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洋蔥快評丨“敲門大姐”以志願精神敲開了獨居老人的心門

作者: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評論員 張泰來

南京市玄武區的鐵匠營社群裡,活躍着一個由退休阿姨組成的志願團隊,因為她們每天都為獨居老人提供志願服務,而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敲門大姐”。團隊成立了8個年頭,第一代“敲門大姐”已經年屆八旬,有的已經成為被敲門的對象,接受新一代“敲門大姐”的照顧。

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0%)。老齡化社會正在加速到來,獨居老人的數量也呈現增多趨勢。老人身體機能退化,獨居老人突發疾病、孤獨寂寞等問題的發生幾率遠高于年輕人。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既需要解決其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更要關照其内心的精神世界。要敲開獨居老人的房門,更要敲開他們的心門。在這一方面,南京的“敲門大姐”團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

人是社會動物,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更需要在社交活動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對于獨居老人來說,随着身體機能退化,的确會面臨一些突發狀況。近期,杭州就有一名66歲的老人雙腿突然失去知覺,被困在床上兩天不吃不喝,直到被消防人員救助。獨居老人年齡越大,類似問題的種類越來越多,發生的幾率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有個機制能夠幫助獨居老人在問題發生時被及時發現,及時救助。

“敲門大姐”的存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她們每天都上門為獨居老人提供志願服務,這樣的頻率能夠有效避免老人突發緊急狀況長期不被發現,不但能及時發現排除緊急狀況,也能夠在日常的交流中及時發現問題前兆,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更難能可貴的是,“敲門大姐”的上門也滿足了老人的社交需求,相對于幫老人撥打電話求助解決突發問題,她們做的更多的是陪老人聊聊天、打打牌、散散步。正是這看似簡單的舉動,大大排解了獨居老人的寂寞,豐盈了他們的精神世界,讓他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彰顯着愛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和鄰裡之間守望相助的美好品質,而這正是“敲門大姐”的核心價值所在。

獨居老人看護問題是個複雜的問題 ,智能裝置固然可以解決獨居老人的生活難題,但終難關注其精神世界,解決這一難題,最終還是要依靠“人”。

“敲門大姐”的參加者大多是60歲左右的退休阿姨,她們本身就是老人,卻選擇在能力範圍之内幫助更老的老人,這是志願和公益精神的偉大。在我們的社會,像敲門大姐一樣的熱心志願者大有人在,每一座城市都有為數不少的志願、公益團隊,這些是寶貴的财富,也為解決獨居老人看護難問題提供了可能。

基于此,各地在考慮獨居老人看護難問題的解決時,不妨借鑒南京玄武區鐵匠營社群的做法,注重發揮志願力量,不惟是社群熱心人士,高校的大學生、企業的愛心人士等等,發動起來都是社群治理的寶貴财富,不僅有利于獨居老人看護難的解決,對于其他社群問題的解決都大有裨益。

我們的社會需要“敲門大姐”,也需要“敲門小夥”、“敲門學生”,越多越好。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洋蔥快評丨“敲門大姐”以志願精神敲開了獨居老人的心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