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濟南的夏,除了風姿綽約的荷花,還有一口香酥油潤的荷花酥

作者:王老虎尋鮮記
濟南的夏,除了風姿綽約的荷花,還有一口香酥油潤的荷花酥

立夏了。

濟南的四季中,最美的也是我最喜歡的,就是初夏了。天不冷不熱的,不像仲夏般酷熱悶暑,在大明湖畔走走,柳垂了金線,花吐了丹芳,風也是輕柔的,岸邊的荷葉兒田田的,翠翠的舒展着,荷花骨朵尖尖的包攏成一團,有一些開的早的,便悄綻了亭亭的荷花,随風搖曳舒展,花呀,還是要看半開的,開的太多太豔,反而覺不出美妙了。

濟南的荷花是極美的,要不怎麼說得上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而在這個初夏,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綽約生姿,搖着媚笑兒,彌漫在清香的水氣中的荷花兒,還有一個香酥油潤的荷花酥呀。

曆來廚房是分紅白兩案的。紅案呢,烹饪菜肴,白案呢,做面食。魯菜不僅有講究的菜肴,更有精緻的面食。有些面點已經超越了喫的本意,還有了賞心悅目的意境。老虎喜歡濟南菜中的兩樣面點,一是清油盤絲餅,再就是這個荷花酥了。

因為濟南是泉城,泉水彙內建大明湖,夏時,荷花盛開,煞是好看,是以一個荷花酥似乎更适合濟南這座城市的風韻。用油酥面,起酥,做一個荷花酥,酥層清晰,形似荷花在垂柳下湖水中搖曳,很是讓人心生歡喜,喫來,酥,松,香,甜,才夠好。

濟南的夏,除了風姿綽約的荷花,還有一口香酥油潤的荷花酥

我拍的這個荷花酥做的不好。老虎有個朋友,叫@大夫韓一飛,對濟南的美食很有研究,聽一飛兄說過荷花酥的講究。說的真好。他說過,荷花酥是豬油起酥、豬油炸的點心,要包白蓮蓉餡兒。上桌、乍一看連皮子帶餡,幹幹淨淨的白色,紅色若有似無。不是簡單點一點兒色素就了事,而是實作用油蒸胡蘿蔔,取那個顔色出來。然後,用這個紅油去調油酥麵。紅的油酥麵和白的油酥麵,一層疊一層把皮子做好、再包餡兒。

蓮蓉餡兒呢,要用飽滿圓滾的幹蓮子兒,用泉水浸泡,去掉皮兒和青綠苦澀的蓮心,再洗淨了,盛在一隻竹籠中,用旺火,蒸至酥熟,再揉搓碾塌成茸泥,就成了細細的蓮茸,但這還不是蓮蓉餡兒,要再起竈坐鍋,落一勺豬油,油四成熱,撒大把的白砂糖進鍋,糖遇熱燒溶,這時候倒入搓碾好的蓮茸,用手勺或鍋鏟,不斷的推動翻炒,再放一次糖,繼續翻炒至不沾鍋鏟時,再舀一勺淨熟豬油進鍋,翻炒至蓮茸油亮白淨,這蓮茸餡兒才算好了呢。

濟南的夏,除了風姿綽約的荷花,還有一口香酥油潤的荷花酥

面也有講究。一半的面是要加入溫水和豬油,揉透成水油面團的,而另一半呢,要和豬油一起,和成油酥面的,然後呢,将油酥面包入水油面裡,收口,按壓,擀成一片長方形的薄薄的面片,然後疊折成三層,再擀成薄片,折疊成三層,再擀開,再折攏再擀開,反複數次,就有了一張輕薄油潤的面片,找一個圓模子,切出圓形坯皮。

包的時候呀,蓮蓉餡要多放,這樣荷花酥才像個花苞。清晨花苞最香了,人看了、心意随相,鼻觀就覺得享受。蓮蓉餡兒放在坯皮中,轉着圈收口,捏緊,收口要朝下放置,揮利刃,從頂端向四周均勻剖切成相等的五瓣,就像一朵荷花的新苞。

然後呢,把荷花酥胚子下入三四成熱的油鍋中,炸至花瓣開放,酥層清晰,像一朵朵花蕾碩大而且雅緻的荷花兒,這才是一朵好的荷花酥呢。

濟南的夏,除了風姿綽約的荷花,還有一口香酥油潤的荷花酥

是以一飛兄說過,這荷花酥不能是烤的,烤的時間太長,油膩。炸就沒這個問題,皮子擀的飛薄、疊四層、切六刀,熟得極快,根本不油膩,吃完盤子都幹幹淨淨,這才叫精細點心。真要烤,那叫做百合酥,百合酥是花生油起酥、包核桃玫瑰青梅餡兒。烤好了不單吃,配銀耳蓮子羹,終究百合不似荷花、不肯獨活。

想想就美好。

濟南最美的季節就要到了,我期待着,過幾天,等荷花兒開了,去大明湖畔,找一個涼亭,沏一壺清茶,吃着一個荷花酥,賞荷。

濟南的夏,除了風姿綽約的荷花,還有一口香酥油潤的荷花酥

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