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被错杀,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来授何军衔

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被错杀,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来授何军衔

新四军第四支队是有名的抗日劲旅,它从1938年春东进皖中到1939年6月,共进行了90多次战斗,毙伤敌2300余人,缴获枪支1400多支,军马20多匹,击毁敌汽车156辆汽船两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开创了皖中、皖东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同时,四支队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地方发展党的组织,组建地方抗日武装,部队由3100多人发展到1万多人,从而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增强了广大军民抗战的必胜信心。

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被错杀,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来授何军衔

1939年6月,四支队全部东进至皖东敌后,7月扩编为第四、第五两个支队,重组后的第四支队又开创了以定远藕塘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

1941年重建军部后的2月,四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继续战斗在抗日前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在八年抗战中,四支队共进行大小战斗300余次,歼敌三万余人,为创建和巩固淮南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被错杀,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来授何军衔

司令员高敬亭

高敬亭是杰出的红军指挥员,四支队这支英雄部队和他的名字是分不开的。

鄂豫皖边区,在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他临危受命,迅速重建了红二十八军,并发展了地方游击队和便衣队,从1935年初到1937年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牵制了国民党正规军17万余人,粉碎了敌人的反复清剿,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锻炼了一支打不散、拖不垮的红军部队,为后来组建新四军保留了一支重要力量。

四支队是新四军四个支队中人数最多、唯一有三个团建制的一支部队,主席曾称赞说:“高敬亭他们与敌人斗争很有成绩,很了不起”、“高敬亭同志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后收集分散人员成立红二十八军,经过艰苦奋斗,保留了这么一支红军队伍,很不容易”。

不幸的是,高敬亭于1939年6月被错杀于四支队东进抗日的征途中,年仅32岁,给党和军队的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

1975年11月10日,高敬亭的女儿高凤英给中央写信要求为其父昭雪。1977年4月27日,高敬亭将军重新恢复名誉,他的光辉业绩将千秋照人,他的英名将永垂青史。

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被错杀,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来授何军衔

参谋长林维先

林维先将军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连指导员、团政委、新四军四支队参谋长、支队司令员、第七师参谋长、上海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浙江军区司令、南京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38年2月中旬,林维先和支队司令高敬亭到武汉中共长江局开会时,长江局副书记特意介绍:“这两位是大别山苏区赫赫有名的游击专家!”

1955年春节前夕,主席到浙江省视察,听到了时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的林维先汇报民兵工作后,又说:“你不但是游击专家,还是民兵专家呢!”

1985年,林维先将军因病在武汉去世,享年73岁,聂帅在其墓地前悬刻的一块石匾上,亲笔题写了“游击大师”四个大字。

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被错杀,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来授何军衔

政治部主任萧望东

萧望东是我军卓越的政工领导人,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戎马一生,为军队政治工作贡献了毕生精力,自1929年7月参加革命开始,曾任连政委、团政委、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师、军教导大队政委、师政委、纵队副政委,兵团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二政委,济南军区政委、国家文化部代部长等职。

他先后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长征、豫东抗日游击战、莱芜、泰安、沙土集、宛西、豫东、济南等战役。

萧望东军政兼优,抗战时期率领的“萧大队”驰骋豫东敌后战场,威震敌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8年,萧望东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之后在次年5月不幸病逝,享年79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