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寫的文章有一個小争議,不過我倒是不在乎

作者:舍間工作室李老師

用基于懷疑的創新性思維來學習九年級上冊國文

我在加拿大教兒子學國中國文

第十二講:這位女作家比利哈喬夫還會用成語

她寫的文章有一個小争議,不過我倒是不在乎

她寫的文章有一個小争議,不過我倒是不在乎

我:接下來第二單元的最後一篇:《精神的三間小屋》。

兒子:乍一聽名字怪怪的。一位女作家為什麼關心“精神的主題”?而且要為精神準備三間小屋?

我:不錯,你的問題直奔主題了。之是以她關心精神方面的主題,跟她的身份和從業背景有關。搜搜看。

兒子:畢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甯,中共黨員,國家一級作家、内科主治醫師、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心理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所學生班畢業,注冊心理咨詢師。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原來是因為她是心理咨詢師的緣故啊,是以特别注意人的精神和心靈方面。在她的簡介中我注意到,她的人生閱曆很豐富,但是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兩方面的内容:

地道地道的“生活家”

畢淑敏的身份很多:醫生、心理師、作家,還有一個就是“生活家”。她的作品多與自己的職業角色有關,筆下文字滲透着睿智和溫情。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對生活的一種诠釋,可以說她是一位地道地道的“生活家”。

她寫的文章有一個小争議,不過我倒是不在乎

順利抵達終點才是赢家

畢淑敏指出,當今的學習變得功利化,孩子壓力越來越大,父母争着要孩子赢在起跑線上,殊不知人生還有“終點線”,隻有順利抵達終點,才是勝利的人生。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搶跑,正常出發,堅韌不拔,到達終點。”

我:不錯,她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又寫出溫暖的文字來回饋生活,的确是生活家。我也十分贊同她的觀點:順利抵達終點才是赢家。教材把這篇文章呈現給初三的學生,正是為了讓同學們明确,把握好自己的節奏,讓自己的精神豐富,心靈豐盈,成就順利到達終點的人生。

兒子:但是我看課文,不像是議論文啊!為什麼放到了議論文單元?

我:問得好。在這個問題上的确有争議,有的人說它是議論文,有的人說它是散文。我更傾向于散文,隻不過是說理性散文而已。你看書下注釋:選自《畢淑敏散文》嘛,說明當初入選的時候就是按照散文選入的。

兒子:好吧,那我再好好看兩遍這個課文。我覺得語言還是挺美的。

我:帶着一個任務閱讀,然後試着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題。

她寫的文章有一個小争議,不過我倒是不在乎

畢淑敏真是比利哈喬夫還能用成語啊

兒子:哎呀,讀了兩遍真是受益匪淺。我也用成語了。不過真是用不多畢淑敏啊。她是出口成語閉口成語啊。

1.讀準字音。積攢(zǎn) 寬宥(yòu) 遊弋(yì) 困厄(è) 驚駭(hài)濡養(rú) 麾下(huī) 灰燼(jìn) 矗立(chù) 襟懷(jīn) 廣袤(mào) 馳騁(chěng) 坍塌(tān) 自慚形穢(huì) 輕觑(qù)2.了解詞語。襟懷:胸襟;胸懷;心胸。 廣袤:開闊、廣闊。從東到西的長度為廣,從南到北的長度為袤。 馳騁:①騎馬奔跑;奔馳。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處走動;漫遊。 坍塌:倒塌,崩塌。寬宥:寬恕,原諒。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慚愧,後來泛指自愧不如别人。間不容發: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發絲,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金戈鐵馬:戈閃耀着金光,馬配備了鐵甲。形容威武雄壯的軍旅兵馬,借指武職、軍人,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抽絲剝繭:絲得一根一根地抽,繭得一層一層地剝。形容分析事物極為細緻,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層次。鸠占鵲巢:比喻強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據别人的位置。李代桃僵:李樹代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之間互相幫助,後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相得益彰:指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好處。相得,互相配合,映襯。彰,顯著。

我:是啊,這麼多成語能記下來就不錯,如果還能運用自如,的确需要很多的練習呢。現在來概括一下本文的主題吧。

兒子:其實很簡單吧。就是:

畢淑敏認為一個人的心靈之所應該住着三間小屋,一個小屋用來裝愛和恨,最好愛多于恨,或者隻有愛沒有恨;第二個小屋來裝自己喜歡的事業,就是找到自己愛做的事,并且持續堅持去做;第三間小屋給自己,讓自己思考,自己感受,把握自己的節奏,活出自己的特色,隻有這樣人生才算完美和幸福。

這也迎合了前面我們對她的認識:她是生活家,且主張順利到達人生終點才是赢家的觀點。

我:非常好!那如何證明她的看法或者叫觀點正确,且能站穩腳跟呢?我們可以怎麼樣去印證,最好在課文裡用她的原話。

兒子:你的意思是,如果不建這三個小屋就會怎麼樣對吧?

我:對呀,這樣一來不就印證了這三個小屋的重要性了嗎?

兒子:對啊!我找找啊!

她寫的文章有一個小争議,不過我倒是不在乎

成語正好鑄就自己的反面論據

兒子:第一間小屋:盛着我們的愛和恨(這裡面有一個多音字的考點)

------ 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會凄風苦雨,愁雲慘霧,你會精神悲戚壓抑,形銷骨立。如果想重溫祥和,就得淨手焚香,灑掃庭院。銷毀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闆,讓一束聖潔的陽光,從天窗撒入。

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

------ 然費時彌久,精神的小屋定須住進你所愛好的事業。否則,鸠占鵲巢,李代桃僵,那屋内鄙視雞飛狗跳,不得安甯。

第三間小屋:安放我們自身

(用反問可以強調其重要性)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誰呢?--- 可它又确是我們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誤-----在我們的小屋裡,住着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

------

如果真是那樣,我們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風中就悄無聲息地坍塌了。它紙糊的牆壁化為灰燼,白雪的頂棚變做泥濘,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澤,江米紙的窗棂破裂,露出慘淡而真實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獨地在風雨中飄零。

(排比句式,說出問題的嚴重性,再三強調精神小屋不安放自我的後果)

我:這一下子,整個課文就明了了吧?為什麼她要寫這三個小屋?這是一種比喻,想說明人的精神世界,有愛,有自己喜歡的事業,有自己的節奏和判斷,才是幸福的基礎和前提。

兒子:對,對,對。她最後還在強調,用排比的句式:

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努力。我們可以不永恒,但我們真誠。

的的确确是說理性散文,最後一段最後一句不忘了抒情: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遼闊啊。

真的能看出來,是一名醫生轉為作家的人。重視健康,有那麼富有感情。

我:哈哈哈哈。是以說,是不是非常及時地出現在了初三的教材中。對于我們這麼大的人來說,正需要在精神世界予以指導,讓我們明白,如何生活,如何自愛,如何自立。我在這裡要再一次表達教材編輯們的良苦用心。

另外,畢淑敏的文字特點是簡潔含蓄而又準确。哪怕是說不好的一面,也要迂回地說,但是意思很清晰,并不讓人迷糊。能再找出一個例子嗎?

兒子:那太容易了!比如第二間小屋裡面。

“不要輕觑了事業對精神的濡養或反之的腐蝕作用,它以深遠的力度和廣度,挾持着我們的精神,以成為它麾下持久的人質”

我覺得雖然直接明了,卻含蓄而準确。

得益于“輕觑”、“腐蝕”、“挾持”、“麾下”、“人質”等詞。

我:不錯,而且這幾個詞完全可以出一道考試題呢。要十分注意讀準音,弄懂詞義。可見小詞可以起到大作用。這篇文章,精神的三間小屋,用小屋的小,說明了大道理,這是什麼方法?

兒子:以小見大呗。我覺得房屋雖“小”,可盛放的寶物卻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的,作者是借幾間小屋使大心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大中求小,襯托呼應,既是作者行文的機智,更是作者謙遜人格的展現。

她寫的文章有一個小争議,不過我倒是不在乎

本課的學習思維訓練:

1.所謂文如其人,就是指語言風格和主題的設立都能展現作者的背景和性格,這篇文章也不例外,女性、醫生、心理咨詢師、作家都融入其中了;

2.成語的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辭方法呈現了畢淑敏的寫作風格:華麗而不失樸實,深刻而不失平淡,睿智而不失真誠。

3.教材選擇本文的目的是及時地對同學們進行心理方面的指導,建造豐盈的精神世界的指引,繼而讓我們平衡自己的生活,赢取人生的真正勝利。

4.本文字詞方面的考點非常多,要多注意學習應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