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朝末年,南越王赵佗一去不复返算是对大秦帝国的背叛吗?看完后明白了!

秦二世时期,中原地区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一时间天下云集响应,抗秦斗争如火如荼。在岭南地区则是另一番景象,赵佗全然不顾当年秦始皇的嘱托,杀掉秦朝官员,封锁关隘,自立为王。后人会问,身为秦朝官员,赵佗的所作所为,算不算对大秦帝国的背叛呢?且慢,请看小牛为您分解。

秦朝末年,南越王赵佗一去不复返算是对大秦帝国的背叛吗?看完后明白了!

一、单纯从赵佗的职务行为看,他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对大秦帝国的背叛。

当初,秦始皇对赵佗可谓情有独钟,倾注了心血的,寄予了殷切的希望。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就命令屠雎为首,赵佗为辅,率领50万人南下百越之地,在那里开拓边疆,设立郡县,屯垦戍边,搞得有声有色。嬴政的举措可谓知人善任,但是,身为赵国后人的赵佗也完全没有必要感恩戴德,因为嬴政所为都是为了他的家天下的。作为独夫民贼,嬴政在一统天下的进程中犯下滔天大罪,根本不知道自己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也有权利背叛秦王朝的。

秦朝末年,南越王赵佗一去不复返算是对大秦帝国的背叛吗?看完后明白了!

眼看大秦帝国大厦倾覆,将殃及池鱼,病入膏肓的南海尉任嚣将龙川令的赵佗召来,让他代行南海尉职权。二人审时度势,从长计议,为南越的形势和未来行动达成了三点共识:一是秦王朝残暴无道,天下人苦之,赵佗不能回去守护;二是陈胜起义,中原大乱,赵佗即使想回去,也无法回去了;三是岭南有山海等天险,加上由北方带来的士卒百姓与百越之人杂处已13年,已经融入了岭南生活,赵佗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可以占据此地而称王。

任嚣去世后,赵佗毅然决然,背叛了秦王朝。赵佗是个现实主义者,他明白,想要以一己之力挽救秦王朝,无异于螳臂当车:此时中原变成大战场,楚地齐地鲁地魏地燕地都已被抗秦力量占领,秦朝势力无法南下;赵佗想北上驰援,也难以渡过江淮。赵佗果断地合并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然后自立为南越武王。赵佗的行动是背叛,同时也是弃暗投明。

二、秦朝已失德于天下,为天下人所唾弃。赵佗抛弃它,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对天下而言,是贡献而不是什么背叛了。

贾谊在《过秦论》中概括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不施行仁义,导致人民的反抗。秦朝两代君王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搞得天下哀鸿遍野,途有饿殍,民不聊生。这说明了秦王朝早已失去了其存在的合法性了,人人得而诛之。北上勤王,固然符合秦王朝统治者的意愿,但是,却是违反天下人的意愿的。赵佗50万大军若是浩浩荡荡,开拔北上,一下子就会改变中原的战略局面。大量的义军被屠戮,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而秦二世赵高却得以苟延残喘。此时,赵佗若是效忠秦王朝,就是开历史倒车,就是做历史车轮的绊脚石,最后的结局也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秦朝末年,南越王赵佗一去不复返算是对大秦帝国的背叛吗?看完后明白了!

三、识时务者为俊杰,赵佗岭南称王,深耕南越,也是对中华民族统一做出的贡献,功莫大焉。

屠雎、任嚣和赵佗南下后的13年里,岭南地区远离秦始皇的肆虐疯狂,远离秦二世的横征暴敛,远离秦末的战乱,确实获得了偏安一隅、祥和平静的好时光。这13年,是南越大地休养生息的13年,是珠江流域农业大开发的13年,是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融合的13年。

根据史料和考古成果来看,赵佗大军中有很大数量的迁徙之徒,其中许多人是农业手工业的专门人才。他们向土著居民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技术,如牛耕、灌溉、纺织、制陶和冶炼等,彻底改变了南越人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带来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促进了文明水平的跃升,使蛮荒之地一跃而成为鱼米之乡。这13年的成果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我们可以想见秦军南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可以理解任嚣赵佗眷恋南越、守护南越的心愿。在事关南越前途和命运的紧要关头,赵佗高瞻远瞩,当机立断,采取了保护一方平安、维护文明成果的坚决举措,是符合当地人民利益的,也是符合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