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通货紧缩30年,为什么经济会停滞这么久?

作者:江九as

上世纪九十年代,如果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可能一百个人能有一百零一种答案。

但如果要问在泡沫破灭三十年的漫长停滞中,日本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那么就只会有一个答案,通货紧缩。

日本通货紧缩30年,为什么经济会停滞这么久?

经济学界有这样的比喻,如果说通货膨胀是重感冒,那么通货紧缩就是癌症,一旦病发就极难根治,而且会持续多年,让整个社会陷入漫长的痛苦之中。

所谓的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在宏观上都是供需失衡。

通胀是供给不足货币贬值,通缩则是需求低迷导致商品贬值。

通缩具体有三大表现,可以称为三不,涨工资不涨,gdp不涨,物价不涨。

日本通货紧缩30年,为什么经济会停滞这么久?

三者综合起来就是经济发展长期停滞,工资和gdp咱们先放一边。

大家会觉得物价不涨不是好事儿嘛。

从某些方面来看的确是如此。

相比九十年代初,日本许多商品的价格基本没有什么变动,比如吉野家的牛肉盖饭,1990年就卖到了四百日元一碗,但过了三十年,同样一碗牛肉饭,现在却只需要三百五十二日元。

一些国民级商品要涨个五毛一块,甚至还得专门出广告说明。

2016年,日本雪糕、咖喱、咖喱均时隔二十五年首次涨价,从六十涨到了七十日元。

董事长就在拉着全体员工鞠躬道歉。

因为低物价,日本也成为了国际旅游的热门地区,特别是中国游客。

到日本觉得买什么东西都特便宜,而且去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便宜。

然而,物价长期净值乃至下降,对外国游客虽然是福利,可对日本人来说却无异于慢性死亡。

首先,作为普通人,物价不断下跌,就意味着手里的钱会越来越值钱,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两百,全民都成了等等党,消费就会越发低迷。

而对于企业来说,商品和服务卖不出去,盈利空间就小。

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不裁员、不倒闭,都得想尽办法,更别幻想说投资建厂扩大生产了。

所以,泡沫经济高峰的1990年,日本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达一百一十七点二万亿日元,到了2012年,已经只剩七十九万亿日元,直接少掉了三分之一。

而在这个过程里,还伴随着终身雇佣制职工比例不断下降,非正式和劳务派遣的员工越来越多,日本老百姓的实际工资越来越少。

到这儿,通缩的恶性循环完美形成。

日本通货紧缩30年,为什么经济会停滞这么久?

物价下跌,企业收益减少,投资减少,员工工资减少,社会需求继续减少,物价就只能继续下跌。

企业不投资,只工不消费,全国经济自然起不来。

三架经济马车,日本只有出口贸易还算不错,但经济总量摆在那儿,光靠出口这一匹马就是累死了,也是拉不动。

所以gdp常年横盘,随着汇率变化在五万亿美元上下震荡。

九十年代日本g d p曾是我们的十倍,但三十年过去了,现在中国g d p是十八万亿美元,已经是日本的三倍多。

所谓经济致癌通缩的危害有目共睹,但要解决起来却非常困难。

手段说到底也就两个,一个是政府举债搞投资,创造市场需求来提振经济活力;另外一个则是央行降低利率放水刺激消费投资。

可神奇的是,这两招日本几乎都是做到了极致,但通货紧缩的状况就是纹丝不动,始终摆在那儿。

先说政府负债。

日本通货紧缩30年,为什么经济会停滞这么久?

在一九九三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政府就年年举债想要提振经济,债务总额以每年三十万亿日元的速度快速增长,从一九九三年的二百一十二点四七万亿增加到了二零二三年的一千二百七十万亿,已经相当于全国gdp的二点二倍。

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之高,在世界各国中是断崖式的领先。

但问题是,政府借了这么多钱,却并没有做出什么了不起的建设,更别提提拉动了多少经济。

过去三十年日本政府影响最大的公共建设就是东京奥运会,结果因为疫情还是个缩水版。

小日本虽然大量举债搞投资,但是本身基础建设就已经相当完善,政府能做的也不过就是缝缝补补,搞搞翻新。

这里涉及到一个经济学概念叫乘数,它用来描述投入资金和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比如投资了一万块钱,涨了一万的gdp,那么乘数就是一。

在理想状况下,政府出了一万块钱修路,建筑公司拿着一万块钱雇佣了工人,工人拿着工资去消费,带到了其他企业,再花钱再消费,最后乘数就可能达到二三甚至更多。

但通货紧缩的问题就是企业不扩张,工人不消费。

这时候政府投资再大,乘数效应都明显减弱,而且因为地方各县争抢预算,公共投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许多资源都白白浪费了。

日本通货紧缩30年,为什么经济会停滞这么久?

当然,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能借钱敢花钱,起码增加了社会需求,对经济多多少少都有点帮助。

可许多事儿都是物极必反,当政府借债超过一定限度,那就不会是缓解通缩的办法,反而会成为通缩的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政府举债虽然比任何人都方便,但偿还的压力也比任何人都要大。

国家信用直接关系到国本,所以在地球上,只要稍微有头有脸一点的国家,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可能赖账。

比如二零一零年的欧债危机,西班牙、希腊等国虽然都曾拿破产来威胁欧盟,但最后还是只能通过裁员、降薪、减少福利甚至让渡部分主权的方式度过危机。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本来政府举债是为了扩大内需,但是债务过高,政府又不得不减少开支来避免暴雷。

这时候借钱是为了还钱,政府不断借新还旧,反而压缩了公共投资的空间。

日本在二十一世纪初便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除了零八年金融危机和三幺幺大地震之外,政府每年公共投资的规模都比巅峰时期下降了不少。

日本通货紧缩30年,为什么经济会停滞这么久?

更麻烦的是,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状况不断的加剧,日本政府的社会保障费用还不断提高。

每年上百万亿日元的国家预算,三分之一是还债付息,三分之一是医保、社保,其他投资教育,给公务员发工资就只能在剩下的三分之一里去抢。

而像日本政府这样跟银行把钱不断倒来倒去,不但对实体经济毫无帮助,而且因为两边倒手的金额太大,反而变相的减少了流通的货币量,让通货紧缩更加严重,这样看起来要解决通缩问题,政府投资是指望不上了,那么另外一招,靠央行降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又行不行呢?

在传统手段里,利率一直是调节经济最重要的几个工具之一。

通货膨胀了,就上调利率,防止经济过热。

通货紧缩了,就下调利率,鼓励消费和投资,这都是各国央行的基本操作。

但在日本的通缩上头,这些常规手段却通通不灵了。

日本央行在九十年代连续多次降息,各种政策利率从百分之五以上一路降到百分之零点五左右,但通缩压力始终不见缓解。

到一九九九年,日本央行一咬牙,把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直接降低到零,这也是在主要发达国家里面头一回出现零利率政策,但因为日本央行是头一个这么干的,还比较谨慎,第一次零利率政策只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两千年看到经济好像稍微恢复了点就赶紧把利率上调回了百分之零点二五。

但2001年因为美国九幺幺和互联网泡沫危机情况再次急转直下,日本就不得不再降降零了。

但是后来引起全世界效仿的量化宽松,量化宽松的简称qe。

也就是俗称的印钞票,而实际上的效果可比真开印钞机要厉害的多。

量化宽松的核心就是买买买。

日本央行一开始爆满长期国债和银行股票,零八年经济危机之后又扩大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一零年则进一步扩大到交易所交易基金和房地产信托基金,甚至一些风险存疑的金融产品也照单全收。

随着央行的胆子越来越大,资金供应量也越来越多。

统计数据显示,qe推出到二零零一年,日本央行基础货币余额为六十九万亿日元,但到了二零二二年底则暴增到了六百三十二万亿日元,足足翻了九倍多。

而为了防止金融机构拿了钱不放贷,日本央行二零一六年还开始对一般银行的新增存款准备金实施了百分之零点一的负利率。

这种情况下,负利率实际就是对银行超额存款的罚金。

负利率政策不会让普通储户倒交钱,但是会逼迫各大银行放贷,那利息自然也是一个比一个低。

毕竟从理论上来讲,就算不要利,也也好过交罚款不是。所以日本短期房贷利率在百分之零点五上下,还不用首付。

企业利率则在百分之一左右,基本不超过百分之二,几乎是银行求着你来贷款。

但即便利率已经是低到了地板,日本企业和家庭的贷款意愿始终不高,反而是更加卖力的去还债、存钱、去杠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原因还得追溯到泡沫经济时代。

当时因为房地产和股市虚假繁荣,日本企业和家庭都曾大量负债购买这些资产,结果泡沫破灭,光是土地市场的损失就有一百三十三万亿日元,整个日本的损失则可能高达一千五百万亿,一大批企业倒闭,同时还有更多的人资不抵债。

只是因为还能付利息,银行又不敢让所有人都破产,因此没有暴雷,可巨额债务还是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每个人的头顶上。

那作为个体,最理性的做法就是在巨剑落下之前,想尽办法还债,减轻负债。所以,企业减少投资,个人减少消消费,个个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这种情况下,不管央行怎么量化宽松,释放到市场上的天量资金,最终还是会以还款的形式流回银行。

而等到债务还清啊,大家也差不多到了退休的年龄,老年人的消费欲望本来就弱,攒下的钱还是存在了银行通货紧缩依然延续,可以说日本通缩难以根治,本质上都是在还上世纪欠下的债。

日本当年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实在是透支了太多的未来。

当然通缩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最近两年日本经济有回暖的迹象,七月份的核心c p i上涨了百分之三点一,年底日本的名义g d p增长甚至有望达到百分之五,这将创下一九九三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日本经济也有机会重新迎来曙光。

只是这三十年毕竟已经过去,空号的青春浪费了时间,无数人的半辈子再也找不回来。

如果这就是高速发展的代价,或许又太过沉重,也太过漫长了一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