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鞍山海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到上级指示,要求收集所有退伍军人的信息。

这次建国七十周年,退役军人事务所收集退伍老兵的信息是格外的细致。

张贵斌在那时已经有94岁的高龄,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参与过战争,是一名退伍老兵了。他身边的人都知道他是因伤退伍的。

在登记张贵斌的信息时,工作人员问:

“您有没有立过功?不论大功小功,甚至哪怕是一张奖状都是算的。”

张贵斌听到后,犹犹豫豫的没有说话。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工作人员说:

“您要是有,您就登记上,这是国家的指示,想要看看现在都还有哪些参加过战争的老兵。”

张贵斌听到是国家的指示,就从一个箱子里拿出了几张泛黄的纸,是一张大功的喜报。工作人员看着这张喜报,脸上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情。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张贵斌的喜报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一位老兵竟然是获得过大功的战士。不仅如此,张贵斌还陆续从箱子里拿出了几张喜报、荣誉证书以及奖章。

可为何一个战功赫赫的老兵,如此不愿透露自己的功绩?

94岁默默无闻的老英雄

张贵斌的功绩,不仅仅震惊了前来登记信息的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同时也震惊了他的家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张贵斌拿喜报的那个箱子,平日里都是锁得好好的,连家里人都不能碰。

自从张贵斌退伍之后,他就没有再跟别人讲过自己在部队的事情,他的儿女自然也不知道他有这么多的功绩。只知道父亲曾经当过兵。。

周围的邻居也只知道张贵斌当过兵,但从来不知道张贵斌在部队里是干什么的。再加上他退伍后,还跟从前一样,看不出什么变化。

所以大家都认为,张贵斌在部队里,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因为受了伤所以就回家了。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张贵斌

张贵斌的同事郝俊成听别人说起张贵斌的功绩时,他也是满脸的震惊。他和张贵斌一起工作了许多年,不仅是同事,亦是很好的朋友。

但即使这样关系密切,他也从没有听过张贵斌说自己有什么功勋,只知道张贵斌是个军人。

退伍军人在生活中是有很多的优待的,但是张贵斌从未向上级提过什么要求。

塔山阻击战的英雄

张贵斌生在穷苦人家,他的父亲一直是在给地主干活,一直勤勤恳恳的,后来在干活的时候,不小心把地主家的驴子弄丢了。

地主为了惩罚他父亲,也为了告诫其他人,就赶着马车从张贵斌父亲身上轧了过去。大地主是出了口恶气,但是张贵斌的父亲当场就死了。

张贵斌的哥哥在成人之后,就被国民党抓走当了壮丁。后来因为承受不住虐待就逃了出来,之后就被国民党追杀,至今下落不明。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这年5月份的时候,解放军在鞍山征兵,看到征兵消息的张贵斌,热血上涌,想到惨死的父亲,至今没有下落的哥哥。他毅然决然地报了名,他要去参军,他想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回到家后,张贵斌就将自己要参军的事情告诉了母亲和妻子,两人都很反对。

他的母亲认为当兵太危险了,她只想张贵斌平平安安的生活。而张贵斌的妻子则是因为两人刚刚结婚没多久,现如今自己又怀了两个月的身孕。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两人劝了很久,张贵斌都没改变心意,于是张贵斌的母亲又找了亲戚朋友一起来劝他,但张贵斌都不为所动。无奈之下,张贵斌的母亲和妻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

进入部队之后,张贵斌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后勤部担架营2连3排12班的一名战士。

张贵斌仅仅入伍了五个月后,1948年10月,以惨烈著称的塔山阻击战打响了。虽然是刚刚入伍不久,但张贵斌却十分的勇敢,在战场上毫不畏惧敌人的炮火。

这场战争持续了六天六夜,战况惨烈。国民党的大炮、飞机对着塔山根据地一顿猛轰,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轰炸,直接把塔山根据地的泥土都掀了个遍。

但即使是这样猛烈的炮火攻势,国民党的部队始终没有突破解放军战士的防线。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敌军轰炸

当时的张贵斌是在担架营任职,他的工作也是将受伤的战士抬下战场。但是战况激烈,在开战的时候,他们根本来不及将伤者抬走。

身为担架营的战士,张贵斌在战况激烈的时候,往往都顾不上伤员,自己直接都是拿起枪就开始作战。

在敌人退下的时候,张贵斌就去抢救受了伤的战士,刚开始还在用担架抬,后来伤员越来越多,他们就从抬变成了背,遇到轻伤的直接扶着走。

在一次作战的时候,张贵斌被敌军投下的一枚炸弹炸伤了,左腿被弹片削掉了很大一块肉,但是因为战况紧急,他顾不上包扎,但是腿上一直流血也不是办法。

情急之下,他看了周围的碎土,一狠心直接抓了把碎土盖在了伤口上,之后又用绑腿用的长布条将伤口给缠上。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做完这些之后,张贵斌又再次拿起枪朝着敌人猛烈射击。

连伤都顾不上好好包扎,可想而知,这场战争无疑是非常惨烈的,而且越到后面,战况就越激烈。

到最后,趴在战壕上的战士在牺牲后,都来不及抬下战场,后边的战士就趴在自己战友的尸体上接着作战,一场战争下来战壕上的尸体能有三层。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解放军这么拿命拼不是没有回报的,10月15日,塔山阻击战胜利。但在这胜利背后,张贵斌隶属的2连,全连120人,最后只剩下了三人,其中便包括张贵斌他自己。

这场战争直接影响了辽沈战役的结局,之后在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内部还有一个声音“党国之败,败于塔山。”

因为张贵斌在塔山之战中的英勇表现,战争结束后,他被授予“人民功臣”的荣誉称号,并记了一次大功。在北京解放之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还专门接见了张贵斌。

加入共产党

1949年2月,张贵斌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令他感到非常骄傲,因为张贵斌所在的连队只有3名共产党员,而他就是第四名。也就是说,这对于他来说又是一种荣誉。

在加入共产党时,张贵斌心里就暗下决定:现在我已经是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了,我之后得更加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在成为共产党员之后,张贵斌又参与了解放张家口战役,之后又跟随部队转战到了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地,参加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

而且因为战事紧张,他们每天都要徒步行军数十公里,并且要随时准备作战。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在1950年到1953年这三年的时间里,张贵斌先后在人民解放军第41军担任了后勤部卫生队的上士、电讯队的上士、通信科的供给员、军直通讯营司务长。

直到1953年,张贵斌当时正在广州,在这里,他给妻子寄了一封家信,这是他参军五年以来,第一次给家里人写信。

张贵斌的妻子丁凤珍在收到信后喜极而泣,在等待丈夫的这五年时间里,她的每一天无疑是难熬且忧心的。她不敢确定丈夫的生死,因此这封信对于她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随后她决定去广州寻找丈夫,她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就这样出发了。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张贵斌和妻女的全家福

她想不起来自己已经走了多久,才到了广州,到了广州之后,炊事员热情的给丁凤珍打了饭。

张贵斌在妻子来了之后,带着妻女一起去了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

在年底的时候,张贵斌因为常年的急行军,以及长期的工作劳累,他的左腿旧伤复发了,只能住进部队医院进行治疗。1954年7月,又到了湖北咸宁的疗养院继续治疗。

但是不久之后,因为伤员增多,医院的床位不够。张贵斌在考虑之后,认为自己的腿可能不会彻底的好了,之后再待在部队里就会成为部队的拖累。

于是他就主动的提出要复员,让出了珍贵的病床床位。

张贵斌在部队的这几年,一直表现的十分优异,所以组织上给他了两种选择:一个是在广东省广州市的海关工作;另一个是在湖北汉口市的公安局工作。

但张贵斌在考虑之后,都拒绝了。因为他想要回到家乡去,回到母亲的身边。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张贵斌的立功证书

他认为在这些大城市工作固然很好,但是家乡也是需要建设的,他想要回乡支援家乡。并且家里如今只有母亲一人,他说:

“在战场上是为国尽忠,但家里还有老母亲,我该回家尽孝了。”

至此,张贵斌在部队里的军旅生涯彻底结束,在这几年时间里,他一共立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获得了“人民功臣”的荣誉称号。而这些都在他回乡之后,被他锁在了箱子里。

回到家乡不提功名

回乡的第一年,张贵斌就被乡里推选为小码头乡生产社委员。虽然说是“社”,但实际上乡里当时还并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生产社,而张贵斌作为生产社委员,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组建生产社。

张贵斌人缘好,再加上在生产社工作待遇也是非常好的,因此通过他的号召和领导,很快,张贵斌就将生产社组建了起来。

虽然生产社组建起来了,但是村里没有钱,生产社运营起来非常的困难。

这时张贵斌想到自己是党员,是一个退伍军人,当初就是想要回来建设家乡的,于是他就将自己120元的复原费全部捐了出来,用这些钱买了三匹马和一辆大车用于生产。

120元在当初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当时张贵斌的家里也并不富裕,全家人住在几间草房里。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而在当时,这一百二十元不仅可以买五间漂亮的大瓦房,还能够改变张贵斌家里的窘状。

但是张贵斌却认为,乡里更需要这笔钱来建设。

张贵斌在回家乡的时候,因为是带伤回乡的,所以组织上给了他很多的药,让他来治腿。

但是在他回家之后,发现在家乡,药品是很难得的,之后他就不再用这些药,而是留着给村里面的人用,只要村里哪家人有谁生病了,他就会拿过去一些给人治病。

然而没有药治病的张贵斌,经常是一瘸一拐的,甚至在病情复发的时候,一顿只能吃得下几口饭。

丁凤珍看着丈夫这个样子,并没有责怪他将药给了别人,只是很心疼丈夫这个样子,她希望他能到医院看一看,但是张贵斌却不以为然。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张贵斌和妻子

张贵斌认为自己是一个军人,身体上的小伤小痛算不得什么,可能是因为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受的伤多了去了。

但是他也不能这样跟妻子说,所以每次被催急了他就会甚是敷衍地说:

快好了,没事的,我都习惯了。

张贵斌担任生产社委员的时候,为人公正,事事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做事都是尽心尽力的,也正是如此,他的实际行动也换来了全村人的敬佩与信任。

后来张贵斌被安排到信用社当主任,一个困难户借了一笔钱急用,可是等到了该还款的时候,那家人却还不上款。张贵斌在了解情况之后,便自己将这笔贷款还上了。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当地人知道这件事之后,每次见到他之后都会说他“傻”。但张贵斌并不在意别人怎么说,每次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他只是笑笑说,那是个困难户,能帮一点是一点。

虽然大家伙嘴上会这么说,但是心里都是十分敬佩他的,毕竟那个困难户是真的难,而且对方也并不是那种有钱不愿还的人。

张贵斌的出手帮助其实在村民看来,是一种慷慨且充满人情味的关怀,这样的人注定不是一般人。

再加上张贵斌是退伍军人,因此面对这种事,所有人都只会夸一句:不愧是当过兵的人。

1962年,西柳镇小码头村来下放来了一户人家。张贵斌主动帮助他们一家人安顿下来。

这户人家有一个孩子叫做李恩思,非常的招人喜欢,因为他们一家人在当地并不熟悉,张贵斌会时时的照看,直到他们一家人和周围的邻居熟悉起来。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但是不久之后,李恩思的父亲不知是不是因为受不了困苦的生活,病倒了,而且这一病就没再好起来。

在这期间,赵贵斌又是帮李恩思的父亲买药,又是帮他打针的,极力照顾这个病号,但是李恩思的父亲最后还是去世了,张贵斌看李恩思的年纪小,便主动帮忙料理了后事。

虽然这个家最后只剩下李恩思和母亲,但是他们在张贵斌的帮助下,依旧能在村里安安稳稳的生活着。

守原则的共产党员

1964年,组织上安排张贵斌到西柳镇的供电所就任会计一职。

张贵斌遵从调配,然后在这个职位上兢兢业业,从没出过任何的差错。第二年的时候,张贵斌就升职成为了西柳镇供电所的所长。

在出任供电所所长的四年时间里,他时常工作到半夜,尤其在收取百姓电费的工作上,他的审查工作做得极度准确。

作为供电厂当时的负责人,他在收取电费上,既能保证百姓不吃亏,又能确保国家不受损,做到真正的不偏不倚,因此,很多人都说他是坚守原则的共产党员。

在1968年的时候,张贵斌又被安排到了海城市农电局器材库当负责人,那时候的海城农村并没有通电,而张贵斌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农村搭电网。

那会儿交通不便,搭电网的器材需要他们从火车上接运,一整列车的电线杆、电线以及变压器吗,都需要他们用人力扛上马车。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之后再由马车拉到海城市农电局器材库,往往是器材刚进库,马上就有人拉走。

就这样,他们经常工作到三更半夜,有时没有新的器材入库的时候,张贵还会拖着伤腿前去帮忙在工地上抬电线杆、搭线路,足足干了一个多月。

期间不少人劝他不要跟着干这些苦力活,对他的腿不好。但是张贵斌对工作的热情异常高涨,其他人根本劝不住,因为他想要百姓快点用上电。

在看到百姓家里的电灯一盏盏亮起来的时候,他晚上甚至会高兴地睡不着觉。

张贵斌家离单位的距离不近,每天上班的时候都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天气好的时候,他的腿也就没什么大问题,但是遇到阴雨天,他的腿伤就会发作。但是就算是这样,张贵斌依旧忍着左腿的剧痛,准时到达单位。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978年的9月,张贵斌的腿伤再次加剧,而且已经到了让他不能再坚持工作的地步,为了不拖累组织,他提出了病退。

但是张贵斌并不是一个能够闲下来的人,等他的腿伤有所好转的时候,他又去了单位,不计报酬的帮忙。

当时又正值海城市农电局器材库扩展,农电局的领导看张贵斌的伤势有所好转,经常来帮忙,于是就提出返聘。

器材库的管理在当时都是靠人工记账的,能够担任管理员的人必须是素质高,还得懂业务的人。

张贵斌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年之久,从各个方面来说他都是最合适的那个人。之后张贵斌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1985年才正式离岗。

生活朴素坚持自我

现在的张贵斌住在一个面积只有31平米的小房子里面,家里只有他和妻子丁凤珍两人居住。狭小的房间,老旧的家具,家里没有厨房,一日三餐都由老两口的女儿送到家里。

虽然日子过的并不富裕,但是张贵斌却非常的知足,他经常说:

“我现在过得挺好的,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还是很幸福的。”

张贵斌平日里十分的节俭,衣服是补了又补,他不仅自己生活简朴,他对子女的教育也是这个样子的。

别人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想办法给孩子做身新衣服,但是张贵斌从来不这么做。

他的孩子也会跟他要新衣服穿,但是他却告诫孩子: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我们应该听毛主席的话,你们还在不停的长身体,衣服很快就穿不上了,没必要为了新年再做一身衣服。”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张贵斌的家

等孩子们长大了,张贵斌也退休了。但是他身上的因为战火留下的病痛,并未随之消失。

因为张贵斌是伤退的,所以他享受伤退军人的一切待遇。他去医院看病的所有费用都是可以报销的。

也就是说,他完全可以去好的医院看病,拿好药。就算是在医院住上一段时间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些国家都会报销。

但张贵斌每次生病,如果不是必须住院的话,他决不住院。即便是非得住院,只要病情一有好转,他就会立马要求出院。每当子女劝阻他离开的时候,他都会说:不要浪费国家的资源。

平时买药的钱他一般都不会刷医保卡,张贵斌认为自己现在有钱,又不是买不起药,没必要用国家的钱。

他觉得自己用医保卡上的钱,是在占国家的“便宜”。他不想占这个“便宜”,他想:自己少用点国家的钱,那么这些钱就会用来帮助那些生活更加困难的人。

爱党爱国的老英雄

张贵斌在自己七十多岁的时候,就告诉自己的儿女:若是他离世的时候,一定要在自己身上盖面党旗,其他的都无关紧要,他希望自己在离开的时候也能和党在一起。

一辈子低调的老英雄,终于在2019年的时候“高调”了一把。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之后,中央领导也知道了这位老英雄,与当地政府一起宣传了张贵斌的事迹。

在得知张贵斌始终保留着退伍时的军装,至今都还会时不时的拿出来看一看,但是从来不舍的穿的时候。政府特地的给张贵斌送了一身新的军装,让他能够再次的穿上心爱的军装。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张贵斌身上的奖章

2019年10月1日,张贵斌一早就穿上了崭新的军装,带好帽子,将自己获得的奖章一一挂在身上,然后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庆典。

看着看着,张贵斌就愣住了,他想起了自己已经牺牲了的战友,心想:

若是他们也能看到如今的中国就好了。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穿上新军装的张贵斌

张贵斌的家人知道,他这时一定是想起了自己的战友,于是在2019年10月17日,张贵斌的家人带着他去了辽沈战役纪念馆,陪同他看了当年的遗址以及遗物。

纪念馆的外面有一座烈士名录墙,张贵斌看着墙上熟悉的名字,心头一酸,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他不断的念着战友的名字,念完后说了句:

“战友们,我们现在不用打仗了,国家也越来越强大了。”

“人民功臣”张贵斌:回到家乡60多年不提功名,儿女只知当过兵

张贵斌在看烈士名录墙

现在的中国,繁荣昌盛,一片盛世。离不开的是这些老英雄以及牺牲了的战士们,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国泰民安。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