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街上的老男孩—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連載文章(109) 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

作者:新市街老小孩

<h1 class="pgc-h-arrow-right">連載文章(109) 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h1>

街上的老男孩—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連載文章(109) 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

兒時的小鎮是繁華和熱鬧,白天的商業,夜晚的娛樂;

電影院是兒時小鎮的地标,也是小鎮人夜晚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小鎮的孩子們;不管是什麼電影,夜間都會有一大群孩子們圍在入口處,如有遇到熟人,均會懇求帶進去;如不能混進去,那就隻能尋找捷徑進入,反正都會想盡各種辦法去看,即使那電影是已經看了很多遍,那都無所謂,要求的就是在電影院的氛圍;

街上的老男孩—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連載文章(109) 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

兒時的小鎮有兩個影院,一個是日常的電影院;另一個是,我們稱為“影劇院”,偶爾會有“平劇演出”和“話劇演出”,但更多時候是會議禮堂;對于我們孩子們來說,電影院才是我們的“熱衷之處”,每天晚上不到電影院門口報下到,總會感覺缺乏一些事情,當然可能更多的時候并不是為了看電影,而是為了去“湊個熱鬧”;

街上的老男孩—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連載文章(109) 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

兒時除非過年過節,其他時候是很難有零花錢的,是以買票看電影,幾乎是一種不可能的事情;小鎮的小孩都會尋找出多個進入電影院的路徑,既有水路也有陸路,當然都需要經曆險阻,同時也要承擔被抓捕的危險;

街上的老男孩—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連載文章(109) 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

水路一般情況下,隻會在夏天進行,電影院後門處有口相對較大的池塘;兒時的我們,可以沿着池塘的淺水區,繞着電影院院牆進入到電影院的大院裡,然後從大院的陰暗處混進去電影院;陸路就很多,不過都需要翻越圍牆才能進入,同時圍牆到處都會設立機關,比如在圍牆上豎立玻璃塊等,但這些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去年有和同樣在外地安家的小夥伴聚會,在相聚時,我們也有聊到當年翻圍牆看電影的事情,那種情形和快樂,可能隻有我們那一代人才能了解和體味;

街上的老男孩—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連載文章(109) 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

電影院從最早的放映黑白電影,也是我們小夥伴比較愛看的,如《小兵張嘎》、《道地戰》等,每每都特務出來,電影院裡的小孩子們都會大聲呼喊“特務”去提醒劇中的好人;兒時看電影,最愛問的,或者說最愛說的,就是“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在兒時的心中,也隻有好、壞人的區分;後來逐漸開始放映彩色電影,兒時印象特别深刻的一部電影是《黃河大俠》,這部電影讓兒時的我,明白一個道理,壞人一定會有報應的,好人一定會報仇的;

街上的老男孩—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連載文章(109) 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

還有一部電影是《康熙大鬧五台山》,因兒時的我們,認字認半篇,不認識“熙”字,等電影海報張貼後,就開始滿大街呼喊,“今天電影是《康照大鬧五台山》啊!”

後來逐漸,開始有港台的電影,記得第一部在小鎮上看到的港台武打電影是《新龍門客棧》,電影的内容說實話,已經記憶不清楚了,但電影中西北的荒涼,及行走的大俠,記憶猶新,那時總是幻想自己也是在荒野中行走的刀客;那時,還經常性的在褲腰帶上别着一個樹枝,總把自己扮演着俠客,需要到處“行俠仗義”;

街上的老男孩—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連載文章(109) 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

慢慢的,我們都開始長大,電影院也逐漸遠離我們;流金歲月,僅留存在記憶中;

街上的老男孩—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連載文章(109) 小鎮上的建築—流金歲月的記憶

2021年10月28日 于北京 朝陽門

(注:文中内容均為真實記憶記錄,原創首發,但會存在迷糊記憶;本文使用的所有圖檔均來自網絡,在此,對圖檔所有者表示真誠的感謝。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以便随時處理;)

下一篇:連載文章(110) 小鎮上的建築 — 大院深處,有麻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