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兄弟姐妹相处,最好的关系是“各自安好”

01

钱财方面:亲兄弟明算账,无须“救济”。

当你缺钱的时候,第一个想到要借钱的人,或许就是兄弟姐妹吧。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摆在那里,只要条件允许,多半会伸出援手。

早些年,我们村里有好几户人家,为了生个儿子,前面已经生了三四个女儿,为此还缴纳了不少罚款,孩子们小时候,过的都是苦日子。

但正是这种生活的磨砺,让这几家的孩子都很有出息:他们要么靠读书,要么靠打工,都走出了大山,在大城市安家落户。

起先,做父母的最希望家中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找份正式工作。但如今,光从赚钱方面来看,有正式工作的,反倒是最没钱的。

好在,这些兄弟姐妹都很团结,对于买房买车这些“大事”,都是一家帮一家,谁更有钱,谁就先垫出来。但也约好,借钱归借钱,还钱归还钱,只是不需要付利息。

正是有了兄弟姐妹们的帮助,他们每一个人的小家都得以安稳下来,即便遇到了困难,也不至于乱了阵脚,强大的“后援团”成为他们在外漂泊的动力源泉。

《菜根谭》中写道:“父慈子孝,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此,着不得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意思是说父母仁慈子女孝顺,兄长友爱,弟妹恭敬,即使做到了最好,也是理所当然,彼此间不要有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果施恩的人因此自认恩情,接受的人从而感恩图报,那么至亲骨肉也成为了陌生人,骨肉之情就成了市井交易。

兄弟姐妹之间相处,钱财方面既要相互扶持,也要及时“扯平”,只有两不相欠,才能回归到同一原点,才能说话有底气,办事有脾气,才能让最真诚的手足之情得以延续。

兄弟姐妹相处,最好的关系是“各自安好”

02

社交方面:礼尚往来,无须看齐。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总免不了要送礼物,而且普遍有这样一种心理,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送出去,以显示真诚和大方。

对于经济宽裕的人来说,想买什么都不用考虑太多。而对于经济紧张的人来说,则不得不考虑性价比,即用最少的钱准备最好的礼物。

这就一点也不奇怪,在农村里的人,会早早地动手,亲自准备一些土特产,自己养的鸡鸭、鱼、猪,自己种的蔬菜,自己做的小吃等等。但凡花了时间、花了心思,那份儿时的记忆、儿时的味道总能扑面而来。

而从外地返回老家的人,带回的礼物往往更新潮、时尚,甚至是农村里并不常见的稀罕物。这些花哨、亮丽且充满现代感的礼物,总能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气息。

对此,有人欣然接受,有人却觉得“不对等”,生怕亏欠了对方,总恨不得给予得越多越好。

其实,真正有感情的兄弟姐妹之间,礼尚往来绝不会讲究“等价交换”,而是坦然接受对方的一切,不因礼物的轻贱贵重而区别对待。

兄弟姐妹相处,最好的关系是“各自安好”

03

事业方面:各行其道,不必捆绑。

老话说:“子承父业。”也有人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一个家庭里,如果兄弟姐妹传承父辈衣钵,从事同一种职业,往往能相互倚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展壮大。

诚然,这种家族式经济或家族式事业有很多优势,但同样的,也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巨大隐忧。

就如同《红楼梦》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繁盛之时,可谓“烈火烹油,繁华着锦”,家家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一旦衰败,则如同多米诺骨牌,樯倾楫摧。

兄弟姐妹之间,人各有志,不必勉强,非要捆绑在一起,做同一件事。

擅长读书的,就去读书;擅长做生意的,就去做生意;安于打工的,就去打工;虽然各自出路不同,收入不同,但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成功之路。

而各自立足之后,也不要羡慕人家混得比自己好,期待对方能够动用人脉关系、客户资源为自己的站台。

兄弟姐妹之间,同样是这样的:“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唯有各自努力,活出最精彩的模样,才能成为彼此最强有力的依靠。

兄弟姐妹相处,最好的关系是“各自安好”

04

结束语:

《诗经》中写道:“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意思是说,再亲的关系,也亲不过兄弟。兄弟之间在家里可能有争斗,但是每遇外侮总能鼎力相助。

可见,兄弟姐妹,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幸运的缘分。

珍惜这份手足情,并非要时时刻刻将对方挂在心上,念在嘴上,而是用行动表示支持,用成就给予荣耀。

各自安好,才是最好的!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