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藍盔的和平足迹|在高棉,創造“一天能架一座橋”的奇迹

作者:人民網

在高棉,創造“一天能架一座橋”的奇迹

■中國軍隊首支赴海外維和分隊指揮長 李金勇

中國藍盔的和平足迹|在高棉,創造“一天能架一座橋”的奇迹

1992年10月20日,高棉6号公路上新架設的4号橋舉行通車儀式。作者提供

1992年4月至1993年2月,我有幸擔任中國軍隊首批赴高棉維和工程兵大隊大隊長,率部走出國門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這次遠征,開創了我軍成建制派遣部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先河,同時也創造了我軍陸海空聯合遠距離機動、在熱帶低緯度地區長期執行工程保障任務的先例。

按計劃,大隊人員和裝備物資的跨國投送工作分兩批實施:由我率領先遣隊30名官兵并攜帶部分裝備物資,從北京乘空軍運輸機直飛高棉金邊波成東機場;大隊政委高軍率領其餘370名官兵,從北京乘火車機動至湛江,随後換乘海軍和地方艦船前往高棉西哈努克港。

出發前,我特意去看望已經乘火車踏上征程幹部的家屬。高軍的夫妻朱秋霞剛剛做了急性膽囊炎手術,正在家中休養。她女兒在重慶上學,不知道爸爸去了高棉,也不知道媽媽生病了。臨走前,朱秋霞反複叮囑,叫我告訴高軍她恢複得很好,已經可以下地了。

副大隊長江述钊先期前往湛江開設臨時指揮所,協助高軍組織鐵路解除安裝和海上輸送。臨行前,他收到家中一封加急電報,上面赫然寫着六個字:“母親病重速歸!”當通信員把電報送給他時,他心裡雖然很難過,但很快就把電報塞進上衣口袋裡。任務期間,他沒向任何人提起電報的事。

抵達高棉後,各項工作接踵而至,大家幾乎連思念親人的時間都沒有。有一次,我和駕駛員前往金邊以北約100公裡的斯昆鎮為部隊營區選址。由于連續幾天的奔波,我和駕駛員疲憊不堪,竟然同時睡着了,車子一頭紮進路邊的農田裡,所幸我們都沒有大礙。

修複4号公路上的橋梁是部隊完成部署後受領的一項重要任務。4号公路是連接配接高棉西哈努克港至金邊的重要通道,全長約220公裡。由于戰争破壞和年久失修,道路上的6座鋼橋幾乎完全損壞,對聯合國高棉臨時權力機構的正常運作和當地群眾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受領任務後,高軍帶領一支50人的小分隊于1992年6月下旬開赴施工現場,經過6個施工日的奮戰,完成了全部橋梁的修建任務。這次任務完成效率之高赢得了各方贊譽,中國維和工兵“一天能架一座橋”的奇迹也從此傳開。

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任務,是修複6号公路上的4号橋。6号公路是連接配接金邊至高棉中部磅同省的重要通道,4号橋位于斯昆鎮以北20公裡處。1992年10月14日,我接到大隊駐斯昆前指報告:當天淩晨,4号橋附近發生激烈戰鬥,橋梁被武裝分子炸毀。我當即指令駐斯昆地區部隊全部撤回營區,等候指令。随後,我和副大隊長江述钊、作戰科長楊再聯緊急趕往4号橋現場。

當天下午,聯柬機構工兵處作戰參謀巴巴亞也趕到斯昆,向我傳達了聯柬機構司令桑德森将軍的指令:盡快修複橋梁,有困難盡管提。考慮到當地群眾反映近期武裝分子密集出沒、橋區附近可能埋有地雷等,我要求聯柬機構派出步兵分隊和掃雷分隊來支援。我保證,隻要物資器材到位,一天之内就把這座橋架好。

17日上午,發生了驚險的一幕。官兵清理施工現場時,發現橋台中埋有大量炸藥。作戰科副科長黃敬忠、二中隊中隊長王瑞軍主動請纓,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作業,共清理出tnt炸藥250公斤、雷管26個、導爆索8米,成功将安全隐患排除。19日中午,物資器材運抵後,部隊立即開始橋梁組裝作業,20日上午就把橋架好了。望着這座嶄新的鋼架橋,聯柬機構工兵處處長貝德利上校連連稱贊:真是奇迹!中國工兵素質一流!

在高棉執行維和任務的300多個日夜,大隊全體官兵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先後修複道路320餘公裡,修建橋梁23座,保障了西哈努克港—金邊—磅同省段道路的暢通,赢得了高棉人民、聯柬機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聯合國秘書長特别代表明石康曾這樣說:如果沒有中國工兵,聯柬機構不可能順利完成使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