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为啥越吼骂越磨蹭?看过3个心理学法则后才明白,方法用错了

作者:奶豆爸爸聊育儿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刚吃完晚饭,隔壁邻居家里就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紧接着,吼骂声接踵而至。

老实说,这种情况我已经见怪不怪了,心态也从之前的“恨不得报警”变成现如今的“唏嘘无奈”

说起隔壁家的纷争原因,其实很简单。

妈妈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老磨蹭、不自律,孩子一磨蹭,妈妈就发脾气,妈妈一发脾气,孩子就被吓得开始哭……

一来二去,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家长恨铁不成钢,孩子在妈妈的吼骂声中,逐渐迷失自我,本来会做的题,也开始恍恍惚惚了。

不得不说,“吼骂”,似乎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常规操作”。

但问题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孩子不但没有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反而越来越磨蹭、拖延。

那么,这到底是为啥呢?

孩子为啥越吼骂越磨蹭?看过3个心理学法则后才明白,方法用错了

01.孩子为啥越吼骂越磨蹭?

德国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中,有一段描述小企鹅被吼骂的感受。

小企鹅说:今天早上,我妈妈冲着我吼叫,我吓坏了,那声音把我震的四分五裂,我的肚子飞到大海里,肠胃翻江倒海……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吼骂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当刺耳尖锐的声音传来的时候,孩子压根听不清楚父母说了些什么,只会对他们的肉体和精神,产生莫大的伤害。

甚至有些孩子,在父母的吼骂声中,会逐渐形成“躯体化反应”,就是只要有人大喊大叫,孩子立刻会出现头疼、恶心、沉重感、记忆减退等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经历吼骂之后,家长刚讲过的题目,还是会出现错误的原因所在,因为在身体和精神遭受重创之后,父母后续的引导性表达,其实会被孩子的大脑自动屏蔽,也就是说,此时的孩子别说能够自主做题了,就连你说什么,他们也是完全听不清楚的。

所以说,吼骂之后的孩子,可能注意力和精神状态会在短时间内,仍然处于痛苦之中,自然就会出现被骂了依然很磨蹭、拖延的情况。

资深国际记者周轶君,走过了世界的很多地方,他说过一句话:

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因为一旦情绪爆发,你后面说再多的道歉,都无法弥补孩子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所以说,吼骂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那么面对孩子磨蹭拖延、不自律的情况,家长到底该咋办呢?

孩子为啥越吼骂越磨蹭?看过3个心理学法则后才明白,方法用错了

02.读懂3个心理学法则,养出一个自律娃

当我们面对孩子拖拉、磨蹭不自律的问题时,先不要着急,试试先去读懂4个心理学法则,或许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出来一个自律的孩子。

①超限效应

家长可能发现过这样一种情况,原本孩子坐在书桌前,准备好好学习,结果你看了一眼后,提醒他赶紧写作业,并且说了好几遍,然后你就会发现,原本还好端端的孩子,突然变得有些不耐烦,甚至会跟你顶嘴。

这是咋回事呢?

其实,这就是“超限效应”在发作,所谓超限效应,指的是当外界的刺激过多或多长,就会引起人的逆反现象。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父母越是唠叨,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我偏要那样”的逆反心理。

比如说,你早上叫孩子起床,结果隔五分钟叫一次,你会发现孩子赖床的时间,在你每催促一次的时候,时间会更长一些。

再比如,你让孩子写作业,只要开启唠叨模式,孩子就会在短时间内突然暴走,甚至会跟你大吵一架。

所以超限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好是点到为止,不要抓住一件事情不放,而是在友善提醒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负责任。

孩子为啥越吼骂越磨蹭?看过3个心理学法则后才明白,方法用错了

②德西效应

网上有一位爸爸为了激励孩子,特地制作了奖惩措施,比如说早起学习半个小时,就会奖励多少钱,反之如果学习态度不好,就会扣除多少钱。

结果,这位爸爸发现,效果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其实,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说的就是当孩子对一件事有兴趣的时候,用物质奖励能激发他短期能有效果,但是一味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失去内部驱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家长都采取过“奖罚”的教育方法,但实际上,越是如此,越会破坏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我们会发现,孩子会在拖延、磨蹭、兴趣降低、不自律的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与其如此,不如试试激发孩子的内部驱动力,不管是学习,还是干家务,让孩子感受到内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把兴趣和需求融入到生活中,让孩子慢慢产生“我想做、我想学”的状态。

孩子为啥越吼骂越磨蹭?看过3个心理学法则后才明白,方法用错了

③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项实验,他随机挑选一个班级,列出一份“有前途者”的名单,并且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孩子智商很高,特别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罗森塔尔发现,那些被选出的孩子,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从而得出一个教育孩子的道理:

当你用积极的心态和方式,去对待孩子时,他们就会按照父母所期待的样子发展。

这个心理学效应,跟标签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你给孩子贴上怎样的标签,孩子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一样。

所以,如果孩子看上去有些懒散、不自律、拖延,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积极的鼓励孩子说:“你最近写作业的效率越来越快了,妈妈晚饭还没做好,你就写完了,真的太棒了……”

用正向积极的表达,去唤醒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孩子似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孩子为啥越吼骂越磨蹭?看过3个心理学法则后才明白,方法用错了

之前网上有一条新闻。

一个男孩在一次考试中,只考了7分,结果他的爸爸却为他放烟花庆祝,而就因为这一次鼓励,这个小男孩不但后来主动学习,而且成绩也发生了飞跃式的进步,从之前的7分变成了57分。

所以说,肯定和夸奖,会给孩子非常大的信念感的支撑,甚至就像大家所说的,每个人都会在一句又一句的夸奖中“迷失自我”,这里的“迷失自我”,指的是他们无论是做事,还是学习,会越来越充满动力。

其实,教育孩子,会有很多非常有效的方法,比起吼骂,如果我们家长能够掌握一些这样的小技巧,或许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像网上有人说的那样:

家庭教育,应该需要柔软的智慧,而不是采取吼骂的语言暴力。

我们应该相信,相比于吼骂,柔风细雨般的温情守护和鼓励,更能深入孩子的心,让他们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茁壮成长,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

继续阅读