體:六函四十冊框21.8 ×16.3cm

内容提要:此元大德江東建康道所轄九路儒學刻十七史之一。此本版心間有“堯學”“番泮”“樂平”“錦江”等字,“堯學”為饒州學之省文,“番泮”為鄱陽縣學,樂平為樂平州學, “錦江”為書院名,在安仁縣,是屬元大德間饒州路。故此本當為元大德間饒州路儒學所刻。《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評此刻:“校仇無譌,元刻中之善者。”版心偶見有“正德十年”“嘉靖十年刊”字樣。據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各學之版,明初入南監,正德嘉靖遞有修補。”此即遞修之本。綜計此本補刊之葉尚少,僅十分之一、二,版面爽潔,字畫清晰,墨色濃郁。原劉承幹舊藏,钤印有:“吳興劉氏嘉業堂藏”“吳興劉氏嘉業堂藏書印”“劉承幹字貞一号翰怡”“曾經東山柳蓉村過眼印”諸印。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六書統二十卷六書統溯源十三卷

作者:元楊桓撰

版本:元至大元年(1308)江浙行省儒學刻元明遞修本

載體:五函三十二冊框22.3×16.8cm

内容提要:“六書統”即以“六書”統諸字,“溯源”取《說文》所無之字作為篆籀,而以六書之義疏之。書前有倪堅序、劉泰序。劉序雲:“(楊桓)幼子守義得父之傳,而精其業,多士嘉之,朝廷特命駝驿往江浙行省刊闆印書以廣其傳。”字型端正,近于歐體。有刻工茅元吉、王甯、徐愛山、趙秀、朱大存等。《六書統》卷末有“元統三年八月江浙等處儒學提舉餘謙補修”一行。黃棉紙刷印,刷印年代當在明代中期。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書學正韻三十六卷

作者:元楊恒撰

版本:元刻明修本

載體:五函三十二冊框22.2×16.6cm

内容提要:存卷一、卷三至卷三十六。無序跋。版心下刻工名與《六書統》、《六書統㴑原》多同,且版刻風格相似,疑為同時期同一地區所刊闆。有補修。卷未原有“元統二年八月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徐謙補刊”一行。前後數字均阙。棉紙刷印,刷印年代當在明代中期。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二十五卷

作者:唐李白撰,宋楊齊賢集注,元蕭士赟補注

版本:元建安餘氏勤有堂刻本

載體:二函十六冊框19.4×13.8cm

内容提要:目錄後镌“建安餘氏勤有堂刊。”此為現存李詩最早的注本,勤有堂本又為其初刻。此本較後印,墨色稍欠佳。钤印:“定州王思籛收藏金石書畫章”“安樂堂藏書記”“彭壽曾觀”等。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

作者:唐杜甫撰,宋徐居仁編次,宋黃鶴補注

版本:元廣勤書室刻本

裝訂:線裝,金鑲玉

載體:二函十二冊框20.2×13.1cm

内容提要:存:卷一至十七、十九至二十一、二十三至二十五。按《集注姓氏》,此本共集注家一百五十一人,雖“真膺錯雜,多為後來所抨彈,然宋以來注杜諸家鮮有專本傳世,遺文緒論,頗賴此書以存。”(《四庫全書總目》)此書元刻有三種,一為皇慶元年建安餘氏勤有堂刊,一為至正七年圭山書院者刊,一即此本,殆據勤有堂本重雕。此稍後印,然字劃尚屬清朗。钤印:“昌平王氏北堂藏書”“坡鄰所得”“趙椿年”等。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節孝先生文集三十卷

作者:宋徐積撰

載體:二函十冊框19.7×13.7cm

内容提要:徐積(1028 ~ 1103),字仲車,山陽人。治平四年進士。其事母至孝,母亡,廬墓三年,哭不絕音。卒後賜谥節孝處士。《四庫全書總目》稱其文“大緻醇正,依經立訓,不失為儒者之言”雲雲。此為現存徐積集最早的版本,至嘉靖四十四年劉佑曾以舊闆重修。此本佚嘉靖時重刻序,僅存淳佑庚戌王夬亨序。審其字型,确有補修,大體元刻稍帶行書,多漫漶,而補闆點畫挺秀方正。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禮記集說十六卷

作者:元陳澔撰

版本:元天曆元年(1328)鄭明德宅刻重修本

載體:一函八冊框20.9×13cm

内容提要:按《四庫全書總目》:“明初,始定《禮記》用澔注。……用以取士,遂誦習相沿。蓋說《禮記》者,漢唐莫善于鄭、孔,而鄭《注》簡奧,孔《疏》典贍,皆不似澔注淺顯。宋代莫善于衛湜,而卷帙繁富,亦不似澔注之簡便。”是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定為明初刻,經與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元天曆元年建安鄭明德宅刻本比勘,實為天曆本的重修本。字劃清晰,應為重修後初印之本。原為缪荃孫舊藏。钤印有:“荃孫”、“雲輪閣”、“陳立炎”等。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範文正公年譜一卷年譜補遺一卷言行拾遺事錄四卷祭文一卷

作者:

版本:元天曆三年(1330)至元統三年(1335)間褒賢世家家塾歲寒堂刻重修本

載體:一函四冊框21.2×16.6 cm

内容提要:此為《範文正公集》附刻本。是文正後人依宋本翻雕,故字劃、款式與宋本無異。此本《祭文》為白口,字型端莊方正,純乎歐體。餘為細黑口,多數書葉字型帶顔體韻味。麻紙刷印,紙墨古雅。钤印“高陽博明氏珍藏圖書”“博明““曹家騄印““江都曹氏家騄秘笈”“曹聲範印”“曹聲濤印”“懷辛齋”“懷辛主人”等印。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

作者: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

版本:元至元間刻本

載體:一函六冊框21.7×14.8 cm

内容提要:存:卷九十一至九十七。此即清嘉慶間鄱陽胡氏翻刻本之所出。有刻工胡時中、陳子和、張明甫、王仁甫、李光于、葉清甫、陳子華、江吉甫、餘安、李光奕、張季祥、江君裕、周季方等,均為元至元間刻字勞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有“元刻明修本”,此本镌刻精良,字劃清晰,無修闆之葉。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書集傳六卷圖一卷

作者:宋蔡沉撰,元鄒季友音釋;朱子說書綱領一卷,宋朱熹撰

版本:元至正辛卯(11年,1351)德星書堂刻本

載體:一函八冊框20.9×13.5cm

内容提要:是書雖以蔡傳為主而糾正蔡傳者甚夥,并将鄒氏音釋附于各段之末。原有“至正辛卯孟夏德星書堂重刊”牌記及《重刊明本宋明州本凡例》,此本均已佚失。字型古樸,紙墨猶存古香。钤印有“周星诒”、“曹家騄” 、“江都曹氏家騄秘笈”、“曹聲濤印”、“雲自在堪”“、陳立炎”、“古書流通處”、“黃棠”、“黃棠珍藏善本”。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此書有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及本館收藏。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附釋音周禮注疏四十二卷

作者: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釋文,唐賈公彥等疏

載體:四函二十四冊框19.3×13.2cm

内容提要:版式不一,或黑口,或白口;或四周雙邊,或四周單邊、或左右雙邊。有刻工周甫、劉升、劉立、劉京、周元進等,查均為正德、嘉靖間刻工。版心上或镌有:“正德六年刊”“正德十二年” “正德刊”,即補刻年款。白棉紙印。綜計此本元刻之葉尚存十分之四、五,镌刻較佳;補版則殊草率,墨版連片,疑所據之印本漫漶不清,刻者又不求他本校補故。钤印:“周星诒”“季贶”等。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春秋屬辭十五卷

作者:元趙汸撰

版本:元至正二十年(1360)至二十四年(1364)休甯商山義塾刻明重修本

載體:二函八冊框17.1×13.1cm

内容提要:趙體小字秀潤。據《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 "載,其版片入明後有阙,明弘治六年重修。此本版面多漶漫之處,墨色濃淡、深淺不一,且"白棉紙刷印,印制年代當在明中期。钤:“元悔齋藏”印。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大學衍義四十三卷

載體:一函八冊框17.3×11.2 cm

内容提要:殘存卷一至二十二。除卷二、十九等數葉刻工尚佳外,餘皆草草。審為元翻宋巾箱本。有補刻葉。棉紙印,紙色黯黃。钤“乾隆禦覽之寶”“天祿琳琅”,為清宮舊藏,尚可寶。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纂圖互注老子道德經二卷

作者:題河上公章句注釋

版本:元刻本

載體:一函二冊框18.4×11.9 cm

内容提要:前有葛玄《道德經序》,《老氏聖紀圖》、《混元三寶圖》、《初分内觀靜定圖》、《金丹圖》。字型樸茂,黃麻紙印。钤有“孫星衍印”“孫忠愍侯祠堂藏書記”“東魯觀察使者”等印,為孫星衍舊藏,《平津館鑒藏書籍記》以為南宋坊間所刻。細審其紙墨、字型,似應為元翻刻南宋麻沙本。《平津館鑒藏書籍記》所著錄“南宋坊刻《六子》”,除此本及《沖虛至德真經》藏本館、《南華真經》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外,餘《三子》已杳不可知。此本扉頁有秦更年題識。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元史二百十卷

作者:明宋濂等撰

版本: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九年(1530)、十年(1531)南京國子監遞修本

定級:二級甲等

載體:九函五十冊框25.7×16.5cm

内容提要:是書于洪武三年七月修成,十月縷闆告竣,為《元史》祖本。此嘉靖間南京國子監遞修本。钤印:“周元美印”“蟄庵”。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不分卷

作者:明成祖朱棣撰

版本:明永樂間内府刻本

載體:二函八冊框29.6×19.6 cm

内容提要:此書收佛教歌曲,一為念頌之詞,無曲牌名;一為具曲牌名的短曲,每一曲牌均有對應的俗曲曲牌;一為長曲,即“普法界之曲”“弘利益之曲”,無對應的俗曲曲牌,篇幅極長,有唱有和。全書版式闊大,趙體字寫刻精美。前有佛祖說法圖,後為韋陀護法圖,镌刻精美,鄭振铎《中國木刻畫史略》稱其扉畫“令人驚異的工緻”。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曆代臣鑒三十七卷

作者:明宣宗朱瞻基撰

版本:明宣德元年(1426)内府刻本

載體:二函十二冊框26.9×17.4 cm

内容提要:卷前有明宣德元年禦制序,書分二門:善可為法一百十三人,惡可為戒七十三人,各采經史事實,仿小傳體。大闆大字、紙墨精良。原钤“廣運之寶”。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漢書一百卷

作者:漢班固撰,唐顔師古注

版本:明正統八年(1443)至十年(1445)刻本

載體:八函六十四冊框21.1×17cm

内容提要:是書諸家皆著錄為明正統翻刻北宋淳化本,蓋避諱不及南宋。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雲:“《漢書》宋刻佳者淳化本不可得見,景佑本殘者有之。……惟正統本最稱善,以所從出為淳化本也。”刻印極精,字型雍容。莫友芝《宋元舊本書經眼錄》稱:“售者以為北宋本”。館藏此本書賈即僞作北宋本。版心原镌之“正統八年刊”被全部剜去,并補上黑釘白文“幹道三年刊”。文中凡有日月處皆署“幹道”。天頭地腳全部截去,配紙接補,欄線重描。钤“果親王府圖籍” “恩福堂藏書印” “蔣懋德印” “芗碉秘玩之章” “竹村子外史” “古潭洲袁卧雪廬收藏”等印。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欣賞(上)

題名:五倫書六十二卷

版本:明正統十二年(1447)内府刻本

載體:二函二十冊框29.5×18.5 cm

内容提要:五倫,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道。明宣宗采集經傳子史有關五倫之嘉言善行成是書。正統十二年,英宗制序刊行。此大開本,寫刻精美、紙韌墨濃、行疏字大。每卷钤有“廣運之寶”。内有二冊為民國時劉瑞琛據故宮博物院藏本抄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