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的今天: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真相

作者:杂谈小啪菜

16年前的2008年6月29日 (农历五月廿六),老猎人周正龙拍摄的所谓“华南虎照片”。

历史上的今天: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真相

一、事件背景

华南虎,作为唯一原产中国的老虎品种,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中南部地区。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华南虎的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关于华南虎的发现和报道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事件起因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公布了由当地村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声称在镇坪县发现了野生华南虎的踪迹。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对于可能存在的野生华南虎充满了期待。

历史上的今天: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真相

三、质疑与争议

然而,随着照片的公布,质疑声也随之而来。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对照片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照片存在疑点,可能是经过篡改或伪造的。这些质疑主要集中在老虎图片的6个疑点上,包括老虎的体态、环境背景等。

历史上的今天: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真相

参与“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的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白少康说,周正龙去年10月3日拍摄的华南虎是老虎画。

据白少康介绍,公安部门在调查中对‘拍虎’现场重建后证实,周正龙拍摄时距“虎”最近距离约3.9米,最远距离约10.5米,从根本上推翻了周正龙拍摄活体野生华南虎真实性的基础。在后来的侦查中,周正龙交代了其为骗取钱财用老虎画拍摄华南虎照片的犯罪事实。

据周正龙交代:2006年为陕西省华南虎调查队做向导期间,周正龙听调查队队员讲,如果能拍到华南虎的足迹、粪便、毛发,便可得到千元至万元的奖励;拍到活体野生华南虎照片,就可得到100万元以上的奖励,对其触动很大。特别是去年8月前后,镇坪县政府对其做调查队向导颁发了荣誉证书和1000元奖金,更加刺激了周正龙拍摄虎照,获取利益的欲望。

历史上的今天: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真相

根据周正龙的供述,陕西省的公安人员从其家中提取了其去年10月3日拍摄假虎照时所用的老虎画和木质虎爪模具1个。从为其提供老虎画的曹某家中提取了同时购买的另一幅相同的老虎画。

周正龙炮制的虎照“怪胎”,从酝酿、产生、演变,始终渗透着镇坪县政府和陕西省林业厅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求虎”欲望。

“华南虎照片事件”真相大白后,人们反思纸老虎从个人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的过程,正是陕西省林业厅急功近利、草率发布信息埋下了“祸根”。

作为一条轰动全国的“陕西发现野生华南虎”重大新闻,去年10月,从周正龙自称拍到野生华南虎,到陕西省林业厅发布此信息,仅仅经过了10天。

四、政府回应与调查

面对质疑,陕西省林业厅采取了积极的回应态度。他们组织专家对照片进行了鉴定,并在10月29日展示了虎照相关材料,再次证明虎照的真实性。此外,陕西省林业厅还发布了《陕西省镇坪县华南虎调查情况汇报》,对于前期的鉴定结果表示认可,确定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是真野生华南虎。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年画虎的出现,质疑声再次高涨。在11月15日之后,民众和媒体舆论开始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要求政府对虎照的真实性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解释。在这个阶段,政府主要采取了针锋相对、偷换概念、推卸责任等应对措施。

历史上的今天: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真相

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政府办公厅负责人徐春华(右二),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白少康(右一),省监察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岳崇(左二)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正式公布:“华南虎照片”是纸老虎。

五、国家林业局的态度

在国家层面,国家林业局对于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并没有直接表态。他们表示,照片的真伪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更重要的是评估该地区的野生华南虎生存状况。因此,他们决定组织专家赴当地进行野生华南虎资源状况专项调查。

六、后续发展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媒体的持续关注,华南虎照片事件逐渐进入了一个集体失语期。陕西省林业厅对于虎照的真假问题开始保持沉默,而公众和媒体则开始将关注点转向野生华南虎的保护和生态环境问题上。

历史上的今天: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真相

最终老猎人周正龙拍摄的纸老虎,经陕西省林业厅以“活老虎”名义草率发布,引发的争论持续8个多月。根据陕西省政府6月29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证实华南虎照片确是周正龙造假。6月28日,涉嫌诈骗犯罪的周正龙已被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七、总结

华南虎照片事件虽然最终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它引发了全社会对于野生华南虎保护问题的关注。通过这一事件,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事件也提醒我们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需要更加谨慎和客观,避免误导公众和造成不良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