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本質

網際網路用一種隐敝但更有力的暗示來定義現實世界。但必須清楚,網際網路僅僅作為一個工具和手段,它不可能改變商業的本質邏輯。

    “網際網路+”的三重境界

    近日筆者受中國企業家世紀論壇之邀,在“國際論壇周”間分享了“網際網路+與人文化+”。論壇中鄙人提出“網際網路+”的三重境界,引發讨論。

    “網際網路+”的“第一重境界”——工具化。即運用電商平台,企業、組織+網際網路,打破資訊對稱,關注80年後的新興消費主體,研究“沙發跟蹤”新形态,關注并引導新的消費需求。

    “第二重境界”——“思維化”。開掘消費者價值的創造力,關注顧客主張。平等,分享,跨界,協同,用此網際網路精神颠覆和重構新商業生态,去中心化,資訊的民主化,參與的民主化。

    第三重境界——“價值化”。弱關系的社會裡,網際網路+重新建構契約和信任關系。“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端正心性,網際網路的價值觀成王道。

    “網際網路+”的三重境界間,既互相促進,又因果循環,既一脈貫通,又傳承遞進。“網際網路思維”的本質不是“網”,而是“人”,是顧客心理的決策過程。國内也有某著名學者直指“網際網路思維”不是讓商業更商業,而是讓商業變得更加生活化、人性化、人文化。

    “網際網路思維”或被“網際網路價值觀”所疊代

    “羊毛出在豬身上”、“跨界營銷”、“共享經濟”、“口碑擴散”等,這些所謂總結出的“網際網路思維”,其實筆者在想它并不是網際網路 出來後才存在,而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它們在這個時點集中爆發出來。這裡最典型的就是幾年前我們分析過的沃爾瑪“啤酒和尿布”的“神奇的購物籃”。

    如果我們用哲學視角談“網際網路世界觀”,我們真的會發現很多我們需要改變的不是現象上的東西。工業時代的世界觀是由決定論(世界是物質性的)、因果論(依據知識和工具觀察)、機械論(是可以預測的)、還原論(确定性的)四根支柱構成。

    市場稍縱即逝,如果說上述工業時代對應的或是牛頓世界觀,而網際網路時代對應的或是量子世界觀。咀嚼“網際網路世界觀”它或也有四個支 柱:機率論(不能預言每次結果,但可以确定不同結果出現的機率);不可知論(複雜因果關系);整體論(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多出來的或是連接配接);自組織(從 基本粒子到生物,到自然界,到社會科學到社會網絡都是自組織)。

    物質世界裡我知道這個事物存在,在量子世界裡,占主導地位是不可知論。我們企業有産能、價格低、就能賣出産品當屬不可知論。不可知論(複雜因果關系)有很多不确定性。

    當下承認不可知或是創業及成功的前提。不确定性。不可知論不是消極,而是要求我們的視野從客體變為主體,态度從傲慢變成謙虛。需要我們從計劃變成認知,從規劃變成演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