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年抗战战而不宣,日本直到投降都不宣战,是不敢还是另有隐情?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沈阳,在展露了自己武力侵华野心的同时,也拉开了14年的抗战序幕,然而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民国政府一直是战而不宣,为什么打了十年,中日都不向对方宣战?蒋介石在犹豫什么?

今天冷哥就带大家走进历史,了解一下抗日战争战而不宣的原因,新来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文章,又不错过以后精彩内容。

10年抗战战而不宣,日本直到投降都不宣战,是不敢还是另有隐情?

日本不宣而战

宣战,是一个国家发动战争的理由,不仅仅是为了赢得国际社会以及中立国家的支持,同时也是为了团结民众,保持自身政权在战争时期的稳定性。自古以来,两国交战就不是一件小事情,小孩子打架都要找个理由,方便以后家长找上门的时候能据理力争,两国交战更应该慎之又慎,如果战而不宣,就会在外交上陷入千夫所指的尴尬局面。

1941年

,日本发起

“虎虎虎”

行动,

偷袭珍珠港

,直到现在西方国家也不忘拿这件事抨击日本。

那么日本为什么14年中都没有对民国政府宣战?国民政府又为什么抗日战争开始十年之后才对日本正式宣战?

其实当时的日本野心很大,他们想要慢慢蚕食中国,而不想让欧美国家插手。当时中国格局十分混乱,一来清朝末期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让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局面,二来民国政府初期军阀割据,政坛动荡。

虽然都是老黄历,但是日本耍了个心眼,他们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国家,想要用这样一个理由来躲避国际社会的谴责,

1931年九一八事变

之后,日本在逻辑上就一直贯彻着这个思想。

10年抗战战而不宣,日本直到投降都不宣战,是不敢还是另有隐情?

9.18 日军罪行累累

因此,他们一直希望把东三省和国民政府割裂开来,为自己的侵略寻找正当借口,所以日本给九一八事变的定义是满洲事变,而在实际占领东三省之后,他们就扶植起了一个傀儡伪政权,没错,就是大家熟知的

伪满洲国

,日本人将清废帝溥仪再次推上了宝座。

而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仍旧坚持着他的那套说辞,认为对中国是不需要宣战的,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日本也一直单方面宣称这是“事变”而不是战争,希望以武装冲突的名头掩盖侵略战争的实质。

日本日此煞费苦心,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不被国际社会谴责吗?当然不是,要知道,当时的西方列强在中国是有着诸多特权和利益的,日本要想实现它的狼子野心,就必须想办法把欧美各国的眼睛蒙住,在不触动西方国家敏感点的情况下一步步蚕食中国,在这方面,日本照搬了美国的经验,那就是美国第五届总统门罗在1823年提出的门罗主义。

所谓的门罗主义大概意思就是:

欧洲列强不能继续殖民美洲或者干涉已经取得独立地位的国家事务,而对于欧洲国家的纷争,美国则承诺保持中立的态度。

用更加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美洲是美国的地盘,欧洲国家不能插手美洲事务,这不仅仅是对欧洲各国的警告,同时也展露了美国称霸美洲的决心,

10年抗战战而不宣,日本直到投降都不宣战,是不敢还是另有隐情?

日本照猫画虎,也拿出了一套相似的理论出来,称:西方列强也不能够干涉东亚的事务,东亚地区,日本说了算,而中日战争属于东亚内部的事务,并不存在所谓的宣战一说,英美各国不应该以任何理由进行干涉。

同时,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正人君子,日本还提出了臭名昭著的

“大东亚共荣圈”

的概念,

之后,日本扶持了伪满洲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

之后,日本又开始扶持汪精卫建立伪政权。日本掩耳盗铃,宣称汪政府才是合法的中国政权,他们是为了帮助中国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才发动战争。

其实不止中国,日本在入侵东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各国的时候打出的也是

“解放殖民地、互相尊重彼此独立”

的名号,在进行战争的同时,又十分注重保护列强的殖民利益,想要在不触碰西方列强利益的前提下,将整个东亚收入囊中。

另外,在冷哥查找历史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人把日本加入

海牙公约

,忌惮国际社会对其实施武器禁运和经济制裁作为不对中国宣战的理由,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0年抗战战而不宣,日本直到投降都不宣战,是不敢还是另有隐情?

日军残忍暴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就急电在日内瓦的国联(国家联盟)代表施肇基就日军对东北的侵略向国联正式提出控诉,要求国联出面主持公道。日本也做了两手准备,他们一方面拿出了九一八是地方事件而不是侵略战争的说辞,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伪满洲国。

9月22日

,国联作出决议,认为九一八事变不分侵略者与被侵略者,向双方政府同时发出了紧急的警告,要求避免扩大事态,寻求撤军办法,在日军没有任何动静的情况下,施肇基再次对发起了控诉,国联第二次做出了“停止冲突,双方撤兵”的决议,但是日军拒不执行决议,反而再次扩大军事行动。

1932年1月

,国联组成了代表团,调查九一八事变的真相,这个由英、美、法、德、意各国人组成的调查团是一个赤裸裸的强盗调查团,然而蒋介石还是对他们心存幻想。

九一八事变发生将近一年之后,

1932年9月4日

,调查团在北京签署了调查报告书,并且将其送回了日内瓦。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九一八事变是日方的预谋,但是没有对日本军事行动的侵略性给出明确认定,在揭露了伪满洲国是日本炮制的傀儡政权的同时又为日本的侵略行径提供合法依据。

10年抗战战而不宣,日本直到投降都不宣战,是不敢还是另有隐情?

从这件事我们就不难看出,日本的侵略行径欧美各国都已经心知肚明,但是他们却都没有对日本采取制裁措施,不宣而战是他们的默契,而不是日本单方面畏惧欧美制裁的无奈之举。

1935年和1936年,美国两次颁布了

《中立法案》

,1937年5月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新的《中立法案》,

法案规定禁止向交战国输入武器和军事装备。

有人认为这是日本不敢宣战的原因之一,毕竟日本资源匮乏,对美国的军事依赖较深。但事实上,《中立法案》还有一条重要的规定,那就是:

“对某些国家是否存在战争状态,是否适用于中立法,由总统决定。

”也就是说,战争状态存在与否和宣不宣战没有直接的关系,最终解释权还在美国总统的手里。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罗斯福已经认定中日处于战争状态,按照《中立法案》,中日都不能从美国获取武器弹药以及军事装备,可问题是,这并没有规定除了武器装备之外的其他物资,日本还是能够从美国那里拿到大量的援助,并且当时中国的军工水平远不及日本,所以这也不是日本不宣而战的理由。

10年抗战战而不宣,日本直到投降都不宣战,是不敢还是另有隐情?

卢沟桥事变

综上所述,日本之所以不对中国宣战,主要还是因为它想成为亚洲的第二个美国,用一张虚伪的面皮遮盖自己丑恶的面目,在那个充满了殖民主义思想的国际年代,美国一直是秉持着中立发财的态度,靠殖民发家的欧洲列强对日本的态度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他们已经将亚洲视为自己家的花园,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他们认为对东亚以及东南亚发动战争,只不过是为了拯救,而非残害,如果宣战,那就意味着他们的谎言不攻自破,所以直到他们投降为止,整整十四年的时间,他们从来没有对民国政府宣战。

国民政府战而不宣

那么蒋介石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迟迟不向日本宣战?

其实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就一直采取消极抗战的政策,他认为国民政府的军事实力不足,还没有做好与日本全面开战的准备。

10年抗战战而不宣,日本直到投降都不宣战,是不敢还是另有隐情?

蒋介石

所以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国民政府才命令施肇基向国联求助,期望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调停。在调查团给出令人失望的结果后,蒋介石还是看不清列强的嘴脸,依旧执迷不悟,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发表了庐山讲话,讲话中提到,国民政府国力弱,军力弱,装备弱,训练弱,我们是应战,不是求战,是正当之防卫。

之后蒋介石更是邀请德国英国进行调停,然而德英两国也是各怀鬼胎,他们是为了在华利益而来,而不是为了国民政府的安危,最终还是谈崩了。

此时的蒋介石还是没有放弃对国际社会的幻想,希望能够得到调停,而如果这个时候对日宣战,那就再也没有了调停一说。

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之所以没有宣战,也是因为形势所迫。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国民政府和德国的关系还算不错,接受了德国大量的武器装备援助,超过几亿马克的军事订单都在德国人的手上,而德国虽然还没有和日本正式达成军事同盟关系,但是日本也是德国极力拉拢的对象。

10年抗战战而不宣,日本直到投降都不宣战,是不敢还是另有隐情?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国民政府对日本宣战,那德国手中的军事订单就别想要了,甚至港口的军事装备直接转个弯就进了日军的口袋。

1937年7月16日

,国民政府专门召开了会议讨论对日宣战的问题,最终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不宣战,理由有二,

第一,德国虽然停止了对国民政府的援助,但是国际上还是有数个国家和中国保持着秘密的联系,中国的军需品有很大一部分都需要 国外输送。如果国民政府对日宣战,那么日军就可以交战国的身份封锁援助通道,中国也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二是中国在日本的侨民有很多,中日一旦宣战断交,仅仅凭借当时国民政府是没有可能突破日军封锁将侨民接回国内的,到那个时候,国民政府就会背上不顾民众安危的骂名。

当然这只不过是台面上的原因,冷哥认为,国民政府不宣战的根本原因还是不自信,没胆气。

10年抗战战而不宣,日本直到投降都不宣战,是不敢还是另有隐情?

不管是找出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一点是绝对掩盖不了的,七七事变发生之后的庐山讲话中,短短1600字的讲稿,蒋介石6次提到了“弱”字,可见其根本没有勇气对抗日本,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希望国际社会出面调停。

而在另一方面,日本又当又立地扯出“大东亚共荣圈”的无耻言论,接连扶持了伪满洲国与汪精卫伪政权,更给了蒋介石不宣战,消极抗日的理由,对他来说,不宣战可战可退,而一旦宣战,国民政府战败之后的境遇只会更加凄惨。在这一点上,国民政府从来没有考虑过被日军迫害残杀的中国人民,它考虑的永远都是自己政权的安危。

1941年12月7日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战局,而国内的抗日战争也早已进入了相持阶段,国外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势力的天平逐渐向着中国倾斜。蒋介石这才壮了壮胆,在美国对日宣战的第二天,国民政府正式对德意日三国宣战,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战而不宣局面。

10年抗战战而不宣,日本直到投降都不宣战,是不敢还是另有隐情?

和蒋介石政府的软弱相对应的,是我党坚决抗日,保家卫国的革命决心,自始至终,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抗争,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最终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对我们中华民族而言,脊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斗争的胜利。

本期内容到这就结束了,欢迎各位留言讨论,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请长按点赞支持一下,我是冷哥,下期精彩我们不见不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