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邦艰难打下的大汉江山,只是个人口只有五六百万的灰烬帝国

曾读过这么一首元曲,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刘邦艰难打下的大汉江山,只是个人口只有五六百万的灰烬帝国

秦末楚汉这段历史,真的令人很伤心。

在这个新旧时代交替的阵痛中、在这个布满了荆棘的历史转弯处,古老的英雄与先驱们于黑暗中摸索着道路前行,经过他们不懈的尝试和努力,总算为历史寻到了一条还算平坦的通途。然而在其过程中,无数人为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此代价之惨恸,甚至让最后的成功者以及劫后余生的人们没有半点胜利的喜悦,面对满目苍夷的河山,面对残破不堪的家园,面对北方日益强大的游牧民族,他们满心沉重,他们难忍伤怀,他们哭泣着掩埋好战友与对手的尸体,歌着大风怆涕前行,天下强汉便是在这一片悲壮的气氛中热泪凝就。

我们且看:

自公元前210至公元前195短短十五年间,中华民族就接连历经了秦末暴政、人民起义、楚汉内战、匈奴入侵、异姓王叛乱等数次兵燹摧残,以至楚歌失声,河山失色,英雄泪干,生民血尽。当时天下第一大都咸阳,被诸侯联军屠烧,大火三月不灭;第二大都邯郸,被秦军夷为平地;第三大都颍川,以及武关、六邑、城父等中小城邑,也遭汉军屠戮;其他襄城、城阳,以及三齐城郭,亦多为楚军所残灭;再加大天灾大饥荒,导致的物价暴涨通货膨胀,市场上米一石贵至一万钱,马一匹贵至一百金,连汉朝皇帝也凑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做车骑,宰相将军出门只能坐牛车,民间更是人相残食,饿殍遍野,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人命如蝼蚁,白骨做柴薪,整个天下如同地狱一般。

据不完全统计,秦朝末年天下还有2000多万人口,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几至亡族灭种!

刘邦艰难打下的大汉江山,只是个人口只有五六百万的灰烬帝国

战国时期,一个小小赵国就能挡住匈奴的铁骑。秦朝初期,蒙恬三十万秦军也能让匈奴远遁大漠,不敢南下而牧马。到了汉初,高祖刘邦举全国之力攻打匈奴,竟有白登之败,这不仅是汉朝的耻辱,更是中国的耻辱,是千年国耻!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于是千年之后,小生我与张可久灵犀相通,读书人一齐长叹,同叹一曲英雄悲歌,同叹一声伤心楚汉。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他的伟大帝国殚精竭虑,每日批阅奏章,竹简多达一百二十余斤,阅读达不到这个定额,完不成规定的工作量,绝不休息。然而秦皇嬴政劳则劳矣,可惜步子走的太快,他筑长城,修直道,伐匈奴,征百越,搞得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纷纷起义,以至大秦二世而亡,自己也落得个累死沙丘,尸身腐臭的伤心结局。

刘邦艰难打下的大汉江山,只是个人口只有五六百万的灰烬帝国

氓隶之子陈胜吴广,少有鸿鹄之志,敢为天下之先,于是身披坚执锐,以八百戍卒首发难,伐无道,诛暴秦,可惜后继无力,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以至众叛亲离,见杀于部将之手。他们用毕生的悲剧为新时代铺平了前进的路途,同时也用满腔的热血实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充满了危险与诱惑的政治宣言。草根贵族,正是自此而始。

刘邦艰难打下的大汉江山,只是个人口只有五六百万的灰烬帝国

大秦少府章邯,身为一介文官,却在帝国风雨飘摇之际挺身而出,挑起重任,率七十万骊山役徒横扫天下,杀王灭国,威震诸侯,几乎力挽狂澜于既倒,最后却遭奸臣赵高陷害,被迫投降项羽,为秦人所唾弃,以至英雄气短,兵败自杀。

还有项羽、魏咎、魏豹、赵歇、韩成、田荣、田横、芈心等六国之后,他们趁势而起,志在恢复故国,然而故国难兴,天下势在一统,他们注定无法阻挡新时代的车轮滚滚,最终或为秦所灭、或为楚所灭、或为汉所灭,身死国破,为历史所抛弃。

另外还有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草根英雄,其人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最后也身被刑戮,或为烹杀,或遭囚死,成为政治祭坛的牺牲品。

此外还有汉高祖刘邦,其以布衣提三尺剑而得天下,威加海内唯我独尊,貌似风光无限而又厚黑无比,其实他身上征战半生的伤痕累累,他内心隐秘的痛楚和纠结,他做为帝王的孤独、无奈与悲凉,又有几人能够真正了解。

刘邦艰难打下的大汉江山,只是个人口只有五六百万的灰烬帝国

事实上,刘邦费劲心力、无所不用其极而艰难打下的这大汉江山,只是一个人口只有五六百万的灰烬帝国,还不到如今一个三线城市的人口。整个中华大地,经常百里不见人烟,城镇凋敝,农田荒芜,牲畜更是稀罕货,就连丞相出行都只能坐牛车。所以汉政府一向鼓励妇女改嫁,以繁衍人口。

甚至连汉景帝的皇后,都是二婚的。

战国时期,一个小小赵国就能挡住匈奴的铁骑。秦朝初期,蒙恬三十万秦军也能让匈奴远遁大漠,不敢南下而牧马。到了汉初,高祖刘邦举全国之力攻打匈奴,竟有白登之败,从此中国北边烽火连天,好几次胡马都开到了长安城下,真是千年国耻!

1840年后的百年国难算什么。看看秦末楚汉十五年吧,中华民族简直就是泡着苦水长大的。珍惜眼下的太平时光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