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古代真存在这规定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在古代那个医疗条件还不够发达的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较现代而言就会低很多。然而,当今却一直有着这样的一种说法:说古时候有一些朝代,会活埋已经六十岁的老人。为此,甚至还会搬出一些地方戏曲的剧照来“佐证”这个所谓的“朝廷规定”。那么,历史上是否有这样的规定和朝代存在呢?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古代真存在这规定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秦始皇画像

对于这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种就是:当年秦始皇登基以后,因为大兴土木所以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征集劳动力。然而,那些年过六十的老者,不仅不能为秦朝提供有效的劳动力,还会消耗掉秦朝大量的粮食。于是,秦始皇便下诏:凡六十岁不死者,一律活埋,若不从者,灭九族!不得不说,秦始皇这个黑锅背得太瓷实了!虽然,秦始皇的暴政不可否认,但是连活埋老人这样的黑锅都怼在秦始皇的身上,实在是有些过于可笑了。

就以秦朝的李斯为例。李斯乃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学生,后因在秦灭六国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被秦始皇重用。秦统一六国之后,李斯联合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礼仪制度,被秦始皇拜为丞相。李斯建议拆除郡县的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度,坚持郡县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古代真存在这规定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李斯画像

但是,如此一个对秦朝有着重大功劳的人,却在晚年因为赵高的游说,并有赵高一起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改立了胡亥为帝。后来李斯在与赵高的争斗中失败被污蔑,然后被腰斩。值得一提的就是,李斯生于公元前284年,死于公元前208年,他的寿命为76岁。如果秦朝真的有活埋六十岁老人的习惯,那么李斯还能在晚年去兴风作浪么?

而且根据记载,秦朝时期的高寿者寿命甚至达到了上百岁。比如说当年秦始皇的保镖赵佗,后来虽然自立为王,但是他活的时间比刘邦都还长得多,甚至最后还熬死了吕雉。这些例子都足以证明“凡六十岁不死者,一律活埋”就是有人为了抹黑秦始皇而编造的谎言。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古代真存在这规定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赵佗雕像

同时,关于民间的瓦罐坟风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满六十岁的父母,安置在村外预先建好的瓦罐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到三百六十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这样就算安葬了父母,因此也叫花甲葬,在他们看来,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要离开人群自愿去死),也只是民间的一些传说罢了,从来都没得到确切的历史资料的证实。

再者来说,过六十而活埋的说法,与我国古代遵从的“忠、孝”思想是相悖的。儒家学说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深深地影响着古代的思想文化。到了西汉文帝时期,汉文帝还推出了国家为百姓养老的相关制度:凡是超过一定岁数的人,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取额外的补助。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了汉朝的正统教育。也就是说我国两千多年古代历史,无论朝代如何地更迭,都始终奉行着“孝治天下”的根本“法理”。在如此学说的影响之下,怎么会出现活埋老人的现象呢?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古代真存在这规定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汉文帝伺母

由此可见,活埋六十老人纯属是无稽之谈,历史上根本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朝代。虽然不清楚这样的谣言到底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自古以来就把“仁、孝”刻在了骨子里,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更要把其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立下一个学习的好榜样。

参考文献:《史记》《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