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将裁员叫做“毕业”了?这种机灵还是不抖得好!

“毕”,基本字义,有完结、完成、完全等。

“业”,基本字义,有行业、职业、学业、事业、产业等。

“毕业”,一般为学习期满,达到学习标准要求,结束学习。

近期,大厂京东将裁员(岗位调整优化)称之为“毕业,从两个字的基本字义组合来看,意为”完结职业“之义,即涉及到的人员在京东的工作已经”完犊子“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毕业“的提法虽然显得清新脱俗,但似乎也没什么毛病。

将裁员叫做“毕业”了?这种机灵还是不抖得好!

把“被裁掉”说成“毕业”,好不“清新脱俗”,好一个“抖机灵”。不过,这种“抖机灵”之举,却是很让人反感的。其实这样的“抖机灵”,也并不是第一次,记得大概两年多前一点,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先生也有一次把“裁员”说的很清新脱俗,叫做”向社会输送人才“!

将裁员叫做“毕业”了?这种机灵还是不抖得好!

那一次,从被优化的人员情况来看,在阿里已经得到了相当的训练,尤其是“已经不是太关注自己的生存能力”的。这样的人群,35岁左右从阿里出来,在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或许确实能够在社会某个合适的领域发挥新的价值。但是,不管怎么说,从职场角度,就是被所在企业优化下去的。痛痛快快承认是人员优化(裁员)行为就可以了。

这一次,京东将人员优化的做法戏称“毕业”啦,相比之下,和马云先生那次“抖机灵”更不被认可,由此遭遇到了更加严厉的批评。在蛇叔看来,主要原因有:

此前在用人方面,尤其是对待快递小哥的福利待遇上等方面,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先生所倡导的理念,都是很正面的。在这方面,可谓是优等生的人设。面对人员优化的正常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企业有关方面不是直接面对舆论关切进行回应,这让人形成了巨大反差。

两种不同定义的“毕业”相遇,像京东式的“毕业”惊喜,最好不要。就算面对舆论关切,不好直面问题,直接承认是人员优化,也没有必要生拉硬扯说成是从京东”毕业“?毕竟,毕业之后往往进入的是一个美好的职业期待。但京东的“毕业”机灵硬生生整成了“毕业”即是“失业”的场面。从时间上看,马上也进入又一年高校学生“毕业”期,上千万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小。

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从一些公开信息来看,此次负责人员优化的操作,居然还把“毕业”的仪式感做得非常足,如果不关注事件具体细节的,还可能误认为京东是不是像某些教育机构那样,具备发放“毕业”证书的资质。最直观的感受是,居然可以把一个非常棘手的人员优化工作,做成了“欢乐喜庆”的事情,还仪式感满满。

最后,退一步看,就算人员优化方案给到的条件很好,以一般认知,也很难理解,居然可以把事情办成这样。

总而言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始终面对各种不确定性,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对人员进行优化,是正常的。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直面一点好,语文学得不好的,就不要去抖机灵了。语文学得好的,更不要去抖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