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平面传拓丨平面传拓,就是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再敷在金石器物上面,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入字口,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底白字的拓片就复制完成了,这种复制文字的方法,称之为"拓印"。它是将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纸、墨拍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

传拓可分平面传拓与全形拓,根据其技法的不同,又可分乌金拓、薄翼拓等。传拓是大陆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它在保存、传播与展示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匚一个书法爱好者的初心

鲁迅说过(这真的是鲁迅说的):“大陆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这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以它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国人为之沉醉,来自浙江兰溪的陈小龙就是其中一个。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陈小龙临摹练习的书帖有许多名碑的拓片,也有许多的墓志铭。久而久之,在他眼中这一张张拓片,不再是一幅幅单纯的书帖,而是一段段历史,是中国的地理、文化、艺术、宗教,是地方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这让陈小龙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促使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传拓之路。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匚 踏遍一方山水

西泠印社,天下第一金石名社。陈小龙就是在这里开启了自己传拓之路的修行。后来,他又辗转奔赴河南,跟随传拓大师,裴氏拓印创始人裴建明进修学习。陈小龙极为推崇自己的老师,“裴老师的传拓技艺是现在目前来说是最先进的,也是最科学的。”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陈小龙喜爱旅行,兰溪的山水名胜,名山古刹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踪影。而学完传拓技艺后,他再次踏遍了这方山水,这次不为游览,只为拓碑。除了博物馆和名山庙宇,他还经常在乡间走访,只因早年间有许多寺庙与祠堂的碑刻流落于乡野。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而就在兰溪一位农户家中,陈小龙发现了用来做台阶的两块残碑,碑上文字是明代三朝独相叶向高游览兰溪六洞山所留下的诗文。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叶向高堪称晚明政坛的风云人物,历官三朝,两入中枢,独掌内阁一十三年,这样一位人物在兰溪本地留下诗篇当然会被地方志所记录,史料记载石碑原先立于栖真寺,后来不知所踪,不想却辗转流落于乡间农户家中,最后陈小龙掏钱将其买下,将两块残碑送回了栖真寺。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匚我怕,怕它们成了无字碑

书法是陈小龙的爱好,传拓也是他的爱好。而有朝一日,当爱好变成了工作,想必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作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如今陈小龙的工作之一,就是通过石碑、拓片,进行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接下来,省里要出一本《浙江墓志碑刻集成》,其中金华、衢州两地,由陈小龙负责,“接下来的几年,有的忙了。”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陈小龙的足迹开始走出了兰溪,他的传拓之路也在越走越远。他始终不能忘记,自己亲眼目睹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最后成了无字碑。一段历史留存于世最后的痕迹,就此消逝了。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石碑静默无言,陈小龙却有些着急,他怕自己赶不上时间的脚步,他怕石碑抵不过岁月的侵蚀,“怕它们成了无字碑”。那块被风化的无字碑,仿佛他拓在自己心上的一道印记,提醒着他千万不能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

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多少中华文明靠它得以流传

为匠心营造的传统手艺人

点个“在看”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