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學家章學誠: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

作者:大譜師

“盛世修志,家興續譜”。這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傳統,國盛家興是不變的曆史規律。在家譜文化中有一個共識:30年一小修、50年一大修。如此這般,一是凝聚親情血緣;二是從側面記錄國家曆史的發展。  

史學家章學誠: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

  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曾說過:“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把家譜與國史、方志相提并論,說明家譜的重要性。紹興是章學誠的故鄉,今天紹興許多專家學者重視研究譜牒,百姓熱衷續修家譜,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章學誠的啟發。大譜師家譜編修服務平台。  

  不少呼籲、響應修譜的同胞,完全是憑着熱愛家族的滿腔熱情。但是,修譜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科學,自然有别于其他門類學科的系統理論和專門知識。如果修撰家譜要完成高品質的家譜,學習章學誠的譜學理論,十分必要。  

  章學誠字慶齋,号少岩,會稽(今紹興)人。乾隆三年(1738年)生,卒于嘉慶六年(1801年)。乾隆四十三年進士,曾任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歸德文正、保定蓮池等書院,後為安徽學政朱筠幕僚,又入湖廣總督畢沅幕府。盡管章學誠一生坎坷,甚至依靠給别人編修志書、家譜為生。但是,在學術上,在史學上,在譜學上,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雖然宋代有歐譜和蘇譜體例的創設并沿用于後,元、明、清也多有譜學名家。但在家譜學術文化上,像章學誠這樣取得有重要成就的人是不多見的。他自言“我于史學,蓋有天授,自信發凡起例,多為後世開山”。絕對不是言過其實,他稱得上中國史學理論集大成者。  

  章學誠從青少年開始就對史學情有獨鐘,直至晚年從未放棄對史學的研究,終成一代史學理論大家。其主要史學着作有《文史通義》、《校雠通義》、《史籍考》,他對史學“明道”和“經世之用”宗旨的闡述,對“六經皆史”說的高調,對“史義”、“史德”的首創,對史學、史籍、史料的分類等,給中國傳統史學賦予了新的意義。大譜師家譜編修服務平台。  

  迫于生計,雖然無法以其史學理論寫出完整的通史,但将史學理論用于方志的修編上,對方志的起源、演變、體例、資料選集考證以及修志人員素養等,提出了完整的系統的理論,為中國古代志學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  

  同時,章學誠還是一位傑出的家譜學家,從青年開始到其晚年,常為人編修家譜,或給編修者予以指導幫助。他結合自已史學、方志學的理論實踐,總結前人關于家譜學的論述,對中國家譜的性質、體例、編修原則、效用、以及家譜收藏等許多重要問題進行深入探讨,提出了較為完整的理論,成為一代譜學大家。他的家譜學理論,對中國家譜的編修産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