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天我带嫂子做头发,回来看见我哥的车后备箱敞着,里面塞满了腊鱼,腊肠,鸡蛋,红薯,花生,玉米,鱼面,豆果等食物,而我妈还

作者:单人旅途

今天我带嫂子做头发,回来看见我哥的车后备箱敞着,里面塞满了腊鱼,腊肠,鸡蛋,红薯,花生,玉米,鱼面,豆果等食物,而我妈还在大包小包往外拎,准备往我哥车里塞。

嫂子用标准的普通话客气地对我妈说:“这些东西我们城里都可以买到,你们留给自己吃吧!”我妈操着方言一脸笑意地看着嫂子说:“这些都是农村的特产,城里没有,带回去尝尝鲜嘛!”

我哥把我妈的话翻译一遍给嫂子听,嫂子不为所动,弯腰低头把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的物品一件件往外拿。我妈的脸色好像快要哭了,妈妈央求哥哥带一点,嫂子不吃,哥哥可以吃。

这次是哥哥嫂子结婚后第一次回老家过年,之前都是哥哥一个人回来,也因此,这次过年我妈更忙,除了做菜煮饭,吃饭的时候我妈最忙。

吃饭的时候,我妈几乎不动筷子,她一直盯着嫂子的动作,哪样菜嫂子多吃了几筷子,下一餐我妈一定会继续做那道菜,并且会做很多,哪道菜嫂子只吃了一两口便没动,下一餐我妈会把那道菜摆我面前,把嫂子爱吃的菜全摆嫂子面前。

洗碗的时候,我讽刺我妈讨好儿媳,我妈不屑地回我:“你懂什么!”我确实不懂,因为我妈是心甘情愿做这些的,为了儿子,她什么都愿意。

哥哥在外闯荡十多年,爸妈拿出一辈子的积蓄70多万给哥哥买房,哥哥做生意欠下20万债也是爸妈还,侄子刚出生时,妈妈让我每个月给哥哥打1000块钱,给侄子买纸尿裤,我连续打了2年多,直到侄子戒掉纸尿裤。

侄子上幼儿园后,和我妈玩得比较好的老人都去儿子所在的大城市享福了,我故意跟我妈说,你也去你儿子那里享享福呗。我妈若不去,证明她在我哥心中没地位,我妈若去了,嫂子不一定乐意,在我的怂恿下,哥哥接妈妈去了城里。

一周后,妈妈就回老家了,妈妈脸上挂不住,一句话也不愿多说,亲戚朋友们上门看妈妈,妈妈强颜欢笑,说儿子那里多好多好。

我知道我妈自欺欺人,因为真实的情况是,嫂子和我妈言语不通,我妈在哥哥那里睡了一周的沙发,我妈哪里也没去,什么也没做,就天天一个人坐在客厅发呆。嫂子一下班就躲进自己的房间,我妈要进厨房(做饭),要上卫生间(洗澡),嫂子都拦着我妈。

这些我妈不会跟我说,她只会跟她亲妹妹讲,我姨又是藏不住话的人,后来亲戚们都知道了我妈进一趟城的经历。

这次,我妈又使劲给哥哥的车装满吃的,一份儿也不留给我,结果嫂子一样没要。最后哥哥就拿了一点糍粑,嫂子还生气地说:“我不爱吃,我不会弄,你自己做!”

过后我妈盯着一堆农产品,失望地对我说,你哥都不要了,你拿去吃吧……

@单人旅途:妈妈对哥哥的疼爱,是一部分小地方(相对大城市而言)的母亲对定居外省的儿子爱的体现,尤其是过完年返程之际,儿子的后备箱塞得越满,说明母亲越爱儿子,越舍不得分别。

只是母亲疼爱儿子总是忽略了自己,甚至伤了亲人。

第一,父母倾尽所有,助力儿子成家。

你爸妈掏出一辈子的积蓄给哥哥买房买车,又掏20万帮哥哥还债。他们不考虑自己,只考虑儿子,自己挣的钱固然有权做主,只是这样一心为儿的父母往往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那便是,儿子承担起了自己小家的责任吗?

将来哥哥如果也像爸妈那样,为了儿子掏空自己一辈子的积蓄,那么哥哥也会活成父母的这样子,眼里只有孩子,没有自己;如果哥哥懂得为自己着想,不过于奉献自己,哥哥的儿子会不会抱怨自己的父亲,从爷爷奶奶那里得到了那么多,为什么给自己的这么少?

父母倾尽所有甚至拉上女儿一心一意为儿子的做法不可取,他们很容易让自己处于晚年孤独被动的处境。

正确的做法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协助儿子成家,可以帮忙付首付,但房贷和养家是儿子儿媳自己的事,可以买点奶粉和纸尿裤,但不应该叫上女儿,还有儿子欠下的债务,更是儿子自己的事。

父母付出过多,让人怎么也感动不起来,只觉得有些悲伤,这样的父母活了一辈子,没为自己活一次,甚至没有得到过儿子儿媳应有的尊重。

第二,父母爱屋及乌,活得战战兢兢。

正常情况下,母鸡一天下一个蛋,一般家里只有几只下蛋鸡,要为儿子儿媳攒几百个鸡蛋,需要几个月,并且家里一直不吃鸡蛋。

举鸡蛋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一年到头父母为儿子儿媳准备那么多东西,全都是父母的心意和关怀,可是遇到不理解的儿媳,她会拒绝公婆用农产品塞满她家车子的后备箱。

从你母亲去你哥哥家小住的经历可以看出,你嫂子和你妈妈之间存在距离感,儿媳和婆婆之间有距离感要么是不够熟悉,要么是不够尊重。

你妈妈想进厨房做饭,嫂子拦着,可以理解为妈妈对厨房电器不熟悉,嫂子担心妈妈不会用,但妈妈想进卫生间洗澡,为什么也拦着?而不是协助?

儿媳和婆婆之间不熟悉,可以通过多多相处拉近距离,而要是父母从不考虑自己,总是以讨好的姿态讨好儿子儿媳,那么父母自己就会活得没有安全感,担心儿子儿媳不喜欢日渐老去的自己。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也要舍得爱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