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作者:百年磨一剑

引言:

民国女权意识开创之一的吕碧城曾言:“民者,国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妇以成家,即积家以成国。”

可见女性价值在社会进步,乃至家成国立中的重要性。

这个话题不仅仅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播种发芽,其在美国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社会关注点。

尤其是在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高举独立宣言的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对女权意识的解读,成为当时美国作家创作的首选素材。

其中,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在美国在内战期间,她自己也作为医护人员,加入了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也通过战场看到了诸多美国女性角色在历史上的书写。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奥尔科特虽然自小家境贫穷,但父母在家庭中有言的爱,无言的引导她们人生正确价值观塑造的身体诉写,以及家中姐妹互爱互帮的亲情关怀,都让她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于是1868年,她携带《小妇人》一书以自己为创作素材,以彼时美国的时代背景为书写点墨,将女性意识的崛起,以现实主义的书写方式,夹杂当时堪称美国文艺复兴的超验主义的思想启蒙观,通过一个有爱的家庭充分的表达了出来。

充满爱的家庭教育,人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没有礼物圣诞节怎么过?"

"贫穷真可怕!"

"有些女孩子拥有荣华富贵,有些却一无所有,我认为这不公平。"

《小妇人》一书讲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一处破旧房子里的马奇先生和他妻子以及四个女儿一家在人生诸多变局中面临选择的故事。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为了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小说人物一路成长的变化,在故事的一开始奥尔科特就将时间点置于圣诞节前夕。

在这个美国人民举国欢庆,人人都在等待圣诞老人祝福的,充满节日喜悦气氛的幸福日子里,马奇先生一家却是愁眉苦脸。

原因有二,一是马奇先生正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战场上,二是家里生活十分拮据,平时能吃饱饭就是万幸了,根本不敢奢望能得到圣诞礼物。

家人在团圆日子的缺失,同龄人富裕生活的两相对比,让马奇先生的二女儿乔、大女儿梅格、小女儿艾美三人深深地感知到没有钱的无奈,她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慌。

这才有了开文一幕,也就是小说一开始奥尔科特就给她们安排的姐妹会谈,内心的自白。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不过《小妇人》这本书是奥尔科特根据自己人生经历改编的。

她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杰曼镇,其父亲是一位关心美国底层人士的理想追求者,因此父亲虽然是一位教育家,但他身上的工资经常是入不敷出,一次远处传学回来身上居然只带回一美元的酬劳。

不过,面对父亲的舍己为人,母亲并没有多少怨言,她不仅安慰父亲人回来就好,还主动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并且无论家里条件再差,父母都没有断了奥尔科特的教育经费,鼓励她多读书,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父母之间无言的爱意传达,深深地影响了奥尔科特的成长,她自小就敢于在社会中通过种种工作的打拼,获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此她也想将这种教育观传达给更多的人,在小说的一开始,当乔等人的抱怨结束以后。

她立刻让马奇先生的三女儿贝丝说:

“可我们有爸爸、妈妈还有咱们大家呀。”

这话一出,其余几人脸上立刻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虽然在金钱上有所缺失,但是她们有父母和亲人的爱。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在小说里,马奇先生基本常驻战场,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对女儿们的教育,时刻写信鼓励她们,不要被生活的压力所打倒也不要被时间的繁华迷了眼,让她们勇敢地和自我争斗、和解。

而马奇太太,也一直关注的女儿们的成长,以身作则的引导她们,在圣诞节的那一日,她买好食物,带着女儿敲响了生活比她们更加拮据的邻居的大门,以邻居脸上对她们绽放的笑容,教育女儿们要学会做一个将爱意播撒给他人的人。

也会谆谆引导,女儿在见识到隔壁邻居劳里一家的富丽辉煌以后,告诫她们不要产生悲观的心态,要学会满足,就算想要过上富裕的生活,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而且在得知穷教授巴尔和富翁劳里同时追女儿乔的时候,她的脸上也没有对教授露出鄙夷的神情,只是让女儿自己考虑。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在马奇夫妇的教育下,在《小妇人》的世界里,他们的女儿在看到同学家举行的盛大舞会时,心中有过自卑、嫉妒情绪的产生,但每一次都在父母充满爱的人生教育观里醒悟了过来。

在故事的最后,除了在疫情时期因为帮助他人不幸感染去世的贝丝,其余三个女儿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而奥尔科特也在文章的结尾这样描述道:

“马奇太太看着女儿们的现状伸开双臂,仿佛要把她的儿孙们搂抱过来。她的表情和声音里都充满了母亲的慈爱‘哦,我的姑娘们,不管你们今后怎样,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能给你们巨大的幸福了!’”

而且小说里的马奇先生一家曾经生活也算小康家庭,但因为帮助他人散尽了家产。

这一刻小妇人的世界好像和奥尔科特的人生重合了,她们同样拥有拮据的童年,但她们也拥有相同的充满爱的父母,指引她们在金钱缺失的日子里,学会用爱创造一切奇迹。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言:“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

《小妇人》的世界其实也是奥尔科特对读者一种启示,不论身处何种深渊,永远记得不要丢了自己充满爱的一面,学会苦中作乐,学会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

阁楼书写折射出美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小妇人》的世界里,奥尔科特的书写折射出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淡于男性角色的书写。

而小说的写作背景是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这一时期美国社会还处于男权意识的主控下,女性只不过是家庭的附属品。

就连同一时期的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里面虽然也是在写女性。

但是她是写的被捆缚于阁楼之上,备受压迫的女性意识,是深入灵魂的痛苦。

奥尔科特的书写其实是与美国历史相违背的,然而这又如何,就像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曾感叹:“女性的天空是低的”可再低的天空也不能否认它“高高在上”的现实。

于是为了打破美国女性那低矮天空的腐朽思想,奥尔科特在小说里以女性的主视角观,来表达她对于美国社会注重女性价值的呼唤。

其中,马奇的二女儿乔是奥尔科特全力倾注的一个新女性形象的书写。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在小说里,乔虽然是一个女儿身,但她的穿衣打扮以及言行举止,无不是向着男性角色的方向靠拢。

当得知妹妹生病家中无钱治疗的时候,她就像书外的奥尔科特拿起笔进行创作,为妹妹争取医疗费。

这一书写打破了传统的男性角色在家庭中扮演的顶梁柱的角色,让读者知晓女性也是家庭中、乃至社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同时,乔在写稿的时候,为了挣快钱,曾一度丢失了自己的写作初衷,盲目的迎合大众的口味。

这使她在自我理想和社会现实中陷入了深深的挣扎,完全无法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这时还是马奇太太人她的几个姐妹开导她,让她不要把生活的压力全部揽在自己的身上,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中透露出的,何尝不是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以及在人生选择中注意以自我感受为主,不要再困于旧社会对自己的压迫的一种思想解脱。

正是这种对女性的重视,当简爱在阁楼上,深深感概女性何时能走出男权社会的压迫时,乔已经在阁楼上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并决定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更为可贵的事,在这个人人追求走进上流社会的时代里,面对劳里和穷教授巴尔的同时追求,乔曾经也迷失在对富裕生活的祈求中。

但是在人生的选择上,她勇敢的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自我价值的成长。

于是她选择了穷教授巴尔,并在不断的努力中,靠着双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金钱。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其实,奥尔科特对于女性意识的觉醒,在文中的书写不知这一段,比如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女性喜爱穿凸显自己身材的衣物。

可笑的是这一选择是为了取悦男性,但是随着南北战争的开展,美国独立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注重自我的感受,衣服以舒适为主。

而在小说里当其他人都穿着上紧下蓬的裙子尽力凸显自己的魅力时,马奇太太家的几个孩子,全都穿着宽松。

尤其是乔她在生活中经常穿着男性的衣服,四处走动,丝毫不在意外界的目光。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在小说里奥尔科特通过服饰发声,女性不再是社会的弱者,女性也有自己的追求和变美的权利。

在服装中,女性也应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了解女性的需求,制造出属于她们自己的衣服。

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也意味着此时美国女权运动的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女性将在未来为自己的权力获得更大的胜利。

步步推进的超验主义,对于今我的启示

小说里,奥尔科特除了乔这样一个符合时代追求的全新女性角色,还塑造了梅格这样一个卡在新旧间的长女形象。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长兄为父,长女为母。”

在小说里梅格在家庭中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母亲”角色。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马奇太太对四个女儿是一视同仁,从来不会偏袒那一方的,当乔和艾美因为外出游玩,爆发冲突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艾美撕毁乔辛苦创作的书籍,而乔也在溜冰时故事致使艾美受伤等一系列报复行为时。

马奇太太并没有站出来职责哪一方,因为她知道两个女儿都有错,贸然出手会加剧她们间的矛盾。

只是在不经意间在犯错当事人面前提起她的行为对受害者造成多大的伤害,从而引起她们发自内心的反省。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这种教育观是好的,但或许是为了显得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顺其自然,大女儿梅格完全没有理解到马奇太太的教育是让她们学会独立的时候,不要伤害她人,只知晓自己不能麻烦她人,处处为别人考虑。

因此当马奇太太没有时间做家务的时候,她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连结婚以后,她出门买一件衣服,心里都充满了深深的自责。

认为自己没有顾好家庭,抢夺了丈夫的资源,于是她把衣服退了给丈夫买了一件大衣,这才抚住内心的愧疚。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然而,这种致力于追求贤妻良目的人生观,并没有使丈夫理解他。

他反而觉得梅格太过理智、传统,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温情,尤其是是当孩子出生以后,他觉得家中环境又太过聒噪,便选择了逃避,拒绝参与家庭生活承担家庭责任,将家庭的重担全部扔给了梅格。

这初好像与奥尔科特宣传的女性觉醒意识相违背,实则是《小妇人》在女性意识意外投射出的当时美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超验主义在美国社会中的发展,进步。

超验主义是美国在南北战争以后,摆脱英国的控制,获取独立以后,对自我社会发展的一种类似于法国启蒙运动的解救思想。

这种思想,强调美国人在自然界中、在社会等环境里,以此前被英国殖民过的历史为鉴,与自我和解找到新生的出路,使美国摆脱历史的创伤。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做自己

但是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超验主义也不能一下子就成功,必须在不同人的生活经历里,慢慢验证成长。

于是,在小说里奥尔科特是以女性意识的觉醒,通过乔和梅格这两个接受相同家庭教育的人物,来折射出19世纪初美国虽然已取得独立并凭借超验主义引导和树立了今天广为人知的美国传统——独立精神。

但历史在发展,它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停留,防止“梅格”的出现。

同时读《小妇人》一书,它的时代北京虽然在 19 世纪早期的美国,的美国,但是小说里马奇先生一家的教育观,以及四姐妹在人生中的成长,对于21 世纪的现代女性也拥有独特的历史启示。

我们要拥有自身独立的人格,勇敢追求自己喜爱的工作,争取实现和男性同等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晓霞.解析《小妇人》中蕴含的女性主义[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6(2):131-134.

[2] 朱越然.以女性主义解读——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J]. 商业故事,2016(21):130-131.

[3]R.W.爱默生.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M].武汉:崇文书局,2007 .

[4]焦倩倩.《小妇人》与超验主义自然观 [D].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