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品大员被判刑,行刑前对儿子说:你回去打包行李,我不会死

孔子曾经说过,虽然富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不是以正道手段得来的,那么君子是不会接受的。不过很显然,世界上的君子没那么多。

咸丰八年,即1858年,在这一年当中,清王朝发生了震惊晚清朝野的顺天乡试科场案。这一科场大案因情节错综复杂,牵连甚广的缘故,被咸丰帝亲自批示,分批交由怡亲王载垣等人遵旨查办。两批审决之后,先后共有九十余人被查办,其中连同主考官一品大员柏葰等共有五人被直接处斩。

一品大员被判刑,行刑前对儿子说:你回去打包行李,我不会死

然而,在处斩的判决下来之后,柏葰还自恃一品大员的身份,认为皇帝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将自己推出清朝的权力核心之外。因此,还特意嘱咐儿子收拾好行李,认为自己最多会被流放,而不会被处死。

结果,柏葰高估了自己的价值,也低谷了咸丰帝的决心,最后柏葰这位一品大员被处死,震惊了朝野。

一、案情导火索

自从科举考试出现以来,任何朝代的帝王对于科举考试都非常看重。因为科举考试可以选拔天下人才,这对皇帝统治天下是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咸丰皇帝奕詝当然也是如此。于是,在咸丰八年的顺天乡试中,监督考场的主考官职位落到了一品大员柏葰的身上。

当年九月,顺天乡试结束之后按期放榜,结果镶白旗满州附学生平龄中试第七名,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平龄此人,素来喜欢曲调,曾经在戏院登台演过戏。而事情的关键就是在这里。

清朝认为登台演剧是“不务正业”的下贱行业,因此是明确严禁旗人登台演唱戏文。而平龄此人登台演唱戏文的行为,被认为是“甘为下贱”。悲剧的是,平龄此人文笔真的不咋样,他不仅登台演唱戏文,而且试卷上还有很多错别字被御史孟传金发现了。

一品大员被判刑,行刑前对儿子说:你回去打包行李,我不会死

于是,御史孟传金在了解情况之后,直接在次月的七日,向咸丰帝上疏弹劾中试举人平龄,认为其朱墨不符,特请复试。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咸丰帝奕詝非常关心,随后立即派遣怡亲王载垣还有郑亲王端华、陈孚恩等人查办此事。

随后,平龄被传受审,结果在审讯的过程中,平龄只是交代了自己确实登台演唱戏文的事实,而关于其试卷上朱墨不符的问题,却没有做出像样的解释。而后,载垣等人先是将平龄的举人功名革去,然后进一步严刑审讯。

从吏部会同督察员复勘校阅的内容来看,可以看出平龄的试卷内容确实有朱墨不符的情况,其内诗句更是有着七处错字。而考官邹石麟在阅卷时,以为平龄的错字乃是誊抄所产生的笔误,因此私自将其更改了过来。

按理来说,发生这样的事情,从大清律例来定罪的话,只要将平龄罚停会试三科,同考官革职,主考官罚俸一年便也足够了。然而,平龄身上出现的问题不过是一个导火索,从这个导火索深入审理此案时,大臣全庆、陈孚恩等人又查出了许多徇私舞弊的情况。这下子,事情变得严重起来了。

作为主考官的柏葰,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牵连受诛的。

一品大员被判刑,行刑前对儿子说:你回去打包行李,我不会死

二、一品大员被罚处斩

在审理朱墨试卷时,全庆和陈孚恩等人查出有诗文悖处以及其他问题的,涉及的考生多达五十余人。其中,有三十八人的试卷应该在审议之后评为“应议之卷”,平龄涉及的问题便是此类问题。另外,还有一名名叫阎镜塘的举人,其试卷同样错谬过多。

随后,平龄和阎镜塘分别被罚停会试三科和二科,不久之后,平龄此人在狱中去世了。而此事的发生,让咸丰帝奕詝大为恼火,震怒之际直接将顺天乡试的主考官柏葰的职位剥夺掉,同时,副考官朱凤标和程庭桂也同样解任,以等待进一步调查。

在柏葰和朱凤标以及程庭桂等人被罚俸一年九个月之后,翰林院编修徐桐等考官均被革职,同样,郭受昌、谢祖源、潘观保、吴心鉴等等举子都予以了应有的斥革处罚。

然而,这一切都还不是结束。在进一步审理平龄案时,还查出了李鹤龄为罗鸿绎订正关节,向副考官浦安代送条子的事情。这种事情涉及到主考官柏葰的家人撤换试卷一事,但柏葰听之任之,将罗鸿绎的试卷取中,然后撤掉了刘成忠的试卷。

所以,已经被罚俸一年九个月并且被褫(chi)职的柏葰,又牵连到听受嘱托舞弊案当中。

一品大员被判刑,行刑前对儿子说:你回去打包行李,我不会死

如此一来,载垣等人奏请咸丰帝奕詝,称柏葰身系一品大员,但牵扯到听受嘱托舞弊案当中,虽然没有先例可循,但应当比照交通嘱托贿买关节的案例,进行处罚。其罪,应拟斩立决。

最后,在咸丰九年二月中旬,咸丰帝奕詝在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以及众多军机大臣和内务府大臣面前,判决了柏葰等人的罪行。咸丰帝奕詝认为科场乃是抡才大典,无论何人一旦发现交通舞弊,则必定从严治罪。

于是,柏葰依照个各大臣所拟奏的那般,被判处斩立决。同样,浦安、李鹤龄等人也一样被判处了斩立决。

三、柏葰最后的下场

柏葰所牵连的听受嘱托舞弊案发生之后,咸丰帝奕詝以“情虽可原,法难宽宥”为由,判决柏葰这个一品大员斩立决。对于柏葰来说,一开始并不担心。因为他知道自己一个一品大员,已经进入到了清朝的核心权力圈子。

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他几乎算得上皇帝的左膀右臂了。既如此,即便是牵连到科考案当中的听受嘱托舞弊案,最多的处罚也不过是流放外地。因此,柏葰在行刑前还告诉儿子不要担心,让他收拾行李做好了被流放的准备。

一品大员被判刑,行刑前对儿子说:你回去打包行李,我不会死

然而,一切都是柏葰自己的幻想。对于任何一位帝王来说,敢在科考中交通舞弊,都是难以容忍的国家大事。于是,咸丰帝奕詝直接刺破了柏葰的幻想,下令将柏葰即行处斩,并且还派遣尚书大臣肃顺和赵光前往一同监视行刑。

就这样,柏葰成为了清朝因科考案而成为唯一一个被判斩立决的一品大员。整个案件结束之后,咸丰帝奕詝分批处罚人数多达九十余人,除了被革职和流放的官员之外,柏葰这个一品大员的死,震慑也震惊了整个朝野。

不过,在辛酉政变之后,在肃顺、载垣等人被惩治的情况下,顺天乡试科考案又有了新的变化。是否出于政治的需求,这里暂且不提,但结果就是柏葰被“昭雪”了。

因为柏葰“听其嘱托”之罪无可辩驳,但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载垣、端华等人妄议定拟,将其罪比照于交通贿买关节的案例,实在是一种徇私报复。于是,将柏葰之子钟濂赐了四品卿衔。在《清史稿·柏葰传》当中记载,柏葰之子钟濂最后做到了盛京兵部侍郎的位置。

结语:

咸丰帝将柏葰这个一品大员,以载垣、端华等人的拟罪给出了一个斩立决的判处。到了穆宗载淳上位之后,又在御史任兆坚的疏请之下,给了柏葰一个昭雪的结果。两任皇帝判决不同,是否立场不同我们不得而知。

一品大员被判刑,行刑前对儿子说:你回去打包行李,我不会死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犯错便是犯错。柏葰既然能够听任嘱托,那么引起后来的下场也怪不得他人了。若非他自恃朝廷一品大员,不将此事放在心上,也不会有后来被直接问斩的事情了。

可见,不论是什么身份,最好还是如刘备所说的那样:勿以恶小而为之。

参考资料:《清史稿·柏葰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