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葛剑雄:孔子、章子怡应各得其所

作者: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葛剑雄:孔子、章子怡应各得其所

小时候,我听到大人说,为什么外国字母会弯曲?因为孔子领驴到国外,外国人想向孔子求教,却因为不懂汉语而无法交流。孔子离开时,发现孔子的驴子拔出的粪便是弯曲的,以为圣驴拉出的粪便一定也精致,于是就创造了一个弯曲的字母。类似的说法其实相当多,比如,在吃汤圆的时候,大人会告诉我们,外国人来中国吃汤圆,感觉不可思议:中国人怎么能把馅料放到汤圆的中间,却能使汤圆不破?如果这些只是大人骗孩子,或者只是农村傻瓜的人散布的谚语,那么下面的例子就是我从《情况报告》中听说后成为一名中学老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惊讶地看到中国炒饭花,说:"这个东西应该推广到全世界,中国人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意味着从中国带回炒饭花机学习。当时,我也深信不疑,也在课堂上与同学沟通。直到二十年前我来到美国,我才知道中国的爆米花机是从西方学习的,美国的机器生产的玉米片并不比中国的炒饭花小。

这些不是开玩笑,而是反映了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心态,即中国至少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最文明的国家,中国文化是最好的。不要以为外国人有钱、有机器、有枪,在文化上远远不如我们中国人。正因为如此,前现代的中国人都认为"野蛮"(外国人或外国人)只有认真学习中华文明才能成为中国人,才能从鸟儿变为人。但这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灌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学习中国文化。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并不总是热衷于输出文明,即使外国人崇拜华丰,中国人也会担心自己学不了,能不肯毛皮好,只有像利玛窦那样熟练到熟练程度,才可谓"西家儒家"。中国的四本书和五部杰作中,几乎所有都是由外国人翻译成外语的,而不是由中国政府或中国人提供给外国人的。

然而,当中国人最终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时,这种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了少数人对中国文化完全失去信心,甚至作为负担或诅咒外,大多数人仍然保持自信,或者过度自信,总是希望外国人能够重视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最好把中国文化当作中国人来学习。与闭门造车的自我欣赏态度相比,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但良好的意图并不意味着有理想的结果。我们一度将文化政治化,抛弃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在北京学过汉语的外国人能流利地读出人民日记,却不会用中文写信。一位美国学者曾向我讲述他的经历:他是在台湾留学的中国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沈阳杂技团访问美国,在那里他担任翻译,将州长的话翻译成:"稍微欣赏一下。""结果,客人们无动于衷,因为他们不再理解这些优雅的语言。真正的中国文化似乎正在走向大陆以外的"荒野"。

幸运的是,中国人终于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本质的伟大力量,并致力于对外传播。据悉,中国已在国外设立了100多所孔子学院,并进一步扩大到数百所。山东省投入巨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孔子奖。孔子的名字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很自然的,因为他长期以来一直被世人称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儒家、儒家学者这些词被翻译成西方语言,几乎都是用"孔福子"字音译的。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孔子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世界人物。虽然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儒家,孔子背后的中国文化发展早已超过孔子,但没有人能取代他的地位。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只有一个代表人物,不能只有优雅的文化、儒家文化、精神文化。介绍当代中国文化,更不用说传统了。而且,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层次,群体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个孔子。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传统与现代、雅与庸俗、汉族与少数民族、大陆与港台、国内与海外——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可以具有代表性,不能相互替代。有不少人跟我谈孔子,但有些外国人只认识李小龙、姚明或章子怡。

有人说,章子彤主要在美国发展,电影也以美国电影为主,一直被"黄皮白心",已不能再反映中国文化。如果你这样看,姚明也是如此,他打篮球,说英语,当然没有反映中国文化。但他们都是中国人,从小就接受中国文化的教育和启迪,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主宰电影、电视、篮球等典型西方文化的能力,证明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包容性,也显示了中国年轻一代的能力,这当然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正如我们听到大山用流利的中文说相声一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是一个外国人,美国人在欣赏章子怡和姚明时想到了他们的中国因素。

孔子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章子怡、姚明也需要,各有各,才能让中国文化在世上更加丰富多彩。(2006年5月17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