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德經》:适可而止才能長期堅持

作者:李聃道德經

第二十五課 孰 親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矣。

《道德經》:适可而止才能長期堅持

“知足不辱”,知道滿足的人并不是恥辱。從人道來看,容易滿足是不求上進的表現。别人看了可能就要罵你沒出息。但不論是别人看你不求上進還是别人罵你沒出息,這些都不是恥辱。能夠坦然面對别人的輕視和辱罵,說明你道性增強了。真要做起事來,比别人做得更好。

“知止不殆”,對什麼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要做過頭了,做過頭就有害處。這告訴我們不能不知足,不然就有害處。舊的欲望實作了,新的欲望又來了。如果過分追求名利地位,擁有得越多就越想多,對于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也要争、也要搶,結果被别人鬥下去了,可能什麼都失去了。如果懂得滿足,那麼不論在什麼環境下都會感到快樂。

好事做過頭就變成壞事。比如你看到有困難的人,不論是誰,都去幫助。萬一遇到了走投無路的壞人,你幫他把身體養好了,他就有精力去做壞事,這不是助纣為虐嗎?是以我們做事要适可而止,進退都留有餘地。

“可以長久矣”,這樣就可以長存了。做什麼都要恰如其分,處理好各種關系,這樣才可能長期堅持。比如說修道修德,想要修好,要優先處理好工作和學習,不能影響正常生活,否則會适得其反。

水窮雲起

《道德經》:适可而止才能長期堅持

《道德經》:知足才能常樂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矣:知道滿足的人并不是恥辱,做任何事都要适可而止,這樣就可長期保持了。

人不知足,都是欲望使然。我一個朋友已經很有錢了,但還不滿足,拼命地去掙錢,過度地勞累,導緻身體嚴重受損,現在也非常後悔。不知足就會産生禍害。第二十四課講了,“禍莫大于不知足”禍害都是由于不知足産生的。是以我們做任何事不要過分,要适可而止,否則就會走向反面。

我現在生活條件很一般,退休工資開得少,我不講究吃也不講究穿,每天粗茶淡飯,我很知足也滿足。修道修德後我把物質生活看淡了,不去追求,也不與人攀比,沒有了壓力,讓我覺得内心甯靜與坦然。人要學會知足,知足才能常樂嘛!

清靜無為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