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作者:川娱Talk

文|箫紫圜

编辑|阿巴阿巴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粉丝不愿意为了偶像而违背自己心中的道德感和正义感

通过使用固定模板和专用的澄清图等,粉丝能够在应对偶像危机事件时更加方便且具有效率。

而当对象并非单纯的路人,而是长期都在社交平台上转发有关偶像的负面信息,或者是“对家粉”时,粉丝同样会避免使用粗俗、极端的话语进行驳斥。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而是会使用更加简单也更加直接的处理方式,即举报该用户或是举报单条内容。

此外,当有关偶像的负面新闻被媒体证实或是被当事人所承认时,粉丝群体不得不面对“偶像塌房”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有大规模的“脱粉”情况出现。也就是说,粉丝虽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为偶像刷数据、打榜投票等,也愿意在偶像身上投入真实的情感。

但这并不代表粉丝能够容忍偶像的所有行为,也不代表粉丝愿意为了偶像而违背自己心中的道德感和正义感。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在绝大部分粉丝看来,偶像同样应该为粉丝负责,同样有着不能够触碰的“底线”,其中就包括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

一旦偶像作出越线行为,粉丝便会选择与偶像划清界限,甚至会在各个平台中发布正式的“脱粉声明”。粉丝参与行为中的复杂性。

新媒体时代下,粉丝群体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是一种以兴趣和情感作为纽带形成的趣缘共同体。

因此,粉丝群体在社交平台的传播行为,一方面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意愿,另一方面又因其群体性和组织性而在行为中呈现出很强的目的性和纪律性。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当偶像出现负面消息时,这种矛盾就愈加凸显。对偶像的兴趣和情感驱使粉丝继续支持和维护偶像,但高强度的传播行为所换来的却是来自公众的不解和批评,同时粉丝也无法从偶像身上获取到足够的正向反馈。

因此,不仅群体成员间在面临危机事件时会产生不同的行动方式和行为特征,而且粉丝个人在参与明星公关的过程中也会同时表现出理性和非理性的行为逻辑。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粉丝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复杂性

而这种理性行为和不理性行为交织出现的情况,就体现了粉丝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复杂性。对于长期活跃于社交平台。

并且长期关注有关偶像的各类信息的粉丝而言,分辨和处理偶像的绯闻、谣言是一项日常性事务,对于反黑、辟谣等群体传播行为也有较为充足的经验。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大部分粉丝比普通公众更能够分辨信息的真假,以及判断事件相关细节的可信程度。然而即便如此,当有新的危机事件发生时,粉丝仍然有可能处于一种无法获悉事实真相的状态。

这时,粉丝群体在积极参与到明星危机公关的过程中实际上对自己立场并不能百分百的确信。

此外,粉丝在参与明星危机公关时会尽量表现出理智的形象,尽可能只发表理性的言论。他们在公共平台上克制自己的个人情感,同时十分注意言语措辞,并不是因为害怕极端的、过激的语言可能会伤害到其他人。

而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言论可能会被其他公众尤其是“对家粉丝”所截图,从而引起更多人对该群体的指责甚至是上升到对偶像本人的指责。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也就是说,粉丝在明星危机公关中表现出的理智和克制,实际上是源于对偶像的无条件支持和喜爱,而这种支持则很可能带有非理性的色彩。

另一方面,粉丝行为的矛盾性还体现在危机的各个阶段中因为对偶像的态度不断变化而导致在传播行为上表现出矛盾性。

粉丝在,会理智地选择承认事实,并且宣布对偶像“脱粉”。然而,当事件热度上升到全员讨论的程度之时。

例如,在歌手霍尊被爆出轨女友时,不少他的粉丝都果断在第一时间宣布“脱粉”,但随着针对霍尊的批评越来越多,关注事件和评论事件的声音越来越大时,不少已经宣布“脱粉”的粉丝开始重新参与到粉丝群体的公关式传播活动中。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也就是说,粉丝一方面认为偶像不再值得自己支持和喜欢,但另一方面又依然选择帮助深陷舆论之中的偶像摆脱困境。

粉丝对偶像态度的转变使得粉丝在社交平台上的传播行为有时也变得矛盾。一方面,作为群体的一员,粉丝需要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明星危机公关之中,尽可能的完成群体组织下的各类传播活动。

但另一方面,粉丝作为有意识有情感的个体,他们通常无法再如往常一般无条件地支持偶像,甚至无法在参与群体活动的过程中收获到快乐和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粉丝会选择在不同的账号中发布不同的内容,以此来宣泄心中的困惑和疑虑。明星危机公关中粉丝群体的互动状态。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在对粉丝参与明星危机公关的方式特征以及行为逻辑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发现粉丝在危机语境下的行为更多是受群体内部的情感所驱使,包括个人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与其他群体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之所以将粉丝群体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包括在粉丝群体的内部联系中,是因为在绝大多数粉丝看来。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粉丝认为偶像与自己是永远处于同一阵营

即使缺乏直接有效的互动手段,粉丝也会通过各种手段与偶像建立情感联系。

而这种联系正是一种内部的、私密的甚至个人的,可以看作是在同一群体内部完成的情感联系。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对粉丝群体内部的情感互动方式、以及在危机事件爆发后产生的关系变化进行概括和分析,能够进一步分析粉丝群体在参与明星危机公关中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动因。

同时探究作为个体的粉丝如何看待偶像与自身的关系以及成员与自己的关系,对粉丝群体在危机下的交往模式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粉丝群体与偶像的互动。粉丝群体与偶像之间的情感关系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新媒体时代的粉丝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偶像的实时动态,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帮助粉丝群体能够实现和偶像的实时对话和无距离交流。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有学者提出,粉丝社群扭转了粉丝的地位属性,衍生出一种新型的双向陪伴的“偶像—粉丝”关系,即偶像需要粉丝的陪伴得到成长,粉丝也需要偶像的成功而获得某种想象性的满足。

粉丝与偶像间建立的新型关系在明星危机公关中同样能够得到体现,并且还表现出新的情感联系方式。

粉丝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到了明星危机公关之中去,并与偶像实现了利益上的捆绑关系,并从关系中获取亲密想象。

此外,粉丝群体对偶像的情感寄托,也在危机事件中表现出身份异化的特征。利益捆绑下的亲密想象。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偶像工业发展至今,粉丝群体不再是单纯的仰慕偶像的人,而是与偶像之间有了利益上的直接关系。

粉丝需要从零散模糊的个人集合转变为高度组织化和结构化的稳定社群,从而协助偶像进行各项宣传和营销活动。

粉丝群体通过个人社交平台账号进行数字劳动,帮助偶像出道和发展。同时,粉丝成员与偶像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中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情感联系。

粉丝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合作者”和“陪伴者”,粉丝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自己与偶像之间存在的情感上的联结,完成对偶像的“亲密想象”,同时也满足了个人对偶像的占有欲望。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不少受访者在谈到为偶像所做的刷榜、控评工作时,均表示并不认为这些是工作,而是一种表达对偶像的喜爱的方式,另外对普通粉丝来说,能与偶像建立直接联系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因此,粉丝想要感受到由偶像反馈的爱,就必须加入一定程度的联想或者想象。虽然无法获得面对面和一对一的互动,但粉丝通常都会格外看中偶像针对粉丝举办的福利活动,例如线下见面会或是线上直播问答等。

普通粉丝虽然无法感受到偶像对她个人应援行为的回应,但偶像对于整个粉丝群体所施与的感激和喜爱仍然能够给予粉丝个人很大的幸福和满足。

由于粉丝与偶像在日常的互动中建立了情感联系,因此这种“陪伴共赢”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牢固的。然而,粉丝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动态性。

在网络空间中的联系和互动中,粉丝群体表现出很强的网络圈层性

由于审美疲劳、偶像替代等可能的原因,一部分粉丝发现自己对偶像的喜欢减少甚至没有了就会“出坑”或“脱粉”,或者是喜欢上了其他偶像而“爬墙”了。

另外,当偶像身处与丑闻或其他危机事件中时,粉丝也会自动分为“脱粉”的和“坚守”的两类。选择留在群体内部继续支持偶像的那一部分粉丝。

更倾向于认为自己与偶像有着不可分割的捆绑关系,中途“叛离”对粉丝成员来说是无法原谅的行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