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管新規過渡期大限将至,銀行理财産品轉讓服務正在退場

作者:新華融媒看财經
資管新規過渡期大限将至,銀行理财産品轉讓服務正在退場

記者 賀向軍 實習記者 豐鳳鳴 報道

贛州銀行今日(4月19日)之後成立的封閉式理财産品,理财轉讓服務将暫停。這是4月15日贛州銀行釋出的《關于暫停理财産品轉讓服務的公告》對理财産品轉讓服務做出的最新調整。

所謂封閉式理财産品是指具有一定時間鎖定期、贖回日期固定的産品,流動性較差。是以部分銀行推出理财産品轉讓服務,銀行允許使用者将理财産品轉讓給第三方,并為其提供相關的轉讓服務,以提高産品靈活性。

對于暫停轉讓的原因,贛州銀行稱是“系統更新改造”,不過,記者注意到,近期民生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陸續叫停了理财轉讓業務。其中,民生銀行公告解釋稱,是“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需不斷壓降預期收益型産品規模,是以停止預期收益型理财産品轉讓業務。

據業内人士透露,這是應監管視窗指導要求。目前距離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還有7個多月時間,理财産品全面淨值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因收益率波動性大、使用者适當性評估難度大等風險,理财産品轉讓業務存在一定的隐患。是以銀行下架這一業務,也符合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要求。

理财轉讓業務從多家銀行退場

繼股份行紛紛下降理财轉讓業務後,近日一家城商行也對這類業務做出調整。

4月15日,贛州銀行官網公告顯示,因系統更新改造,該行将對理财産品轉讓服務做如下調整:2021年4月19日之後成立的封閉式理财産品,将暫停理财産品轉讓服務。2021年4月19日之前成立的封閉式理财産品,将于2021年6月24日17:00起暫停理财産品轉讓服務;2021年6月24日17:00前送出且未成功轉讓的委托将于2021年6月30日17:00自動撤銷。

資管新規過渡期大限将至,銀行理财産品轉讓服務正在退場

贛州銀行并未公告此次轉讓服務的恢複時間,僅表示将“另行通知。”在外界看來,這意味着贛州銀行也加入了叫停理财轉讓業務的隊伍中。

衆所周知,收益相對較高且穩定的銀行理财産品,流動性方面多相對較弱。針對此類情況,2016年起,部分銀行開始推出理财産品轉讓服務,解決流動性難題.以及很多預期收益較高的産品資金封閉期太長,對使用者吸引力不足的問題。

記者梳理發現,該服務最先主要在全國性股份行和部分城商行開展。2019年随着智能存款的興起,一些民營銀行的網際網路存款産品也曾上線這類服務,如衆邦銀行推出的“衆力存”,底層資産是3年期、5年期的銀行存款,10000元起購,年利率高達4.2%-4.8%,轉讓時按既定年利率計息,轉讓成功後本息實時到賬。網際網路理财平台如在京東金融上,還曾專門推出了“轉讓平台”,使用者購買支援轉讓的産品後可以自有轉讓,由銀行提供資金清算和訂單變更等服務。銀行理财轉讓業務由此被廣大投資者熟知。

對于可轉讓理财産品類型,各家銀行規定的範圍各不相同。有些銀行支援大額存單轉讓,有些銀行支援全部預期收益型理财産品轉讓,有些銀行也支援淨值類理财産品轉讓。轉讓價格通常是買賣雙方可以自行協商,常見的轉讓方式有一口價模式、競價模式和協定模式等。

今年一月份,商業銀行網際網路存款新規“靴子”落地,明确“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台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随着網際網路平台上銀行存款産品被集體下架,京東金融上的“轉讓平台”連結仍然保留,不過交易情況和可轉産品均顯示為空白。也可以了解為,京東金融已經下架了理财産品的轉讓業務。記者在衆邦銀行官方APP上看到,目前“衆力存”一欄中,發行中的兩款産品均顯示已售罄,“交易中”欄目下也顯示為空白。

資管新規過渡期大限将至,銀行理财産品轉讓服務正在退場

同在1月初,民生銀行公告自2021年1月4日起停止預期收益型産品轉讓業務。随後3月份,浦發銀行表示于3月23日起停止理财産品轉讓業務;廣發銀行宣布3月26日起停止非保本理财産品及結構性存款的轉讓挂單交易。此前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也已公告暫停理财産品轉讓服務,相關業務至今仍未恢複。

加上如今贛州銀行的加入,此前嘗試開展這一業務的股份行、城商銀行、民營銀行均不約而同地進行了下架。銀行理财轉讓業務退場信号明顯。

理财新規臨期是重要影響因素

行業普遍認為,理财轉讓業務友善了客戶低成本、高效率地進行理财變現,滿足了客戶流動性管理需求,有利于提高客戶黏性。特别是去年以來銀行理财收益率普遍下行,此時一些轉讓中的理财産品收益率甚至高于新發行産品,是以受到部分抱有“撿漏”心态使用者的追捧。在此背景下,各家銀行紛紛叫停這一業務的原因何在?

一些銀行在公告中僅披露稱是“系統更新改造”,如贛州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近期浦發銀行釋出的《關于停止理财産品轉讓業務的公告》也表示,“因系統更新改造”,将于2021年3月23日起,停止理财産品轉讓業務,該行電子管道(App、網銀)原理财轉讓相關入口界面将同步下架。

記者注意到,民生銀行公告中解釋稱,“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需不斷壓降預期收益型産品規模,是以停止預期收益型理财産品轉讓業務。多位行業人士也提及這一影響因素,據業内人士透露,監管就此對商業銀行進行了視窗指導要求。

資管新規過渡期大限将至,銀行理财産品轉讓服務正在退場

業内人士表示,目前理财轉讓業務仍屬監管模糊地帶,容易産生各類風險。主要包括産品方面和操作風險兩大方面。其中産品方面,可以看到,在轉讓平台中進行轉讓的多是預期收益類産品等“老産品”,這些産品不符合銀行資管轉型方向,随着資管新規過渡期的臨期均将退出市場。

而在資管新規之下,逐漸向淨值化方向轉型的新産品,收益存在實時波動。如果放開理财産品轉讓,可能會因估值不及時造成轉讓價格不公允,進而損害金融消費者權益。

另一方面即實際操作中的投資者适當性問題。目前來看,大部分銀行的“理财産品轉讓”業務都是線上上進行,客戶自行可在手機銀行APP、網上銀行發起理财産品轉讓、自主交易。這讓理财轉讓平台在“撮合”中對投資者适當性做好評估的難度加大。若部分使用者一味隻看産品收益和期限,忽視産品的風險等級和産品類型,進而購買超過自身承受能力的高風險産品,後期産品投訴以及消費糾紛等後患無窮。

那麼,對于已購買了長期限理财産品的客戶,若後續急需用錢時無法轉讓,流動性問題如何解決?對此,一家地方銀行的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可以參考大額存單的配套産品——質押貸款。“比如我行5年期的大額存單産品年化利率為4.26%,可配年利率4.2%的質押貸款。”如使用者有臨時資金需求,可辦理存單質押貸款,既避免提前支取産生利息損失,又獲得了臨時資金。據介紹,這類産品在大中型銀行已經比較成熟,近期網際網路銀行也開始開展存單質押貸業務。

本文由新華融媒·看财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線索征集熱線:1518471130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