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真藓亞綱—灰藓目(中)9.塔藓科10.灰藓科11.船葉藓科12.薄齒藓科13.薄羅藓科14.白齒藓科15.蔓藓科16.金毛藓科17.平藓科18.帶藓科19.棉藓科

作者:麟劍的人類史

真藓亞綱—灰藓目(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塔藓科</h1>

塔藓科,植物體堅挺或粗壯,綠色、黃綠色或褐綠色,疏松群生成片或交織生長。莖直立或傾立,橫切面卵圓形,有少數細胞形成中軸,皮部厚壁細胞;多數2-3回羽狀分枝,樹形或有明顯層次。假根少或無。葉多列,稀疏覆瓦狀排列,傾立或四散背仰,稀一向偏斜,闊卵圓形,鈍尖、短尖或闊三角狀心髒形,内凹,常有縱長皺褶,先端漸尖或突出成長尖;葉邊基部背卷,上部有齒;中肋2條,短弱。

葉細胞狹長菱形,通常有前角突起,厚壁;基部細胞常帶黃色,呈不規則長方形,角細胞多不分化或略有分化。雌雄異株。雌苞葉無皺褶,多具2短中肋,内雌苞葉無中肋。蒴柄長,紅色,平滑,有時叢生;孢蒴卵形或長卵形,傾立或平列,台部短,厚壁,幹燥時脫蓋,自行釋放孢子;環帶多不分化;蒴齒雙層,外齒層齒片狹長披針形,黃色,有分化黃色邊緣,下部有不明顯的條紋,上部有疣,内齒層淡黃色,基膜高,平滑,齒條中縫常有穿孔,齒毛2-4條;蒴蓋圓錐形,具短尖。蒴帽呈僧帽形,膜質狀平滑。孢子小,黃色,近于平滑。

大學各苔藓學家分類依據特征不同,包括的範圍變動較大,我國陳邦傑(1978)曾記載了7個屬。現根據近年世界對大學的分類特征意見,我們認為我國應有8屬;雲南有7屬。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真藓亞綱—灰藓目(中)9.塔藓科10.灰藓科11.船葉藓科12.薄齒藓科13.薄羅藓科14.白齒藓科15.蔓藓科16.金毛藓科17.平藓科18.帶藓科19.棉藓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10.灰藓科</h1>

灰藓科,植物體大小變化較多,稀疏或密集叢生,多數有光澤。莖匍匐,傾立或直立,橫切面圓形,有或無中軸,不規則分枝或規則羽狀分枝,具假根;缺鱗毛,或具片狀假鱗毛,生于分枝基部。葉片橫生于莖上,莖枝葉同形,一向彎曲,呈鐮刀形,漸尖;中肋缺,或具兩條短中肋;葉片細胞狹長形,平滑。稀具前角突起;角細胞分化,方形或長方形。

雌雄同株或異株。苞葉與莖葉異形。蒴柄細長、平滑。孢蒴高出雌器苞,直立、平列或傾垂,長橢圓形或短柱形,常弓形背曲氣孔隐型。有環帶。蒴齒雙層,内外齒層均發達;齒片狹長披針形,帶橫隔和橫脊及縱脊;内齒層生于前突的基膜上,齒條寬,齒毛具節狀瘤。蒴蓋圓錐狀,具喙狀尖。蒴帽兜形,平滑。孢子小,平滑。

大學有3亞科,約30餘屬,分布世界各地,習見于各種基質上。我國3亞科均有其代表,現整理出25屬;雲南現知有20屬。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11.船葉藓科</h1>

船葉藓科為藓類植物門的一個下級分類。植物體纖細或粗壯,挺拔,黃綠色或褐綠色,略具光澤。約14屬,多分布溫帶和熱帶地區,習見于樹幹,稀附生陰濕岩面。西藏現知有2屬。

主莖匍匐橫展;枝莖直立、傾立,或貼生基質而上部呈弓形傾立,有時呈匍枝狀伸展,多樹形分枝,并具小羽枝,或不規則羽狀分枝,圓形或扁平被葉;鱗毛缺失,或具甚稀少的片狀鱗毛。莖橫切面多圓形,無中軸,或具不明顯中軸,分化有疏松的基本組織和強烈厚壁的周邊細胞。莖葉兩側對稱,強烈内凹呈匙形、圓形,或扁平而為卵形或卵披針形}葉邊全緣,尖部内卷,或邊緣均具鈍齒;中肋缺失,或為2短肋,稀單一而達葉片中部,葉細胞多狹長形,稀為長方形或菱形,平滑,或具前角突,壁厚,基部細胞多具壁孔;角細胞小,圓形或方形,有時為二層細胞。雌雄多異株或假雌雄同株。蒴柄纖細,紅色,平滑。孢蒴多直立,兩側對稱,有時平展或垂傾而略呈弓形。蒴齒兩層。外齒層齒片背面常具密橫紋,腹面有正常發育的橫隔,無前蒴齒。内齒層通常基膜高出,齒條折疊狀,齒毛發育良好。蒴帽兜形,平滑。孢子纖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12.薄齒藓科</h1>

薄齒藓科(學名:Leptodontaceae)是藓類植物門中的一個科。體不具光澤,主莖橫展,具多數鱗毛;葉邊全緣,雌雄異株或雌雄同株異苞。

體形小或近中等大小,黃綠色或褐綠色,不具光澤,呈稀疏小片狀生長。主莖橫展,具多數鱗毛;支莖單一,或一回羽狀分枝。葉闊橢圓形,内凹,具不規則波紋;葉邊全緣,上部具細齒;中肋粗壯,達葉片上部。葉細胞圓方形至長方形,厚壁,近葉基部細胞呈長橢圓形。雌雄異株或雌雄同株異苞。蒴齒兩層;内齒層發育不全。

3屬,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生長。中國有分布。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真藓亞綱—灰藓目(中)9.塔藓科10.灰藓科11.船葉藓科12.薄齒藓科13.薄羅藓科14.白齒藓科15.蔓藓科16.金毛藓科17.平藓科18.帶藓科19.棉藓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13.薄羅藓科</h1>

薄羅藓科是藓類植物中較大的一個類群,是森林生态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莖有鱗毛,葉片角細胞不分化。孢蒴直立,内蒴齒層無齒。

植物體多數纖細,無光澤或略具光澤,交織成片狀藓叢。莖鋪匐,具發育弱的中軸;分枝細密,多數不規則,直立或傾立;鱗毛缺失或稀少而不分枝。莖葉和枝葉近于同形,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中肋粗壯,多數單一,長達葉片中部或尖部,稀較短或缺失。葉細胞多等軸形,稀長方形或長卵形,平滑或具單疣。

雌雄異株或同株。雌孢生于莖上,雄孢常着生于枝端。蒴柄長,直立,平滑或粗糙具疣。孢蒴多數直立,有時傾立,不對稱;氣孔顯型。蒴齒兩層;外齒層披針形或短披針形,具橫隔或脊;内齒層多變化,具基膜,齒條和齒毛常發育不完全。蒴帽兜形,通常平滑,稀具毛。蒴蓋鈍圓錐形,具短喙。孢子圓球形,細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14.白齒藓科</h1>

白齒藓科,植物科屬,大學世界報導有8屬或10屬,約51種。

多樹生或石生藓類,常構成大片群落。植物體粗壯或纖細,綠色或黃綠色,具光澤。主莖匍匐,常具褐色假根;支莖多數,直立或傾立亦或弓形彎曲,稀懸垂,單一或有分枝。無鱗毛或有假鱗毛。莖橫切面圓形,中軸分化或不分化。葉多列,傾立或一向偏斜,心髒狀卵圓形或長卵圓形,具短尖或細長尖;葉邊平展或僅尖端有齒;葉無縱褶或有縱褶;中肋單一或缺失,稀為雙中肋。葉細胞多為厚壁,平滑,上部菱形。

分布于溫帶地區。全世界約9屬,我國有5屬;雲南産4屬。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15.蔓藓科</h1>

蔓藓科是是藓類植物門下的一個科,植物體匍匐蔓生或懸垂,稀疏或密集交織成片,呈黃綠色、暗綠色或帶棕黑色,具光澤或無光澤。主莖細長,匍匐伸展,被稀疏成束的假根;支莖疏生或密集,交織或下垂,具稀疏羽狀分枝或不規則分枝。

葉呈覆瓦狀貼生或伸展,下部呈心形或卵圓形,向上變狹,先端具短尖頭或狹長漸尖;中肋多單一,細長,稀具短的雙中肋或缺失。葉細胞呈菱形,橢圓形,或狹長的不規則菱形,往往具一或多個疣,稀平滑,近基部細胞較疏松,胞壁常加厚,平滑或具壁間穿孔,多呈不規則的長方形,角細胞有時分化為近方形。

雌雄異株。兩性生殖苞均呈芽苞狀,多側生于羽枝上。雌苞葉分化。蒴柄短,孢蒴小,卵形或長卵形,隐沒于苞葉内或稍高出于苞葉外;蒴齒兩層,外齒片狹長披針形,外面中縫明顯,平直或回折形,節片明顯,具疣或橫紋,内面具密的橫隔;内齒層基膜低,稀退失,齒條與齒片等長,呈折疊形,多具疣,常有穿孔,齒毛不發育或全退失。蒴蓋圓錐形,有短喙狀尖頭。蒴帽小,兜形或帽形,基部常分瓣,平滑或具毛。孢子小,多具疣。

大學分2亞科,約19屬,雲南有17屬49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16.金毛藓科</h1>

金毛藓科,植物體多粗壯,稀疏叢生,分枝密集,柔軟,常具褐色至紅棕色光澤。主莖匍匐或叢生,支莖常直立或傾立,有時有分枝;分枝鈍尖;無鱗毛。莖橫切無中軸分化。葉呈覆瓦狀排列;莖葉小;枝葉幹時緊貼,濕時伸展。葉基圓形或卵圓形,不下延,先端突狹或漸尖成長尖,葉緣常具齒。中肋單1或缺如。葉細胞線形,壁增厚,具壁孔。角部分化,角細胞圓形,棕黃色。

雌雄異株。雌苞頂生于側生短枝上,具線形隔絲。雌苞葉分化。蒴柄細長,平滑。孢蒴長卵形,直立,對稱;蒴壁平滑。環帶不分化。蒴齒雙層;外齒層齒片闊披針形,有細長尖,黃色透明,平滑,中縫有不連續、大小不等的穿孔,内面有稀疏橫隔。内齒層僅有不高出的基膜。蒴蓋圓錐形,有斜長喙。蒴帽兜形,平滑。孢子具細密疣。

大學有2屬,我國僅有金毛藓1屬。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真藓亞綱—灰藓目(中)9.塔藓科10.灰藓科11.船葉藓科12.薄齒藓科13.薄羅藓科14.白齒藓科15.蔓藓科16.金毛藓科17.平藓科18.帶藓科19.棉藓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17.平藓科</h1>

平藓科,植物體多硬挺,粗壯,稀形小,黃綠色、褐綠色或翠綠色,多具光澤,常呈疏松成片或成層生長。

莖橫切面無分化中軸,外壁細胞狹長方形,基本組織細胞透明。主莖匍匐;支莖直立或下垂,1-3回羽狀分枝。葉多扁平或疏松貼生,長卵圓形、舌形、圓卵形或卵狀舌形,兩側多不對稱,平滑或具強橫波紋,稀具不規則縱褶,葉尖多圓鈍或具短尖,葉基一側内折或具小瓣;葉邊上部具粗齒或細齒,稀全緣;中肋單一,細弱,稀為雙中肋。葉細胞多平滑,稀有單疣,上部細胞菱形、圓方形或圓多角形,厚壁,下部細胞狹長形,厚壁,常具壁孔。

雌雄多異株或同株。雌苞呈芽苞狀。孢蒴多隐生于雌苞葉内,稀高出。蒴齒兩層。外齒層齒片狹長披針形,常有穿孔,外面有疣或橫紋,稀平滑,内面有低橫隔;内齒層齒條披針形,齒毛常缺失。蒴蓋圓錐形。蒴帽兜形或帽形,平滑或被纖毛。

熱帶、亞熱帶山地樹生或石生藓類。雲南地區現知有4屬。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1">18.帶藓科</h1>

帶藓科,植物體灰綠色、黃綠色至淺綠色,具明顯光澤,一般枝條稍硬,叢叢集生。

主莖匍匐延伸,常僅具少數鱗片狀葉,有時具稀疏假根;支莖多呈扁平形或圓條形,單一或稀疏不規則分枝,直立或懸垂,偶有假鱗毛,有時具鞭狀枝。莖橫切面具透明的基本組織及周邊細胞,無中軸。葉長卵圓形或長舌形,略平展、内凹或對折,對稱或不對稱,常似扁平式兩列;具短尖或細長尖;葉邊全緣或具細齒;中肋單一或2條,長或細弱,有時缺失。葉細胞一般狹長形,平滑,薄壁,角細胞分化,多為方形或不規則長菱形,常深色,厚或薄壁。有時具多細胞的梭形或棒槌形的無性芽胞。

雌雄異株。雌、雄生殖苞均呈芽苞狀。雌苞葉略小。蒴柄常較短,多平滑。孢蒴卵圓形,棕色或淺棕色,有時略具台部,直立,常隐沒于雌苞葉之中。環帶不分化。蒴齒單或雙層;外齒層齒片長披針形,外側具回折的中脊和橫隔,有橫紋或細疣,常具穿孔,内側具密橫隔;内齒層常缺失或僅有不發育的基膜;有時具前蒴齒。蒴蓋圓錐形,具短或長喙。蒴帽大,兜形或鐘形,有時具稀疏纖毛。孢子球形或多角形,大小不一,多具細或粗疣。

大學原記錄有4屬,為熱帶、亞熱帶的藓類。我國僅有兜葉藓屬 Horikawaea Nog。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6">19.棉藓科</h1>

棉藓科,植物體纖細或粗壯,多數具光澤,松散或密集交織成片。莖多數匍匐,分叉不等長,少數缺失。葉細胞橢圓形、菱形或長菱形,平滑和富含葉綠素;角細胞稍短而闊,明顯分化,有時明顯下延,由1-8排長方形或方形細胞組成。

雌雄異苞同株或雌雄異株。雄苞呈花蕾狀,較小;雌苞着生于短的生殖枝上。内孢葉小,直立,漸尖,基部呈鞘狀。蒴柄細長,直立或彎曲,平滑,一般呈紅色。孢蒴直立、傾斜或平列,不對稱,卵球形、橢圓形或圓柱形,在幹時,口部不收縮。環帶多數存在。蒴蓋圓錐形,具斜喙。蒴齒兩層。齒片16多數基部聯合,披針形漸尖,多數具橫細淺溝和緣紋,具橫隔;内蒴齒分離,具高基膜,具寬的龍骨瓣節片,齒毛發育或缺失。蒴帽兜形,平滑,無毛。孢子球形,黃綠色,平滑或有細密疣。

棉藓科 Plagiotheciaceae 的分類系統先後有許多學者作了研究。Brotherus (1908a) 把它作為灰藓科 Hypnaceae 的一個亞科 Plagiothecioideae,共有7屬。Fleischer (1912) 提升為棉藓科,包含6個屬。Fleischer (1923), Brotherus (1925) 把棉藓科分為2個亞科,即棉藓亞科 Plagiothecioideae 和硬葉藓亞科 Stereophylloideae。 棉藓亞科由 Plagiothecium 和 Catagonium 屬組成;硬葉藓亞科由 Stereophyllun、Pilosium、Entodontopsis、Stenocapidium 和 Stenocarpidiopsis 屬組成。陳邦傑等 (1978) 編的《中國藓類植物屬志》就是采用這個系統分類。然後 Iwatsuki (1970), Lawton (1971), Smih (1978)把Isopterygiium、Taxiphyllum、Herzogiella 屬移到棉藓科裡。Iwatsuki (1987)建立一個新屬 Pseudotaxiphyllum 歸屬棉藓科裡。Buch et Ireland (1985)把原棉藓科中的2個亞科提升為獨立的兩個科,棉藓科 Plagiotheciaceae 和硬葉藓科Stereophyllaceae, 并确定棉藓科僅棉藓1屬。硬葉藓科有6個屬組成。并把原屬于硬葉藓屬 Stereophyllum 的種類轉移到 Entodoniopsis 屬中。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号“世界民族與文明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