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無忌為何必須退隐?

作者:耳東話史

張無忌被金庸視為自己筆下最強的主角,他的武功的确是登峰造極,抛開實戰不談,那乾坤大挪移、太極、聖火令加上九陽神功的組合着實是冠絕全書,然而張無忌這個角色身上最強的點不在于武功,而是他的武林威望,到了故事結尾,盡管那倚天劍和屠龍刀并未歸他所有,但他卻有了号令群雄的能力。

用書中原話來說便是:“自此中原英雄傾心歸附明教。明教數百年來一直為人所不齒,被視為妖魔淫邪,經此一番天翻地覆的大變,竟成為中原群雄之首,克成大漢子孫中興的大業。”

張無忌為何必須退隐?

(張無忌劇照)

可以說張無忌雖沒當皇帝,卻已是民間的皇帝,隻要他一聲令下,衆人便會将他推上帝位,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必須要退隐江湖,否則他弱當了皇帝,豈不是改變曆史了?金庸絕不會寫這種與曆史不符的故事。

不過除了這個因素之外,張無忌必須退隐或許還與他在舊版中的人設有關,他若不退隐,怕是會入魔。

一、張無忌與朱元璋

在朱元璋面前,似乎張無忌就是個涉世未深的小孩一般,畢竟無論哪一版故事中,最後的結局都是朱元璋當了皇帝,建立了大明,這是符合曆史事實的,而書中的朱元璋也的确是工于心計,這一點金庸在書中多次提及。

原著道:“其後朱元璋起了異心,疊施奸謀而登帝位,但他圖謀明教教主之位,終不得逞,不過助他打下江山的主要是明教中人,是以國号不得不稱個‘明’字。明朝內洪武元年戊申至崇祯十七年甲申,二百七十七年的天下,均得明教之助而來。”

張無忌為何必須退隐?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眼看張無忌的威望逐漸增高,于是處處排擠張無忌,乃至後來張無忌不得不辭去明教教主的位置,等于是在示弱了,不過舊版中他并沒有退出武林,而是從周芷若那兒接過了峨眉掌門的位置,去了峨眉山。

原著道:“周芷若率同衆門人,一一參見第五代掌門人。張三豐、宋遠橋等依次道賀。峨嵋群弟子均知張無忌武功卓絕,威望極隆,于本門将有莫大好處,雖有數人心懷不服,卻也不敢公然反對……張無忌率領峨嵋弟子偕同趙明,拜别張三豐、宋遠橋等,回歸峨嵋山,他到得山上,寫了一封長信,将明教教主之位讓與楊逍。”

這個結局固然不錯,但若是續寫這段故事的話,以舊版張無忌的性格,最終不是他被朱元璋殺死,就是他反了大明,故事若發展到那一步,場面就難以收拾了,是以金庸在後續劇情中進行了修改。

二、舊版的張無忌

憑什麼說舊版中的張無忌會入魔?其實很簡單,舊版的張無忌與後來那個傻白甜優柔寡斷的張無忌有天壤之别。

比如當年在聽了義父謝遜回憶自己全家被殺的往事時,張無忌所展現出的冷酷的一面全然不像是個年幼的孩子。

張無忌為何必須退隐?

(謝遜劇照)

原著道:“隻聽無忌昂然道:‘義父,害你全家之人叫做混元霹靂手成昆,無忌記在心中,将來一定代你報仇,也将他全家殺死,殺得一個不留!’張翠山怒喝:‘無忌你說什麼?一人作事一人當,他罪孽再大,也隻一人之事,豈可累及無辜?’無忌應道:‘是,爹爹!’吓得不敢再說。”

從這段文字就能夠看出張無忌的脾性,可以說與大部分人通過電視劇認識他的截然不同,他哪裡宅心仁厚,哪裡優柔寡斷了,可以說這樣的他後來哪怕入魔也不會讓人意外。

而到了張三豐帶他求醫的時候,張無忌所展現出的智謀也讓年過百歲的張三豐也連連感歎心機極深。

張無忌為何必須退隐?

(張三豐劇照)

原著道:“無忌道:‘孩兒反正是活不成了。我要将這一十二式神功說給俞三伯聽,盼他融會武當少林兩神功,治好手足殘疾,孩兒應了誓言,和爹爹一般自刎身亡,也好稍贖媽媽的錯失。’張三豐吃了一驚,萬想不到他小小年紀,竟是如此工于心計,随口道:‘你那裡話來?’”

是不是有點兒楊過那味道了?或許也是因為主角性格過于相似,金庸才讓張無忌變成後來那個樣子。

三、邪惡的聖火令

前面隻是從人物性格的角度來分析張無忌會入魔,若是再加上一門本就會改版人性的武功,那張無忌若不退隐,就真難免走火入魔了。

那武功就是聖火令,在他面對三渡的時候就顯露過邪性,原著道:“張無忌自得聖火令後,初時照練,還不覺如何,此刻乍逢勁敵,将這路武功中的精微處盡數發揮,心靈漸受感應,突然間哈哈哈仰天三笑,聲音中竟充滿了邪惡奸詐之意。”

張無忌為何必須退隐?

世人稱明教為邪魔外道還真沒冤枉他們,此派武功的确是有些邪性,連人心都可以改變,試想舊版張無忌中那種極端且工于心計的性格配上這套會讓人入魔的聖火令,張無忌若繼續參與武林争鬥,誤入歧途就隻是時間的問題了。

舊版故事中雖有諸多設定存在不妥之處,但那卻是原汁原味的金庸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