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酒标签不得标注“特供”等字样 违规或面临巨额罚款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12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显示,为规范指导白酒生产许可工作,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了《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该《意见稿》明确要求,白酒标签不得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

白酒标签不得标注“特供”等字样 违规或面临巨额罚款

早有文件禁止“特供酒”

早期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等字眼往往是指“单一渠道”,比如特供酒店、专供商超,后来这些字眼演化成“特权”的代名词,但大部分情况的特供都是“虚假”的,如某国家机关特供酒等。

记者注意到,早在8年前,相关部门曾明令禁止生产“特供”酒。2013年3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财政、审计、工商等五部门发出通知,严禁任何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使用或授权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2013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曾下发通知,要求酒类企业不准生产标注有“特供”“专供” “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

白酒标签不得标注“特供”等字样 违规或面临巨额罚款

同时,贵州省仁怀市酒业协会今年5月7日在其官方公众号上也发布杜绝和抵制借庆祝名义从事商业炒作牟利行为倡议书,杜绝各酒类产品宣称“特供”等营销手段。具体来看,倡议书中直接提出需要杜绝的酒类产品营销手段包含两条:杜绝营销宣传伪造“勋章”“奖章”“纪念章”“纪念酒”“珍藏酒”“感恩酒”等物品;杜绝营销各类宣称“特供”“专供”或变相宣称“特供”“专供”酒类产品。

标注特供酒等字样或面临巨额罚款

记者实地走访了成都市春熙路附近数家白酒专卖行,并未发现带有“特供”字样的白酒;在电商平台上搜索特供酒、专供酒等字样,也并没有查到相关产品。

白酒标签不得标注“特供”等字样 违规或面临巨额罚款

走访过程中,一位白酒商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所谓这些特供酒都是十年前比较流行的产品,当时头部的品牌都会有自己的“特供”酒,但是从行业逐步开始规范的时候,就已经没有此类产品了。

该负责人说到:“实际上,几年前行业内就已经明确‘特供’‘专供’等字不得标注,因此正规渠道早就没有所谓的‘特供酒’了,现在所谓的‘特供酒’基本上都是假酒,质量难以保障,价格也很难说,消费者也不买单。”

当记者问到如果酒行卖这些带有“特供”字样的酒会怎样时。该负责人说到;“具体多少没有具体了解过,但是被罚到关店是很正常的,数百万都不止。”

白酒标签不得标注“特供”等字样 违规或面临巨额罚款

随后记者联系了一位老酒收藏家,他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地方‘专供’是有的,质量都比较好而且都是大厂生产的,但此类酒不会在市场流通;后来的所谓特供,在白酒市场就火了很短的时间就销声匿迹了,自始至终,特供酒就没有在白酒市场占据主流,不过是一些人在做营销而已;至于现在的特供,基本上都是假的或者是小厂做出来,也不走正规渠道卖,在一些小地方偷着卖而已。”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也表示,“特供”“专供”等标注通常是品牌力不足、品质概念不突出的中小酒企为了抬高品质价值,维持产品高价格,维持稀缺概念等而采取的营销手段,这种行为从严格意义上看存在欺诈消费者、损害消费者权益、模糊产品标识的风险,此项规定对这些行为有明显的限制作用,有利于净化白酒行业的销售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