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发达国家"智慧感应"有所变化,中国海外人才政策需要推进"二次开放"

作者:上观新闻
发达国家"智慧感应"有所变化,中国海外人才政策需要推进"二次开放"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层层叠加、环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冲击岸,深刻影响着经济格局的演变和社会结构调整,直接引发了全球人才竞争。动态把握国际人才流动和流动,进而大规模集中创新要素,成为未来经济技术发展和产业动态能源转型的关键步骤。

2017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放弃了自由的"技术移民"政策,加大了"精准汲取智慧"的力度。一方面,通过分类审计、积分制等方式,减少劳动力外流,普通人才及其家庭流动,重点引进新兴技术发展急需的"科技新人才",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人才。其中,2019年美国推出的最新"高技能"人才优先招聘制度,英国脱欧后更灵活的"创业签证"和"创新签证",法国的"技术签证",以及日本的"特定技能2"最具代表性。另一方面,放宽对外国优秀学生的移民限制,将教育市场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市场的优势。根据2019年6月发布的《美国移民改革法案》,知名学生将被允许在美国学院和大学学习期间提交移民申请。英国为Eughe的国际学生设立了为期六个月的"进一步学习假",允许他们免费申请技术人员签证,直到学习结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不仅放宽了申请出国留学的标准,也降低了留学生毕业后申请就业的门槛。法国、德国和日本都通过分类考试为优秀的外国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签证申请机会。

立足全球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的聚集,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人才流动中长期保持优势地位,从而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基础数据,2018年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75%,其中德国78%,日本76%,法国77%,澳大利亚76%,美国79%,英国83%。相对而言,中国对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58.5%,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民粹主义情绪抬头、对全球化进程提出质疑、不断呼唤"国家优先"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最新调整技术移民政策有几个特点:一是不仅没有收紧,反而更加注重引进技术移民,同时提高门槛,平息反对派, 条件更好,程序更方便,更有针对性;而传统的单一民族国家(德国等)也加快了技术移民制度的设计步伐,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吸引外国人才。可以看出,目前一些西方国家的"仇外心理"情绪主要针对劳工移民、难民等,并没有影响西方国家吸引外国人才的决心和主动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关系到兴衰的民族运动,中国需要采取胸怀更广、更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外人才"二次开放"政策。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人才变化,中国做出了及时的历史应对。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交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利用世界来聚集人才,加快建设人才"。随后,中国开始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包括建立国家移民管理局,整合外国专家管理职能和科技创新职能,试点进入和退出北京新政, 上海、广东等地,签订了《全球移民契约》,积极参与国际移民治理。

与以往的单向智慧程度相比,"二次开放"必须直接面对二世纪目标,基于全球人才资源配置,包括吸纳、供给(打造全球留学目的地),还要进行流量控制。这意味着不仅要对外开放,还要向内开放,强化吸引、留住和激励机制,还要完善选拔、评价和退出机制,不仅增强了国际人才聚集的功能,而且完善了国际学生的培养和运输功能,注重前期工作的介绍, 还要注重引进后的配置效率、贡献率和社会融合,不仅要构建大数据筛选、智能引进、规范化管理、正规服务(国视标准)的全流程工作体系,还要通过全面立法,消除长期存在的碎片化管理、服务重叠、立法差距、执法灵活性大等问题, 在努力消除群众对"超国民待遇"的疑虑的基础上,构建"集思广益"的战略框架和工作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人才治理体系。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人事司司长、研究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我国新时代国际人才治理体系建设研究"首席专家)

转载请注明"看得起眼的消息"的来源,违法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专栏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专栏编辑:王震 文字编辑:王震 周丹轩 标题:视觉中国 照片编辑:闫

来源:平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