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雄才大略的亚历山大竟死于一只蚊子之手

作者:吾心安处便是家

一、天降奇才

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其名字的来源也有诸多的传闻)诞生于古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首都派拉。虽然没有中国古代帝王出生一样有诸多的异象,但伟大帝王诸如性格上的共同点他都是一样不落,比如:精力充沛,体力惊人,可以与野兽搏斗,勇敢无畏,身体敏捷,脚程速度几乎可以与奥运会运动员媲美等等,于是乎,阿里安的《亚历山大东征记》里这样赞叹亚历山大:我们不得不怀疑亚历山大的出生是否有神的帮助?

亚历山大与狮子搏斗

亚历山大传奇可以说与三位人物密不可分,第一位是他的父亲腓力二世,腓力二世是一位战争狂人,英勇无畏,做事果断干练,一生都在为马其顿这个处于古希腊北部的小国的崛起而不懈奋斗,不难想象,亚历山大在这样一位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年纪轻轻便拥有不同常人的非凡才能,坚毅隐忍,32岁便征服世界,其中缘由,可见一斑。从这一点来看,倒是与跟亚历山大同为“欧洲四大军事天才”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有着几分相似。(老汉尼拔一生都在跟罗马人作战,在汉尼拔很小的时候,老汉尼拔便让儿子跪在自己面前立下重誓:一生都要与罗马人为敌),两者所不同的是,亚历山大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三洲的大帝国,而汉尼拔尽管以迦太基微弱之力几乎占领了罗马帝国全境,然而最终还是功败垂成,身死异乡,故此,历史学家把亚历山大排在了“欧洲四大军事天才”之首,也是如此。

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团偷越阿尔卑斯山

第二位人物是影响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的一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事实上我们很难给亚里士多德的明确的身份,物理学家(他所确立的古典物理定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一个叫登上比萨斜塔的年轻科学家伽利略给打破)?政治家?生物学家?但我们大多称呼亚里士多德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作为亚历山大的老师,在他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对古希腊的历史,神话传说痴迷不已,对英雄的崇拜,对征服世界的狂热,三个事件可见一斑:1.亚历山大在征服底比斯,雅典等北部城邦,开始东征的第一站便是荷马史诗中记载的特洛伊。2.在亚历山大灭亡波斯以后,他便第一时间收集了300副波斯将军的铠甲送回了雅典卫城,以便献祭战争之神雅典娜,3.每当亚历山大听到父亲又征服了一片土地,他都暗暗痛苦并感叹:这么多的领土都被父亲征服了,我以后还能去征服哪里呢?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还影响着亚历山大的思维方式,让他养成了果敢坚毅,坚韧不拔,能屈能伸,无比自信等伟人必不可少的性格。

第三位人物是她的母亲,奥林匹亚斯。这位伟大的母亲在后文中我们会提到。在亚历山大12岁时,王国里有一匹无人驯服的野马,他的父亲腓力二世下重赏之下,但仍然是没有人能够驯服,就在此时,亚历山大站了出来,面对这个12岁的孩子,众人都是不可思议,连腓力二世都有些嘲讽亚历山大不自量力,而亚历山大从容地走向马场,温柔地抚摸着马背,喃喃自语,似乎在与马儿交流着什么,接下来便纵身一跃,骑着马扬尘而去,留下惊呆的众人。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哭丧着说道:你到其他王国去吧,马其顿太小。英译就是这个样子,缺乏了诸多韵味,如果是汉语,那应该是:你在马其顿,如龙游浅滩?我们这水太浅,养不起你这真龙吧?

二、用挑战筑牢王基

公元前340年,也就是亚历山大16岁时,其父腓力二世出征拜占庭,这里要注意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拜占庭还不是后来的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东罗马帝国建立与公元476年,两者相距八百年之久,这个时候的拜占庭只是小亚细亚的一个城邦而已,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城。由于腓力二世远征,受制于马其顿的南部城邦雅典,底比斯,斯巴达等开始骚动,并爆发大规模的反抗马其顿的战争。马其顿在王后奥林匹亚斯,也就是亚历山大母亲的领导下,组织军队进行镇压,在两军对垒的喀罗尼亚决战中,作为联军左翼总指挥的亚历山大主动脱离作战,远距离穿插,迂回,找准敌军兵力空隙,果断出击,全歼闻名希腊的最强战队-底比斯圣队,取得保卫张的胜利,此次作战,亚历山大的天才显现无疑,在整个希腊声名大噪,这个时候,亚历山大也才16岁而已。

当亚历山大还未从胜利的喜悦中醒过来时,亚历山大便因为嘲讽其父腓力二世而遭到了贬斥,当然,这期间最大的原因是王位继承人的争夺。亚历山大随母亲奥林匹亚斯来到了外祖父的城邦,这期间,从云端跌落谷底的亚历山大经历了什么样的心里路程我们不得而知,伟大母亲奥林匹亚斯给她的儿子做了什么样的工作同样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明面上的忏悔,恭敬,内心的不断强大成长进步那肯定是少不了,他们母子俩在潜伏待机。

公元前336年,也就是亚历山大被驱逐的第二年,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被暗杀,尽管腓力二世的死有很多疑点,甚至波斯人就指责是亚历山大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当然,波斯人这一举动,也成为亚历山大后来灭亡波斯的一个原因之一。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在其母奥林匹亚科斯和重臣安提帕特的拥护下登上了王位,为了保证王位的牢固,古今中外,似乎都是如此,亚历山大和其母杀掉了所有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奥林匹亚斯甚至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至此亚历山大成为了马其顿唯一健全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从政治角度上讲,亚历山大为了王国的稳定,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固,无可厚非,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说,政治本身就是没有所谓的道德。在后来的长达11年的东征途中,马其顿国内甚至没有一起成规模的叛乱。但人性的角度来说,亚历山大的雷霆手段也为自己英年早逝埋下了伏笔,以至于,他的死成为了千古之谜。

三、出征波斯

在征服了全希腊以后,亚历山大把视野面向了东方,北部的欧洲这个时候还是一片蛮荒之地,欧洲四大古老民族的其中之三仍然在这片土地上艰难地向前迈进着,只有向东,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初的文明两河流域文明,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富饶的城市古巴比伦首都——苏萨,有着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帝国-苏美尔帝国,有着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图书馆,最早的天文学记录等等。而南方同样是文明古国-埃及。

在此,不得不另外补充一下,马其顿和古希腊的关系问题。亚历山大一生都在推广希腊文化,后来的历史学家对于亚历山大东征给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影响也经常提到。而古希腊大地上却有着雅典,斯巴达,底比斯等城邦,而我们经常看到马其顿的介绍是希腊北部的小国马其顿,那么很多人都很迷惑,这几者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简而言之,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战国时期华夏与秦国、齐国般关系。起初的马其顿不管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在政治军事上,都远远落后于雅典、斯巴达等城邦,但是经历了两次希波战争,还有古希腊的内战-伯罗奔尼撒之战,使得古希腊所有数百个城邦元气大伤,最终给了马其顿这个小国机会,早在腓力二世在位之时,他就已经意识到,这是马其顿崛起的千古良机,便暗暗发展,励精图治,日夜操练,在腓力二世的治理下,马其顿从一个小国迅速跻身爱琴海地区的强国,以至于后来占领了古希腊大部分城邦。

对于深受古希腊文化影响的亚历山大来说,或者说对于整个古希腊城邦人民来说,希波战争带给希腊人的创伤是极其严重的,希腊对于波斯的仇恨成为两河文明和爱琴海文明冲突的主要焦点,而亚历山大东征正是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这是他的父亲所不能比拟的。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为父报仇,为希腊雪耻,解放小亚细亚希腊城邦”为口号,纠集了12000名步兵,1500骑兵,160艘战船,远征波斯。他们的第一站便是小亚细亚,地中海东部的特洛伊,当然留守马其顿的仍然是他的母亲。由于国库空虚,亚历山大只带了30天的粮草。来到东地中海,亚历山大才发现,这里的希腊人早已经习惯了波斯人的统治,已经不想再被“解放”,但这个时候的亚历山大急于补充,只能强行开战,而且要速战。波斯在小亚有着三位总督,他们也正是看准了亚历山大这一点,希望能够实行焦土政策,但波斯国王大流士舍不得它在东地中海三省的财物,未能准许他们的建议。但尽管如此,波斯三总督仍然在军事数量上占着绝对的优势,波斯三总督有着希波联军4万人(2万波斯骑兵,2万希腊雇佣步兵,希腊军有点当炮灰的味道),且波斯有着全世界最强的海军,这一点亚历山大自愧不如。且在波斯军看来,亚历山大劳师远征,已经疲惫不堪,军心不稳,这场战争未战胜负已分。但波斯显然低估了亚历山大的军事能力,他的军队在父亲腓力二世在世时便已经有着极强的战斗素养,且亚历山大本人英勇无畏,可谓是“西方世界第一巴图鲁”,且军事素养跟波斯将军相比,也已经是降维打击,战端一开,胜利的天平很快就像马其顿一遍倾斜,在决定小亚三省归属的格拉尼库斯大决战中,尽管亚历山大的头盔被砍成了两半,但最终还是在最快的时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波斯三总督也在战争中被亚历山大斩首。战后,亚历山大处决了绝大部分为波斯卖命的希腊人,把剩下的小部分老弱病残送回了希腊充作奴隶,并选了300副波斯将军的盔甲送回了雅典卫城,献祭给战争女神雅典娜。从这一刻起,波斯人也要慢慢开始品尝爱琴海地区人民对亚历山大这位“死神”的恐惧了,而且这才仅仅是开始,他们的噩梦也才刚刚开始。

从东征的口号来看,亚历山大的目标是彻底解决波斯,他的目标是直捣波斯老巢首都波斯波利斯,但是在小亚与波斯的作战中,亚历山大发现波斯的海军绝不是浪得虚名,如果不管不顾地直接往东,马其顿军团便会后后顾之忧,而且地中海的波斯海军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直达希腊本土,这是亚历山大不愿意面对的,但波斯海军的强大,让亚历山大真的感到“压力山大”,于是他想到了采取一条本方法,沿着东地中海陆地,把波斯所有的港口和战舰基地全部摧毁,于是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便遭了池鱼之殃,从叙利亚到巴勒斯坦,在南下两河流域,最终直达埃及,亚历山大军团所向披靡,在苏伊斯与波斯国王的第一场决战中,全歼波斯60万大军,波斯国王落荒而逃,其母亲,妹妹,皇后都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名震两河,到了埃及时,愣是没费一兵一卒,埃及便自动挂了白旗,厚颜无耻的埃及国王更是封了亚历山大为埃及法老,太阳神阿蒙之子,这一趟,亚历山大军团得到极大的补充,沿途被征服地区也是接连宣誓效忠,值得一提的是,修建在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像类似这样的城市,有二十多个。

四、决战波斯、征服印度

在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后,亚历山大折返北上,继续东征,在高加米拉会战中,再一次与号称100万的波斯军决战,当然这个数字的极为夸大的,但从各种史料来看,至少10万步兵,5000骑兵还是有的,还有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的战象15头,但就是这个数字,在整个西方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战争中。波斯国王大流士再一次临阵脱逃,部队兵败如山倒,损失殆尽,亚历山大这次再也不想给波斯以喘息之机,下令急行军追击残敌,波斯上层担心大流士投降,便暗杀了大流士,就在亚历山大以为彻底解决波斯王国时,他却陷入了波斯游击部队的泥潭,花了将近大半年才彻底解决波斯残敌。

亚历山大与波斯军作战

在与波斯军的三次会战后,亚历山大彻底改变了波斯人是野蛮人的看法,这对传播东西方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交融有着不可估量的效用,尽管这些交流夹着的更多是鲜血。

征服波斯,亚历山大用了三年时间,但这个时候的亚历山大也才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但他的名字已经响彻西方世界,但这显然不能满足这位雄狮的征服欲,他率领着他的军团继续向东,在印度河流域的海达斯佩斯会战中,一战解决印度问题,俘虏了印度国王波斯拉,但亚历山大钦佩波斯拉的勇敢,同时为了取得当地的拥护,对他大肆抚慰,并让他继续担任印度国王,尽管波斯拉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在战争中阵亡,但波斯拉仍然感动得五体投地,被亚历山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宣布永远效忠亚历山大。

至此,亚历山大军团的足迹最东边已经靠近葱岭(今天的帕米尔高原地区),再往东便是中国境内,历史如果可以假设的话,亚历山大再往东,或许就会碰到中国的战神白起,马其顿成为中国的“战国八雄”也说不定。

玩笑归玩笑,这个时候的亚历山大已经不得不考虑回师的问题,因为他的士兵跟着他东征,已经近十年没有回家,纷纷有了厌战情绪,亚历山大再伟大,再是天才,众多士兵的情绪他不得不慎重考虑。于是西方世界最强战斗素养最强的兵团踏上了归途。在路途中,亚历山大顺便还解决了征服地区的反叛问题,同时派出使者进行众多的探险活动,查明印度河的入海口,探究里海究竟是海还是湖,寻找波斯湾,绘制航海地图,学习波斯海军建设经验等。

五、英年早逝,却给世界留下无穷财富

在路过古巴比伦时,亚历山大被这文明古国的文明深深折服,他暗自决定要把新的帝国首都建在巴比伦,他在巴比伦对军队进行了整编,作为雄才大略的军事天才,杰出的政治家,他这一趟东征可以学习借鉴提升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也彻底改变了只有希腊人才是文明人,其余地区都是野蛮人的短视观念,他也在规划把帝国的东西方两部分合并成一个地跨三洲,兼容不同文明的希腊波斯民族共同王国的大帝国,在巴比伦,亚历山大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盛大的“东西方联合宴会”,在宴会上,5000名希腊士兵与亚洲女子结成了夫妻,此时,亚历山大的威望同他建立的帝国达到了顶峰。他为自己建了前所未有的功绩的兴奋不已,他为得到东西方人民的拥戴而无比自豪,同时他也赞叹古巴比伦非凡的文明,他站在曾经巴比伦的标志性建筑“通天塔”遗址面前喃喃自语,或许他在规划如何建立一个亘古未有的伟大首都,或许他在思考着如何南下征服阿拉伯,或许。但就在这位伟大天才喃喃自语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被一只蚊子给咬了一口,更加不幸的是,这蚊子患了热病(疟疾),这在当时是无可救药的病,除非屠呦呦同志给她送去一副青蒿素,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但历史是不可能假设的,从发病到去世,上天只给这位一生南征北战从未有过败绩却又年仅32岁的天才留了十天。命运如此不公,时间如此之短,短的让他甚至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马其顿,更为要命的是,当大臣们围在他的身边询问继承人时,他只留下了一句含糊其辞的决定:让最强者继承王位。这个决定让这位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花了11年时间建立起的大帝国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分崩离析,实乃遗憾。

似乎伟大的人物都会在继承人问题上栽跟头,秦始皇如是,唐太宗如是,康熙帝如是;诸多的历史学家都在竭力的探求亚历山大的继承人问题,探求他的治军之道,探求他给东西方带来的深远影响,探求他的死因,是蚊子?还是他老师亚里士多德亲手毒害了他的学生?还是他喜怒无常的性格害死了他?还是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诸多谜题,都随着历史的风,飘散殆尽。

参考著作:

古希腊,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

古罗马,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之亚历山大篇》

英国,富勒《亚历山大的将道与治道》

中央电视台《世界历史100集》

作者:宕渠老农,90后,高中历史教师,历史学研究生,历史人物志爱好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