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0时代”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现状梳理及前景探讨——附6家行实践

作者:BanTech智库
“3.0时代”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现状梳理及前景探讨——附6家行实践

来源:BanTech智库

作者:焦卢玲

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陆把握新一轮科技及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而产业数字化变革与金融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催生了产业数字金融的新样态融合、新场景应用以及新增长模式。随着产业数字金融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到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如何抢抓产业数字化发展契机,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新基建、深耕科技创新,以加快产业数字金融能力建设,切实赋能产业转型发展,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响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重点之一。

本文在厘清产业金融发展历程、产业数字金融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对产业数字金融的关键构成要素、衍生业态以及驱动因素、发展现状及前景等进行梳理分析,并列举六家银行在产业数字金融领域的发展战略及实践等,以期助力商业银行探索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产业数字金融界定及九大要素、五大业态

1.产业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

产业金融在大陆是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专注于服务B端产业链企业的重要金融服务形式,基于产业金融发展的阶段及形态来看,产业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以银行对公业务为代表的产业金融1.0阶段。该阶段产业和金融基本是分隔的,需要银行融资来进行连接。融资过程中,银行非常看重主体信用,需要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

二是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产业金融2.0阶段。该阶段新技术让信息流和资金流融合加速,对主体信用的依赖性减弱。

三是以产业数字金融为代表的产业金融3.0阶段。该阶段则强调生态的构建和连接,通过技术、制度、供应链等实现信息数据的打通,主体信用得到充分释放,价值连接变得更易实现。

2.产业数字金融定义和范畴

从广义的角度讲,产业数字金融即为支持产业发展的数字金融,或可称为支持产业数字化的金融。

从狭义的角度讲,产业数字金融是数字金融与产业互联网协同融合,金融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推进,并以产业互联网为依托,数据为生产要素,综合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和传递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智能、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并以数据信用为核心特征的一种新型金融形态。

迈入产业金融3.0时代,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数字乡村等各类产业数字化方案的实施所产生的融资需求,均可以与产业数字金融深度融合,并孕育出产业链金融、物联网金融、科创金融、农村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为更广泛的生产经营者提供更智慧的金融服务、更精准的产品定价、更低廉的融资成本。因此,产业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成为各方必争的蓝海领域。

3.产业数字金融的九大要素

整体来看,目前产业数字金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产业数字金融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需在产业、金融、数据等核心要素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新技术的融合渗透,逐步完善产业、金融、数据、信息等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平台建设,打造确保信用流通转让的可信链,进而构筑良性增益的产融生态。因此,分析来看,产业数字金融发展大致涵盖九大要素的融合发展,BanTech智库将其界定为“产、金、数、基、网、技、端、链、态”。其中:

“产”和“金”即产业数字金融的基础发展要素“产业”和“金融”。

“数”即数据,产业数字金融以产业数据为基本生产要素,通过对数字资产与数据资产的融合、加工与分析,实现产业链分析、信用风控、智能决策等。

“基”即新基建,正如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道路、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特定的基础设施支撑。第一,加快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上云、用数、赋智等,以更好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第二,夯实数据基础设施,包括数据存储及计算、数据安全、数据资产、数据交易等环节;第三,着力打造数字信用基础设施,以数据为基础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发展,包括数据真实可靠、数据融合、数据验证,金融机构与产业互联网的技术对接标准,明确治理的权责划分等;第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计算基础设施等。此外,还需加快建设契合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支付清算、征信体系等。总之,无论是产业数字化,还是金融数字化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都离不开更加全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支撑产业数字金融的长远发展。

“网”即互联网,包括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等。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以及服务业经济等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产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农业和服务体系,是工业、农业、服务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如,智慧能源、高端制造、智能建筑、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数字乡村、公共服务、智慧零售、智慧医疗等均离不开强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支撑。

“技”即科技,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需充分发挥新兴技术的创新赋能作用,如依托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数据的全透明、全上链保真难篡改;资产情况的全穿透、最新数据可实时追踪并获取;风险实时监控及潜在风险提前预警等,以改善传统产业金融服务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痛点。

“端”即平台,打造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推进开放银行等建设,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基于产业全链数字化相连而提供端到端的优质体验和差异化服务,在保持运营效率和灵活性的同时降低参与者的交易成本及摩擦成本。

“链”即可信链,解决传统依赖于核心企业、政府或其他中心化机构的信用背书问题,通过区块链、数字化身份(DID)、智能合约(SC)、共识机制等技术实现资产确权与验真、信息与资金可追溯,确保多方之间的信用流通转让。

“态”即生态,一方面,产业数字金融以现代产业供应链协作体系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基础,通过对企业间广泛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使金融机构能够基于整个产业链的信用和价值,为产业生态中各方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普惠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的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产业数字生态的构筑等均离不开更加高效、普惠的数字金融服务,在此过程中,蓬勃发展的产业数字金融也将成为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动能。因此,一个良性循环的产融数字生态既是促进产业数字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同时也是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终极目标。

4.产业数字金融的五大业态

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隐私计算等技术的融合推进下,产业数字金融将进一步衍生出以下五大新业态:

一是产业链金融。产业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随着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兴起,产业互联将成为常态,供应链关系愈加复杂,链式关系将逐步演进成网状关系,数字技术逐步实现对产业链复杂交易关系及产业链中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实时监测和风险管控,进而提升“网状”产业链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可得性。

二是物联网金融。未来,万物互联成为必然趋势,物联网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物联网的发展可促进物理世界实现数字化,以及所有物品的网络化和数字化;金融信息化的发展,也使金融服务与资金流数字化,数字化的金融与数字化的物品有机集成与整合,可以使物联网中物品的物品属性与价值属性有机融合,实现物联网金融服务。具体来讲,物联网金融是以工业、农业等产业互联网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企业主体的智能识别感知、定位、跟踪、监控,以增强主体信用数据的真实性及可得性,实时掌握企业销售运营情况,从而实现将资金、信息、实体相结合,在授信准入、贷后管理等领域形成实质突破,动态调整信用评级结构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业态。

三是科创金融。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沃土,也是大陆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定制化金融服务、北交所的成立等均表明科创金融将迎来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科创金融提高了对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资产评估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在传统风控因素的基础上,尤其通过技术、市场及发展前景等多重因素优选客户,实施名单制管理和销售,将风险管理前置。

四是农村数字金融。农村数字金融是以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为服务对象的普惠性金融服务。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将助力农村金融服务突破传统服务模式的成本瓶颈,打通政府、农企、农民、金融机构间数据壁垒,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发展战略的更好落地。

五是绿色金融。绿色低碳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金融则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绿色金融势能进一步放大,将为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大陆“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因此,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题中之义和必由路径。金融机构在绿色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上,主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利用金融科技提升环境风险识别能力,实现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投向的跟踪,帮助降低“洗绿”风险;二是实现环境风险建模及智能定价,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的营销与定价能力;三是建立绿色项目评级数据库和评级模型,提升绿色业务流程管理能力。

二、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七大驱动因素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大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从2012年至2021年,大陆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数字经济正逐步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数字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下,随着产业数字化的深入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将迎来战略机遇期,据百信银行联合安永发布的《产业数字金融研究报告(2021)》显示,大陆产业金融规模接近300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400万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14%,产业数字金融将成为有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动能。

1.监管层面释放促进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积极信号

在加速建设数字经济背景下,国家对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2022年初,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并进一步阐明要积极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化的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要产业链,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实现“一站式”金融服务。这一指导意见的发布为发展产业数字金融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和指导方向。

2.科技进步催生产业金融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科技进步是推动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源动力,也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结合的新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使得数据的生产要素价值得以充分激发。随着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的深入渗透,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均在“数字化”这个共同载体上相互推进,尽管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服务数字化的程度与频度存在差异,但都在“数字化转型”共同方向上加速,从而催生了产业数字金融这一融合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逻辑的新金融形态。因此,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数据,还是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数字新基建,本质上都是科技进步并持续创新的结果。技术进步驱动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服务数字化不断迭代,深入互动,进而形成产业金融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3.商业银行需加快弥合金融端与产业端的数字鸿沟

无论是在以对公业务为代表的1.0阶段还是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2.0阶段,传统产业金融服务都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缺乏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机构对产业链情况难以完全掌握;对融资资产真实背景和潜在风险难穿透;对民营、中小企业主体信用不信任,根本原因就是产业链上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等信息不对称,资产难穿透,数据难验真、难实时掌握。与此同时,数字中国战略实施以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已迈入关键期,产业端、政府端都在加速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的全方位运用降低产业链、供应链交易和运营成本,提升整体运行效率。而相较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产业数字化,商业银行针对产业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存在一定差距,服务理念、业务模式、风控模式和产品供给等还未能全方位跟上。因此,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高,这也是目前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切实做深、做透、做好产业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契合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步伐,需要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充分发挥金融“连接器”作用,加快弥合金融端与产业端的数字鸿沟。

4.新的产业生态需要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近年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得到大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实施,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全面推广,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云原生等数字技术加速集成应用,为产业端积累大量具备实时、高频、多维、可信的产业数据,以及搭建产业发展新模式、新生态提供了基础。未来,随着产业数字化步伐的加快,产业新生态及新模式需要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加以支撑,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契合产业数字化发展,有效运用数字技术和越发健全的产业数据体系,创新产业金融产品及服务,以快速满足产业数字化金融需求,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成为数字经济背景下驱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又一关键课题。

5.产业数字金融成为当前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新动能

移动互联时代,面向C端消费者的金融服务已较为完善,随着同业竞争及跨业抢夺战的加剧,增量客户流量将逐渐被挖掘殆尽,部分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增速已出现下滑态势,零售金融流量红利渐褪。“存量时代”的零售金融发展面临愈发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压力。而在此趋势下面向B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各行各业数字化的发展,包括小微金融在内的市场体量更大的产业数字金融势必蓬勃发展,成为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动能。

6.商业银行需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建立优势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指引下,城市间的数字经济“战”已然打响,各省市纷纷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特征,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并明确了发展规划及目标。如,北京市出台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聚焦新技术智能制造等,引导创业链、产业链在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浙江省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在此趋势下,商业银行需紧密契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自身的数字技术运用和数字金融服务,更好赋能区域数字经济建设,助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并构建数字化的区域产业金融服务优势。

7.商业银行需构筑产业生态场景金融服务能力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及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产业龙头企业也正在凭借着自身产业资源禀赋和技术积累优势,从不同维度切入产业数字金融新赛道。在此背景下,如何能够更好地深入到产业链、供应链细分交易场景中,协同产业生态的主导者及参与方,共同为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创设专业、智能、便捷、高效的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共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数字金融生态,将是商业银行抢抓发展契机,有效应对多方竞争,以及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商业银行应通过积极构建嵌入产业生态场景的金融服务能力,以应对渐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商业银行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前景

据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共计4602家,其中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128家城商行、19家民营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3886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1家住房储蓄银行、41家外资法人银行,以及506家银行业非银金融机构。在人员配置、产品研发、科技力量,以及成立时间、区域限制、市场份额等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商业银行显现出极不均衡的发展状态。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推进,通过顶层设计、人才引进、科技投入、理念革新等举措,虽可有效缩小银行业间的内部差异,但作为经营发展关键的核心客户市场份额已成为“后来者们”无法逾越的时间鸿沟。

而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驱动、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传统产业在交易、流通、结算、金融服务等核心环节逐步进行流程重塑,产融数字生态的构筑……产业金融正加快向场景化、生态化、线上化和数字化转型,恰给在消费数字金融领域已取得领先竞争优势的商业银行及“后来者们”带来全新时代契机。

1.产业数字金融成下一金融科技创新蓝海

产业数字金融依托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数据的全透明、全上链保真难篡改;资产情况的全穿透、实时追踪并获取最新数据;潜在风险的实时监控、提前预警等。数字技术在产业链上的大规模应用,让金融机构看得清、摸得着融资企业的风险需求,从而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未来,有望如消费金融领域一样,产业数字金融将以金融科技创新为产业链中各成员提供灵活高效的金融产品和融资解决方案,帮助众多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从而破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因此,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上的紧密结合,将是金融科技创新的下一片蓝海。

2.产业数字金融前景广阔

面向未来,产业数字化转型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伴随产业数字化的深入推进,以及金融服务产业的模式逐步优化、创新,产业数字金融的形态将更加丰富,生态圈内各产业亦将在数字化金融的润泽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产业数字金融将成为提升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有效反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

相比消费金融,产业金融需求体量更大、金融服务的要求更复杂、金融服务的满足率更低、痛点更多、对国民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更大,是推动大陆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据广发银行联合益普索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显示,90%的小微企业仍以现金作为主要结算方式;72%的小微企业流动资金不足50万元,流动性要求极高。目前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缺口高达22万亿元,超过55%小微企业金融信贷需求未能获得有效支持……产业数字金融面临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未来,随着产业数字化发展步入快车道,产业数字金融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并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3.产业数字金融领域呈现百舸争流之势

当前,互联网经济重塑了消费生态,消费数字金融已成为竞争红海,而产业数字金融正在成为各方竞相争夺的又一蓝海领域。面对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时代契机,包括金融机构、网络平台、科技公司、实体企业等在内的各类机构正加快战略规划、资源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科技应用,以及业务模式创新,产业数字金融领域百舸争流、万帆竞发的创新发展图景正逐步呈现。

4.协同共赢的产融数字生态将逐步构筑

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传统的产业金融解决方案受制于审批流程长、服务半径短、融资条件限制多等方面因素,无法有效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需求。未来,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将有效解决这些传统产业金融服务存在的桎梏,更好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例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数字乡村等各类产业数字化方案的实施所产生的融资需求,均可以与产业数字金融深度融合,从而有效促进金融系统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打通,共同提升各产业数字化水平。

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能力。金融机构可以依托产业生态,以产业生态协作体系中的商贸流、物流、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字信息为基础,运用数字技术为产业生态提供综合数字化金融服务,从而在助力产业端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更好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

最终在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元合作、激励机制实现共生协同、互利共赢。通过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产业生态圈和金融生态圈,实现高效的产融结合,逐步构筑可持续、良性循环的产业数字金融服务生态。

5.产业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趋势所向,落地为艰。目前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尚存在诸多有待破解的难点及制约因素,如缺乏标准规范指导、不同行业与地区存在差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数据信用体系缺乏等。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切入产业数字金融赛道,逐步打破产业数字金融发展道路上的藩篱,有待持续探索。

四、六家银行产业数字金融布局及实践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产业数字金融成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有待破解的新型命题,部分银行已率先制定产业数字金融发展战略,抢先布局产业数字金融新赛道,以满足愈加旺盛的产业数字金融需求,积极探索赋能产业数字化及推动自身深化转型的有效路径。本章结合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九江银行、百信银行等在产业数字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领先实践等,剖析、前瞻数字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在产业数字金融领域的有效发展路径。

1.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于2010年正式启动实施“千鹰展翼”计划,该计划旨在每年发掘1000家具有高成长空间、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进行全方位金融扶持。聚焦服务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疗健康等新兴行业中小企业,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创新推出“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的特色服务方式,提供“创新债权融资产品”和“股权融资服务平台”,助力科创企业快速发展并登陆各级资本市场,实现雄鹰展翼的美好愿望。据了解,“千鹰展翼”最初是针对科创行业的创新授信产品,覆盖知产贷、订单贷、商机贷、投联贷、文创贷、农创贷、医药贷等多个细分场景。

据招商银行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该行在千鹰展翼客户方面,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打造资本市场生态圈服务,持续升级对千鹰展翼客户的服务内容,以数字化服务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人才管理+资本助力+产业整合”等方面的多维服务,着力提升对千鹰展翼客户的全生命周期、差异化、综合化服务能力,不断深化千鹰展翼客户的获取与经营。参与并支持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联合科技部火炬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共同为参赛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同时,重点聚焦拟上市企业、专精特新等客户群体,提供涵盖“投商私科研”(即投行、商行、私行、科技、研究)的一体化综合服务方案。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入库千鹰展翼客户数达32,106户。

2.华夏银行

作为一家与制造业有着深厚渊源的商业银行,华夏银行在产业数字金融领域的总体发展思路是:通过运用新的数字技术,依托数字资产,实现数字信用和数字担保,减少对核心企业授信的依赖,构建新的业务模式。沿此思路,坚定战略定力,明确产数发展路径和规划,发布《2021-2025年数字科技转型行动方案》;实施“蓝海”“方舟”“楚门”三大数科转型工程,持续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创新,在关键机制、核心技术、业务模式和系统平台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实践探索经验和成果,并围绕产业链生态打造了“1+3+N”服务体系。

(1)搭建支撑敏捷创新的机制体系

一是优化组织机制变革。积极推动组织机构改革,强化统筹推动和资源保障:成立创新委员会、数字化转型办公室;成立总行一级部产业数字金融部;设立数字授信攻关组、数字智能风控技术攻关组以及监管沙盒攻关组等三大攻关组;建立敏捷团队等,为开展产业数字金融业务提供高效敏捷的组织机制保障。

二是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数字化思维、风控模型设计、新技术实践、敏捷组织管理等数字化人才体系。

三是创新容错机制。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准备金机制,以及快速核销机制,以支持业务快速稳步发展,鼓励创新。

四是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建立劳动创富等7大创新容错激励机制,形成争相创新的良好氛围。

(2)创新两大关键数字技术

华夏银行创新打造数字授信技术及数字智能风控技术,并基于这两大数字技术搭建模型体系,探索形成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能力。

一是数字授信技术。数字授信技术的基础是强大的数据,对此,华夏银行探索引入征信、工商、公安、司法、税务、发票等多维外部数据及产业生态场景数据,运用模型和规则建立起一整套评级体系,对借款人的商业信用和金融信用等进行评级,以更精准地控制授信准入。

二是数字智能风控技术。针对数字智能风控技术,创新采用宏观经济因子、行业及周期因子等,建立起数字化的风险监测能力,并设置相应的风险容忍度和预警熔断机制,及时、有效控制风险。

(3)打造“1+3+N”服务体系

华夏银行围绕产业链生态打造了“1+3+N”服务体系,其中:

“1”即一个平台——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该行领先构建满足全流程数字化的系统平台。发挥科技赋能优势,打造智能、高效、敏捷的产数信贷系统应用平台,从数据获取、场景接入、准入筛查、授信审批、事中监控、风险预警、贷后处置等环节构建系统应用组件和场景化多维工具箱,实现金融服务全流程数字化,并帮助企业客户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流程数字化,为金融服务全流程数字化提供生态基础。目前,客户可以在该平台上开展产业数字金融业务,包括信贷、支付结算等综合类的金融业务,同时,也对接了企业系统,可以在授权和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与企业互相连通信息、进行信息交互。同时,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上还有一些数字化的小工具,可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3”即三类数字化产品体系——核心企业类、产业直通类、产业园区类。创设面向产业链全链条的数字产品,积极响应产业链各参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丰富信贷融资、支付结算两类数字产品体系。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交易场景,推出数字产品池、数字保理、数字仓单贷、数字货运贷等数字信贷类产品,满足客户在生产经营中的采购、库存、销售、物流等融资需求,为客户提供快速融资服务。在满足客户经营管理资金需求的同时,针对客户在交易流、商贸流中产生的资金结算、财务管理等需求,打磨覆盖收单、支付、归集、分账等现金管理功能的标准化数字结算类产品,强化业务深度与合作黏性。

“N”即N个行业解决方案。打磨形成了多个产业生态场景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围绕制造业、能源、物流等国家战略行业和重点产业,按照深耕核心企业、细耕产业直通平台、精耕伙伴化生态的思路,拓展多个垂直产业链生态场景,打造多个产业生态金融服务方案,并已在“先进制造”“能源换新”“数智物流”“大宗商品生态圈”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对产业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在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双轮驱动下,华夏银行产业数字生态服务能力逐步升级:推动数字保理、数字产品池、数字物流贷等存量产品持续迭代优化,创新推出“数融通宝”大宗商品融资、数字仓单融资、数字政采贷等产品服务,选取北京等5家分行培育打造产业数字金融专家行。截至2022年6月末,重点推进产业数字金融项目37个,累计服务客户达903户,投放金额达 239.68亿元,覆盖物流、建筑、钢铁、能源、化工、政府采购等行业,构建形成体系化行业服务解决方案。大宗商品清算通累计服务客户201户,累计双边清算金额790.14 亿元。

3.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通过实施“星云物联网计划”,持续优化升级供应链金融平台“平安好链”等,深入供应链场景及生态,把握供应链新变化带来的新机遇,运用“金融+科技”能力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优化金融服务体验。

一是实施“ 星云物联计划 ”。平安银行于 2019 年确定并实施“星云物联计划 ”,并自主搭建智能物联网数据平台即“星云物联网平台”,通过布设物联网终端采集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数据,利用运营商网络和卫星通信完成数据传输,并在银行后台部署物联网中台实现数据加工、建模和应用等,进而在创新技术连接的基础上形成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平安银行建立了“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中有数字口袋和数字财资的开放银行数字服务生态”。

二是持续升级供应链金融平台“平安好链”。该行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优化升级供应链金融平台“平安好链”,为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中小微客群提供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涵盖应收账款确认及转让、 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服务,实现供应链业务的智能化、数字化经营。

三是加强数字供应链金融。通过“星云物联网平台”及海量多维数据,创新融资模式,并将本行物联网等数据优势反哺客户,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及经营难、经营贵等问题,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四是深化场景供应链金融。从场景和客户需求出发,以供应链金融为纽带,全面集成交易银行产品与服务,如内外贸一体化、供应链及避险一体化等,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的综合金融服务。

五是打造生态供应链金融。通过开放银行实现生态批量获客及客群深度经营,提升供应链金融的可得性、普惠性。

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5,424.52亿元,同比增长24%。2022年6月末,“星云物联计划”已在智慧车联、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基建、智慧物流六大产业领域落地20多个创新项目,服务客户超18,000 户,接入物联网终端设备超1,250万台。自“星云物联计划”落地以来,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累计超4,600亿元。2022年6月末,该行通过“平安好链”平台累计为25,081家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今年上半年平台交易量837亿元,同比增长37.7%;上半年通过“平安好链”平台促成的融资发生额270.34亿元,同比增长34%。

4.北京银行

北京银行基于自身的战略布局和特色发展路径,围绕监管规划和指引,在产业数字金融领域步步深耕。相关资料显示,该行制定了以数字化转型统领“五大转型”战略,以及四个重点提升的经营管理策略,构筑起“技术+数据”支撑体系,并制定三大重点业务领域和生态银行战略,以全面布局产业数字金融。

(1)加强顶层设计之“五大转型”

北京银行的顶层战略思路是以数字化转型统领“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客户结构、运营能力、管理方式”五大转型。五大转型是五个方面的应用场景,该行将以“数字化”推动“场景化”,以“场景化”驱动“数字化”,围绕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可视化,全面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与能力体系、客户与渠道、业务与产品、管理与决策的数字化重塑,让客户服务、用户服务的每一个流程环节都能享受到数字化的便捷。

(2)施行经营管理策略之“四个重点”

北京银行的经营管理策略是聚焦“总分联动、部门协同、组合金融、综合服务”四个重点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强化综合服务能力。从企业经营逻辑出发,融合销售、采购、资本运作、产业链与投资链布局、干部员工需求等多维场景。北京银行将加快实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配置”跃迁,打造“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价值循环链,在客户界面构建“投行+商行+私行”的服务模式。强化客户资产配置和产品组合服务,加强业务联动、业态联动、公私联动,通过“三个联动”全力构建一体化、一站式、一揽子、一条龙的优质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客户综合服务体验。

(3)构筑支撑体系之“技术+数据”

数字化转型是以数据治理为基础,以金融操作系统为根基,以金融核心系统为承载,以系统框架为支撑。因此,北京银行践行“一个银行、一体数据”(One Bank,One Data)的理念,打造基于统一数据基座、涵盖数据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数据治理体系。此外,该行亦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隐私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业务、管理场景中的有效应用。

(4)紧抓特色领域之“三大重点”

一是持续深耕北京地区医保、社保、工会、教育、财政等领域,深耕北京各区,下沉金融服务,实现北京辖区金融服务“全覆盖”。二是持续发挥科创金融、文化金融的特色优势,不断推进产品、服务、制度等各方面创新,进一步“擦亮”北京银行品牌。深化与北交所、北金所、绿交所等专业交易平台合作,做深做透上市、拟上市企业金融服务,深入开展全周期综合服务。专注专精特新、新三板等企业,实现优质企业服务“全覆盖”。三是抢抓市场机遇,加快发展绿色金融、财富金融、供应链金融、养老金融,强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丰富和完善北京银行特色金融体系。加强与央企、市管国企的深度合作,做深做透二三级子公司、上下游企业。

(5)未来方向之“生态银行战略”

北京银行积极打造“科技银行,数字银行、数币银行、生态银行、文化银行”五个银行,进一步把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金融科技创新、数字货币发展等新趋势。针对生态银行战略,该行将以生态视角重构发展模式,与重点客户深化全生态合作、全流程合作、全数字合作、全风控合作,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数字化经营新模式。北京银行的生态银行将更加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业务生态”视角,打造对内聚合产品与服务、对外连接合作机构与用户的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探索与同业、客户、技术供应商、金融科技公司等生态各方的数据互联共享,以及产品的即插即用,实现金融服务的无缝嵌入,满足不同场景客户全渠道、全天候、智能化服务需求,构建基于产业链、个人生活场景的生态平台。同时,以“技术生态”视角推动技术研发,坚持核心能力不外包基础上,打造更为紧密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的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技术联盟,充分借助外部力量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能。据了解,北京银行生态银行着力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和智慧产业等领域构建场景生态,与产业生态深度战略合作,截至2021年底,先后与教育培训监管、医保关联和医保个账等多个场景内完成50余只接口的对外输出工作,接口累计调用超过700万次。

5.九江银行

九江银行在“以产业金融为抓手,构建金融机构发展的‘护城河’”的战略思路指导下,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在钢、铜、钨等产业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创新性地运用了代采代销、存货质押等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授信在服务产业上的难点及痛点问题。

一方面,通过物联网、第三方认证平台等渠道采集数据,自动进行存储、加工和处理,利用定制的智能风控模型完成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的交叉验证,准确识别贸易的真实性,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日常监控。

另一方面,通过对多个同类型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跟踪,利用大数据模型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和分析,对客户的风险等级和偿债能力进行批量化、自动化评估。

此外,九江银行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助力产业生态建设。通过产业服务平台高效整合各种产业资源,打造全面的产业服务能力,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让产业运转高效顺畅。搭建产业平台的基础就是通过金融科技集成各种产业服务能力,而高效、全面的一站式产业生态聚合服务让银行建立产业生态服务护城河成为可能。九江银行在服务了大量的铜制造型、贸易型企业后,正在尝试交易平台化,以及通过交易驱动资金划拨、货物出入库等举措,帮助产业生态中的企业提升资金周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切实以“金融+科技+产业”新模式服务地方实体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回归金融本源。

6.百信银行

百信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倡导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政策号召,发力产业数字金融主航道,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一是以“数据+场景+科技”为抓手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更多优质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焕发活力至关重要的毛细血管。百信银行聚焦小微客户“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以“数据+场景+科技”为抓手,打造以“百兴贷”为主品牌的订货贷、供货贷、银税贷和养殖贷四大产品体系,通过全线上、纯信用、多元化的创新服务,精准滴灌制造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实体经济领域,其中自主研发搭建的“养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成功入选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

二是创新性将数字人民币与“百票贴”融合对接。结合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特点,百信银行创新性地将数字人民币与票据融资产品“百票贴”融合对接,重点支持普惠小微客户“三小一短”(小企业持有、小银行承兑、小金额、短余期)的融资需求,精准锁定绿色产业链企业,并成功落地首笔数字人民币票据贴现资金2,700余万元。此外,“京绿通II”绿色金融专项再贴现产品累计向100余家绿色企业提供5.38亿元定向票据融资支持,信贷资源向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倾斜,助力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2年上半年,百信银行普惠金融贷款投放40.94亿元,同比增长49.21%;现代农业领域贷款累计投放32.36亿元,较年初增长34.8%。此外,票据融资产品“百票贴”重点支持普惠小微“三小一短”的融资需求,已累计服务5000多户企业、贴现超过560亿元,其中90%以上为小微企业。

未来,百信银行将继续聚焦服务小微企业主、小微企业等普惠客群,通过“科技+金融”双轮驱动,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优质的金融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产业金融向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前进的道路上尚存在层层有待逾越的藩篱,但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融合作的深入推进,以及在政策的正向驱动下,产业数字金融将成为驱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及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引擎。

参考文献:

【1】李平. 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业的创新研究与应用[J].金融电子化,2021.

【2】陈磊.漫谈量子信息技术: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OL]. http://blog.nsfocus.net/quantum-information-technology/,2018-08-10.

【3】百信银行产业数字金融研究课题组.产业数字金融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J].金融电子化,2022.

【4】百信银行、安永.产业数字金融研究报告(2021)[R]. 2022.

【5】百信银行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提升[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2185494672968194&wfr=spider&for=pc,2022-08-26.

【6】陈璐. 华夏银行陈璐:产业数字金融的3类业务模式及相关实践[OL]. www.18wkzf.com/10478.html,2022-12-16.

【7】陈璐. 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产业数字金融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银行业,2022.9.

【8】关文杰. 华夏银行关文杰:对产业数字金融业务实践的若干思考[J]. 中国银行业,2022.

【9】为产业数字化插上金融数字化“翅膀” 华夏银行携产业数字金融成果亮相服贸会[OL]. finance.china.com.cn/roll/20220904/5875701.shtml,2022-09-04.

【10】黄奇帆. 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框架性思考[J].国家创新发展战略,2022.3.

【11】产业数字金融新发展趋势[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6657985571452845&wfr=spider&for=pc,广州金融科技,2022-10-14.

【12】产业数字金融: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方向[OL].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358253.html,2022-10-29.

【13】肖璟.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J].中国金融电脑,2022-10.

【14】明立松. 聚焦特色场景生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J].金融电子化,2022.

【15】胡跃飞. 多维度推动产业数字化,“三步走”打造金融生态圈[OL]. https://news.sina.com.cn/sx/2022-05-24/detail-imizmscu3072894.shtml,2022-05-24.

【16】平安银行2022年半年度报告[R].2022.8.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