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悠久的大足名吃——郵亭鲫魚

作者:董克平飲馔筆記
曆史悠久的大足名吃——郵亭鲫魚

郵亭鲫魚是重慶大足的名吃。去大足看大足石刻的途中,我們拐出高速公路,去了“巴漁人家”吃“郵亭鲫魚”。郵亭是個地名,是大足的一個鎮。古時候郵傳信件文書,走的是驿路,途中有供人休息的場所,也就是驿站。信使、官差走的累了、餓了,會在驿站休息一下,喝口茶吃口飯,養足精神繼續趕路。這樣的驿站也成為商旅客人歇腳飲茶的地方,郵亭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以驿站的功效得名為郵亭,逐漸發展成一個鄉鎮。因為有人駐留,圍繞着驿站會附生一些服務行業,酒樓是必不可少的,郵亭這個地方産鲫魚,拿來炖煮調味後很受客人的喜歡,于是便有了以地名命名的大足名吃—郵亭鲫魚。

郵亭鲫魚的做法和一般的川菜沒什麼兩樣,麻辣當先,鮮湯随後,還有就是主食材鲫魚了。如果你人品好又有當地人帶着,大緻可以吃到用野生鲫魚做的郵亭鲫魚,如果隻是慕名而去随便找一家做郵亭鲫魚的館子,估計用的就是魚塘裡的鲫魚了。不過如果你以前沒有吃過這道菜,飼養的鲫魚做成的味道也是不錯的,隻是魚肉的口感要差一些。做郵亭鲫魚少不了泡紅辣椒、郫縣豆瓣、辣椒粉、姜米、花椒等,把這些原料炒香,待鍋中油、湯呈紅色時,再下豬骨熬成的鮮湯、料酒、泡蘿蔔一起熬出味道,放入煎好的鲫魚煮熟就可以上桌食用了。吃的時候夾一條魚放在小盤裡,撒些香蔥碎、芽菜碎、花生碎,再澆上一勺湯汁,才算完成了吃魚前準備工作。湯鮮肉嫩,滋味深透全魚,麻辣香濃,越吃越香,令人欲罷不能。

大足當地的朋友帶我們去的是一家叫“巴漁人家”的餐廳,朋友和老闆認識,知道他家用的是野生鲫魚。大大的一盆上來,香氣很是誘人。鲫魚刺多且小,即使是經常吃魚的重慶人,吃魚的時候也不再說話,專心對付眼前那條不大的鲫魚了。郵亭鲫魚雖然成名已久,但廣為人知的時間不過14、5年。1999年前後,重慶突然興起郵亭鲫魚熱,一時間街上出現了多家做郵亭鲫魚的館子,這股風潮很快傳到了重慶周邊地區和四川的一些地方,于是郵亭鲫魚開始有了全國性的知名度。這樣一來,野生鲫魚肯定不夠吃了,飼養的鲫魚開始大行其道,再想吃到野生鲫魚做的郵亭鲫魚就要看人品以及是否有當地有影響力的人物帶着你了。不過飼養的鲫魚味道也是不錯的,因為制作步驟、用的調味料都是一樣的,隻是口感上有一點差别,麻辣勁還沒過去,魚肉已經進肚了,那還顧得上野生還是飼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