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皮條鳝魚,上過《中國菜單》的荊州菜,你可以知道其來曆

黃鳝在荊州,人們叫它鳝魚。盡管外貌如蛇,但它本質上僅是一種無鱗淡水魚,對人類毫無攻擊。它的懦弱,使人們可以依照菜式的形态,任意從肚腹或從脊背予以殺戮。

皮條鳝魚,上過《中國菜單》的荊州菜,你可以知道其來曆

鳝魚入馔菜式繁多。去骨斜切絲條,在沸騰的油鍋翻滾數秒,瀝幹油脂,烹入佐料即為爆炒鳝絲;黃鳝帶骨平刀錘扁後切寸段,起油鍋着花椒姜末煸炒至斷生,下豆瓣醬适量清水焖煮數分鐘,至鳝片兩端微翹收汁出鍋,是為炒鳝橋,亦即家常鳝魚;鳝魚宰殺後切筒狀,與莴筍或者黃瓜葷素合一。滋味在悄然炖煮中發生逆轉,寡淡的黃瓜與莴筍竟比鳝魚好吃得多,人們追逐地就是葷素倒置的風味;鳝魚與南風鹽菜煮火鍋,顯著的農家風味。

皮條鳝魚,上過《中國菜單》的荊州菜,你可以知道其來曆

“皮條鳝魚”,黃鳝肴馔的異類。

以甜酸的味型導入味蕾,悖行于鹹鮮的荊楚家常風味。外酥裡嫩的口感,顯示它油炸數次的繁複。在烹饪技法上,皮條鳝魚的味型歸屬“荔枝味”,“荔枝味”于楚味中少見,與荊沙百姓的日常飯食更是相去甚遠。

皮條鳝魚,上過《中國菜單》的荊州菜,你可以知道其來曆

皮條”不雅,僅僅是方言表述的不當,并無歧意。“tiao”在荊沙方言中意味着垂落、吊挂、松馳的意思。一道酥炸鳝魚或者甜酸鳝魚,竟以皮條充當,着實降低了菜品格調。有什麼辦法呢,晚清的廚子,識不了幾個大字。如此意會已屬不易,當今漢字就是從象形文字中演變而來嘛。

皮條鳝魚,上過《中國菜單》的荊州菜,你可以知道其來曆

中國名菜皮條鳝魚,制肴極其繁複,分割,揉搓,挂漿,初炸,複炸,烹汁,勾芡環環相扣井然有序,好一個食不厭精。上細微之處,顯現出楚廚的獨具匠心。

皮條鳝魚,上過《中國菜單》的荊州菜,你可以知道其來曆

我們可以想象,皮條鳝魚榮膺中國名菜時,是曆經坎坷的。四十年前,當皮條鳝魚擺在官員和專家面前評定時,他們的内心一定交織在沖突中的。皮條鳝魚不可抑制的甜酸濃香在評審大員面前氤氳而過,飄逸的美味傾刻覆寫了文字的不雅。在美味面前,任何體面皆可敗下陣來,這種巨大的征服力,無人可以抵禦。

皮條鳝魚,上過《中國菜單》的荊州菜,你可以知道其來曆

看看,嘗一嘗~~

皮條鳝魚,上過《中國菜單》的荊州菜,你可以知道其來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