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画家吴芳芳:绘画是我心灵梦幻的港湾

画家简介

吴芳芳,笔名九龄,1982年生。自幼酷爱书画,习画十余年,主修花鸟。师从李敏学习工笔,拜张景鹏老师习书法,随李宁老师学写意。后被宋孟秋老师收为关门弟子。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鄠邑区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理事,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会员。

女画家吴芳芳:

绘画是我心灵梦幻的港湾

一楼的活动区里,室内空间摆放着吴芳芳的各种绘画工具和许多还未来得及装裱的画作。墙上挂满了吴芳芳从最初学习绘画到如今的几乎所有作品。户外门前水缸里的金鱼、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庭院里的犬吠猫呜、微风吹来枝枝蔓蔓的颤抖声,组合成一曲多声部的自然乐章。

沿着阶梯上二楼,二楼的墙上挂着一幅幅老师的作品。平常,吴芳芳就在这里作画。吴芳芳介绍,她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幅,只能说出“大约几千幅”的概数。对每一幅作品,吴芳芳都仔细地收好,像对孩子一样珍视。但是,对于“画家”的身份,吴芳芳并未在意。更多时候,她认为自己只是单纯地喜欢画画而已。身为女性的她,除了家庭,还有孩子需要照顾,两个儿子是双胞胎,今年十一岁。出去写生更是难上加难,在画室伏案作画“移生动质”,将“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她对于花鸟草木的描写,是寄寓心中的独特感触,是类似于中国诗歌“赋、比、兴”手段的缘物寄情。

面对画家吴芳芳的作品我很好奇,它们是怎样产生的?画家具有怎样的想象力?

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不得不提到写意,根据绘画题材、内容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人物、山水和花鸟的分门别类。如果再细分的话,写意花鸟则在花鸟画形式之中,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的一种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咱们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一的传统。在画家吴芳芳的眼里,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实是相通的。吴芳芳强调以意为之在其作品中的主导作用,追求像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自身情意,就是不因对物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在中国画的发展史上,尽管画派林立,技法有异,可是在注重写生这一点上,却有共识,绵延后续。她的作品中有梅花、兰花、月季、竹子、芙蓉、菊花、水仙,姿态各异,繁花烂漫,写意抒情,水墨淋漓。这些植物的造型主要因素是利用明暗、色彩语言来表现物象的结构形态。线在表现语言中处于从属地位,西方画家思维方法不同,从而导致对物像观察、认识上的差异。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中国的绘画中线只是轮廓边缘,即使没有线的界定,其造型的构架依然成立。当论及大家的勾花叶时她说:“勾、绘既是写作品,也是探索历史各个时期画派衍生之变的必然落笔之处。”用笔简练,不求像物,重在写其意趣性情,写意中兼养气,墨韵中见色彩,从中可以洞察生活的脉胳。通过毛笔的松和紧、轻和重、粗和细、硬和软、毛和光、顺和逆、断和连、留和飘、涩和润来表现形体,使物象的形体结构有了可视性和再造性,并通过系统化的处理,营造了画面的空间。

在采访中吴芳芳将作品铺在地上,记者看到,作品变化较之以前的减笔写意画更为简约概括、放逸豁达。设色雅淡、气息清和,吴芳芳娴熟技法和时空营造能力与天赋及自身的努力有着极大的关系。画家说自幼热爱绘画,我心想,一个可以通过一幅画来传达如此之多感觉及情绪的,该是怎么样的人?中国画尤其要讲究意境、讲究虚实、讲究诗意、讲究情趣,只有这样,才称得上绘画艺术,否则就与照片没有什么区别了。画面中要表达的也是一种松动的带有灵气的东西。所以,在画中,绘画语言的写意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她在生活中也是那种不会刻意追求物质的人,相信仿佛是经意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这才是好作品。笔中强调写意性,向更深层次发展,就像她的画一样,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与文学修养相结合,以期对画中意境的表达更加深刻完美。

在上世纪中国画坛上,男画家的成就似乎掩盖了女画家的光芒。如果以大师级的标准来衡量,女画家显然未能企及。笔者以为,导致这一状况并非是女子的能力不及男子,而是中国女子受传统“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女子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较低,尤其是在解放前,她们受教育的机会明显少于男性。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书香门第或大户人家的女子接受了正规的教育。

吴芳芳并不是科班出身,但她自幼酷爱书画,从李敏的工笔到张景鹏的书法再到李宁的写意最后成为宋孟秋的关门弟子,当被问到在人生当中有哪些老师值得学习及对自身绘画道路的转变影响较大时,她的书法老师张景鹏刚好来到家中。

在众多老师中对其掌控线条运用中,影响最深的就是张景鹏。人们常说的“书画同源”,可能是指汉字的产生是从“象形”发端的。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这“源”,就是艺术创作中最本质的源。远在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人类早就用绘画来表现与他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中国书法艺术形成晚于绘画。然书与画二者是“异形而同品”。中国书画的创作方法、手段有着惊人的一致。张老师说:“写字讲究横、竖、撇、捺,中锋用笔,同时运笔粗细也要有变化。”其实绘画也一样讲究以线为主,再就是点、面。

我们都知道女画家的学画道路很难,一般会有家庭爱人孩子等的牵绊,但她还是坚持自己的爱好去绘画。

我问她为什么会有这种创作状态?她说:“‘无论你做什么我永远都支持你,一切都有我,我是你坚强的后盾。’这是我爱人说得最多的话。”吴芳芳告诉记者,爱人十分支持她的爱好,家庭是她最坚实的依靠,儿子和家人永远都在背后鼓励她、支持她。

从最初提起画笔到如今,不知不觉已过去十余年。其间,不是科班出身的她,热爱绘画,对绘画的多种形式充满了好奇,也享受绘画的过程。

在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性画家,她们的多思和善感似乎本于天性,而女画家的笔也更重描画女性心底里的那片梦幻的天空。在生活中吴芳芳也能调整状态走到案前坚持走自己的路去创作。

在她的大多数画里,就像庭院里种的植物一样,层层叠叠交织着,涂抹开来,饱满而强烈。线条则隐藏在色彩里起伏,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弯曲,走成浪漫夸张的模样。

吴芳芳所处的空间是闹中取静,时间是缓慢生长的。当问及吴芳芳的创作理念时,她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创作固定归属于某一时空,相反,她更愿意多角度体会生活。她说:“我只是想把心里最深处的空白在作画中浮现,这让我很静、很静。在读写内心的时候甚至旁边有人都不知道。”她的内心指引着手指,对作品的思考从心里,流向了手指,最终流淌到纸上,成为一幅幅直抒胸臆的作品。这更像是一种对艺术的纯粹,吴芳芳的创作初衷,像极了人类在孩童时期经历过的无意识的归属感。如今,经历岁月的提炼,返璞归真,她的艺术灵感喷涌而出,犹如秋日生发的生命力。但在她所构建的平面里,时间是加速奔涌、团缩在一起的。那些意象,首先在吴芳芳的心里出现,自然而然地就都流淌到了画面里。我想这就是幸福的温婉女人到中年的一片自留梦幻天地吧!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娇

作品欣赏

吴芳芳 《葡萄》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0年

吴芳芳《荷间休憩》纸本设色

68cm x 68cm 2020年

吴芳芳《花鸟》系列一 纸本设色

吴芳芳《花鸟》系列二 纸本设色

吴芳芳《花鸟》系列三 纸本设色

吴芳芳《花鸟》系列四 纸本设色

吴芳芳《花鸟》系列五 纸本设色

吴芳芳《花鸟》系列六 纸本设色

吴芳芳《花鸟》系列七 纸本设色

吴芳芳《花鸟》系列八 纸本设色

吴芳芳《菊》纸本设色

吴芳芳《菊二》纸本设色

68cm x 68cm 2021年

吴芳芳《菊芳》纸本设色

吴芳芳《菊芳二》纸本设色

吴芳芳《兰》纸本设色

吴芳芳《兰二》纸本设色

吴芳芳《兰三》纸本设色

吴芳芳《秋韵》纸本设色

吴芳芳《小院一角》纸本设色

吴芳芳《幽兰》纸本设色

吴芳芳《竹间嬉戏》 纸本水墨

68cm x 68cm 2017年

吴芳芳《竹韵》纸本水墨

68cm x 68cm 2015年

吴芳芳《荷》纸本设色

本文选自2022年4月9日《文化艺术报》T02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