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徽宗:一生做什麼都能出色,唯獨做不好皇帝

作者:有書共讀

有書君說

宋徽宗趙佶,作為一代帝王,無疑,他是失敗的。

老天賜予他尊貴的身份,特異的藝術秉賦,卻不給他政治的熱情,治國的才能。

他天真的思想,拙劣的政治手段,導緻了北宋滅亡。

但同時,他也創造了“瘦金體”書法、工筆花鳥畫、大量詩詞……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宋徽宗的故事。

宋徽宗:一生做什麼都能出色,唯獨做不好皇帝

在中國古代皇帝中,有那麼一個人:

他出身高貴、才華橫溢,最後卻落得個國破家亡、受辱至死的下場;

他本該做個鑽研藝術、千古流芳的閑王,卻因“為帝不專”成了遺臭萬年的昏君。

他這一生做什麼都能出色,唯獨皇帝做不好。

他就是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一生做什麼都能出色,唯獨做不好皇帝

原是風流富貴閑王,無奈偏成帝王之尊

在《宋人轶事彙編》裡,有一個關于趙佶出生的故事:

據說,在公元1082年,趙佶的父親宋神宗,曾經到秘書省觀看過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并再三贊歎李煜的儒雅神态。

而在他贊歎李煜不久之後,他的第十一個兒子趙佶就出生了。

是以,宋神宗十分驕傲地說,自己的小兒子肯定顔值和才華兼具,比李煜高出不止百倍。

這個記載是否真實,後人已經無從考證。

但想必每一對父母都和宋神宗一樣,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希望他一生順遂且成就非凡吧!

隻不過,早在趙佶之前,宋神宗已經物色好了王國的繼承人,那人就是趙佶的哥哥宋哲宗。

是以,為了避免兄弟争位的事情發生,他就希望小兒子一輩子都做個富貴無憂、風流無雙的逍遙閑王。

在父親的刻意教導下,他學的不是什麼平定天下、治理國家的手段,而是作詩寫詞、舞文弄墨的本領。

是以,他從小就鐘愛筆墨、丹青,喜歡騎馬、蹴鞠,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更是着迷。

而且,他的性格與嚴肅刻闆的皇室風格相反,他活潑到甚至有些輕佻。

當然,這些對于備受寵愛的皇室小王子來說,并不是什麼缺點。

因為,大家對他的期待本來就不是挑大梁的皇帝。

如果不出意外,趙佶将按着父母給他規劃好的路線,就這麼逍遙快活地度過他的一生,順便做個名留青史的大藝術家。

宋徽宗:一生做什麼都能出色,唯獨做不好皇帝

但意外總是來得那麼讓人猝不及防,公元1100年,他那個年僅25歲的皇帝哥哥宋哲宗,就因病去世了。

而且,因為宋哲宗去世前并沒有兒子,也沒有立下繼承人,進而引起了北宋王朝的皇位鬥争。

而在朝堂各方勢力的争奪中,趙佶陰差陽錯地成了制衡多方勢力的最好人選。

就這樣,最不合适當皇帝的趙佶,反而被推上了帝位,成為北宋的第八個皇帝。

宋徽宗:一生做什麼都能出色,唯獨做不好皇帝

初設政壇一展雄心,帝王難當招來小人

初登帝位時,趙佶才18歲,正是年少輕狂的年紀。

是以,他雖然在諸多黨派拉鋸中僥幸繼位,但他依舊想向世人證明,他趙佶不僅擅丹青書法,也可以做個千古明君。

是以,他在登基的第二年,就改年号為“建中靖國”,表示他要做個不偏不倚,中和立政的好皇帝。

在古代,哪怕是皇帝,也不能無緣無故更改年号,那麼為什麼趙佶剛當上皇帝,就急着改這麼一個年号呢?

原來,早在趙佶他爸和他哥統治的時代裡,北宋政壇上就因為改革問題,形成了兩個大黨派。

其中一個是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他們主張改革變法;而另一個則是以司馬光為代表的舊黨,他們堅持保守祖制。

按咱們現在的話來說,即使政見不同、觀念不一,我們彼此也會尊重對方的發言權。

但北宋的這新舊兩黨卻争急眼了,他們不管是哪個黨派,一旦上位,就要狠狠打壓對方官員。

而兩黨之間的互相傾軋,不僅擾亂了北宋的政壇,還鬧得全國人民都人心惶惶。

是以,趙佶上位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個和事佬,準備聯合新舊兩黨,一起制止這場延續了幾十年的黨争。

趙佶本以為,當他這個帝國最高上司人表态之後,新舊兩黨就能握手言和、停止争端。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新舊黨争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無奈之下,趙佶隻能把年号又改成了“崇甯”,重新走上了先帝的老路,選擇了更加偏向他的新黨派,狠狠打壓舊黨。

但此時,新黨已經沒有王安石這樣真正為民的大臣,而是蔡京這樣的奸猾之人。

是以,本想大展身手的趙佶不但沒有成功,反而在得罪了大批舊黨大臣之後,又給自己招來了許多小人奸臣。

宋徽宗:一生做什麼都能出色,唯獨做不好皇帝
宋徽宗:一生做什麼都能出色,唯獨做不好皇帝

文藝救國生不逢時,靖康之恥遺臭千古

正如《出師表》裡所說的: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是以傾頹也。”

漢之是以滅亡,都是因為當家的君王親近小人而疏遠賢臣。

被奸臣圍繞的趙佶,不僅不再采用逆耳的治國忠言,還聽信小人們的吹捧,選擇用他業餘的治國手段來治理北宋。

比如,他就曾因為自己十分擅長且熱愛繪畫,他就創立了相當于現在中央美院的宣和畫院,親自編寫教學大綱,提供教學所用的藏書和繪畫;

培養了《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以及畫出了《千裡江山圖》的王希孟這樣的畫家。

甚至,他還把畫學正式納入了科舉考試之中,是史上第一個把藝術特長作為科舉加分項的皇帝。

除了推行藝術之外,他還大力扶植道教,自稱為“教主道君皇帝”,在全國大量興建道觀。

為了提升道家的社會地位,他還親自召見道士,為修道的人提供國家公務的崗位。

但是,當時的北宋需要的是力量防衛和徹底改革。

是以,他的這場生不逢時的“文藝救國”,不但沒有奏效,反而還成了奸臣們收刮群眾、鏟除異己的遊戲。

蔡京是狡詐的官場高手,善于把握宋徽宗喜好享受的心理,他提出了所謂“豐亨豫”大口号,強調享受,深得宋徽宗歡心。

當時北宋定都于開封,此處平坦而缺少山川,隻有黃河日複一日流過。

天下風景數江南,可宋徽宗又不能貿然南巡,他想出了個招數:把江南的風景搬到開封來。

于是他決定建立一座巨型人工假山,為此,他動員大批船隻從江南拉來花石。

先用太湖奇石壘成山嶽,其上安置琪花瑤草。

某家有奇花,某家有異草,蔡京等人趁機斂财,甚至拆房毀屋,一時間江南民不聊生。

蔡京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他和他的五位盟友為宋徽宗馬首是瞻,竭力搜刮百姓,以供享受,同時排斥正直賢良,時人稱為“六賊”。

在六賊塑造的“虛假繁榮”下,宋徽宗内心好大喜功的一面也被激發出來了。

他決定實作祖輩的雄心壯志:開疆拓土。

此時,北方的老對手遼國衰落,面臨女真部落的威脅,宋徽宗自認為機遇難得,便與東北的金國建立海上之盟,約定夾攻遼國。

當大金的拐子馬在燕山以東肆意屠殺遼國的數十萬重兵時,宋徽宗也亦步亦趨地北上攻遼。

誰知,面對方臘十分勇猛的宋軍,在遼軍面前可謂羊入虎口,被打得滿地找牙。

遼國被金兵的鐵蹄踏得粉碎,接下來就該輪到宋朝了。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趙佶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

在北方,金太宗完顔吳乞買大舉南下。

宋朝曆來守内虛外,沿途要塞形同虛設,金軍很快圍困開封。

金軍南下時,等他發現自己徹底玩脫之後,就立即甩鍋給自己的兒子。

但無奈他傳位太遲,在他退位的第二年,金兵就攻占了北宋首都汴京,燒殺搶掠無數之後,還抓走了他和他兒子宋欽宗。

而這場導緻了北宋滅亡的戰争,史稱“靖康之變”。

宋徽宗:一生做什麼都能出色,唯獨做不好皇帝
宋徽宗:一生做什麼都能出色,唯獨做不好皇帝

縱觀宋徽宗趙佶的一生,他本來可以憑借藝術才華獨步天下,卻因生在帝王家成了亡國之君;

他本來想要結束黨争,卻無奈讓自己淪為被奸臣圍繞的昏君;

他本想一展身手、文藝救國,但卻因為他的不專業,使得他的勤政變成了毀政。

他一步步親手把北宋推向了毀滅。

《宋史》上說宋徽宗:

“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他什麼都能做得好,唯獨做不好皇帝。而他最終也為自己不專業的帝王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而《道德經》上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宋徽宗的的一生告訴我們:

人要有自知之明,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

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業餘去挑戰别人的專業,真正的聰明人,都在做自己擅長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